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olbeckham (如果我是杨过~铺着小坦子~最爱包包),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专家:人类活动是中华对角羚濒临灭绝主要原因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an 28 10:10:36 2007), 转信

 2007年01月27日09:10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动物专家通过实地调查后认定,人类活动是造成世界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中华对角羚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中华对角羚,学名普氏原羚,因首次由俄国人普热瓦尔斯基发现而命名。目前仅分布在青海湖地区的共和、海晏、刚察、天峻4县的7个区域,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中华对角羚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成为《全球羚羊保护行动计划》中名列首位的濒危羚羊类物种。

  1月5日,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蒋志刚等动物专家在青海湖周边的中华对角羚栖息地进行了6天的专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华对角羚的数量大约在300——500只之间。

  蒋志刚说,调查发现,造成中华对角羚这一物种濒危的原因主要是栖息地的丧失。由于人口增加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存空间和食物需求的增长,在青海湖地区,草地围栏、人工草场在不断扩大,使得中华对角羚渐渐失去了自己的核心领域。

  蒋志刚认为,近几年大规模的公路建设、草原网围栏的建设以及旅游景点的不断开发,也使中华对角羚的生存空间从片状向岛状不断萎缩,目前这一物种的生存区域趋向于点状分布。

  青海省林业局副局长郑杰说,中华对角羚是一种善于奔跑的有蹄类动物,栖居在青海湖盆地的沙丘地与草原交错地带、阶地草原地带和河谷间平缓草原地带,需要较大的活动空间。而现有栖息区域都是牧场或农场的生产经营区,且拉设有网围栏,限制了中华对角羚的活动和采食,同时也增加了其躲避敌害的难度。

  他认为,在人类活动的压力下,中华对角羚可能会灭绝。(孙璐 任晓刚)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扎西)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22.32.27.1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