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hqian (一心一意的革命者),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达尔文是错了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Nov 15 18:32:47 1999) WWW-POST


            达尔文是错了
     达尔文主义又叫淘汰论,达尔文自己则更喜欢称之为:自然选择。 达尔文主义在历
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即:它推翻了独创论—也就是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是
上帝在创世的那一个星期内单独或分别创造出来的。
     
然而,达尔文主义却是一个错误的进化观。在自然界有许多现象达尔文主义都不能解释,
比如达尔文自己就弄不明白为什么有些物种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间却仍然的原来的形态;
它也不能解释我们人类的起源。特别是在社会理论的领域里它就更是有害的了。实际上,
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
类社会,都只可能有自由竞争,不可能有完全的公平竞争;而且,“优”都未必“胜”;
“劣”也都有未必“汰”!但是“胜者”却都喜欢用达尔文主义来证明他是“优者”——
这就是达尔文主义的生命力的所在。
     这里,我们只一个例子:
     
美国动物学家,老牌达尔文主义者,老克利夫兰告诉我们:“中新世的…森林古猿,很明
显它们是猩猩的祖先,同样也可能是人科祖先…”。森林古猿出现在距今大约3000万——
1000万年以前。它们的手臂与双腿长度相当,被确认为四脚动物,但它们也明显具有了地
面生活的迹象。大约在
森林古猿出现的中后期,即在大约1400——1200万年以前,出现了最早的人科动物——拉
马古猿。在这里,包括老克利夫兰在内的所有现代达尔文学派的自然科学家们都遇到了一
个很难理解的“怪现象”:被发掘出来的森林古猿的化石相当丰富,以致他们有足够的证
据来判断:哪些是导向
现代黑猩猩的直接遗传系统;哪些是现代大猩猩的确切祖先。而拉马古猿的化石却出奇的
少,只有颌骨及牙齿的碎片,甚至不能断定它究竟是四脚动物还是已经象人类一样开始用
两条腿来行走了。但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一致认为:在没有发掘出一个更好的候补者时
,拉马古猿被视为最早
人科动物的代表。
      
达尔文学派的科学家们究竟奇怪什么呢?原来,根据达尔文主义的进化原理:凡是得到进
化的物种必定是生存竞争中的强者;就因为它们是强者,它们的数量一定比弱者多。达尔
文自己就曾十分肯定的说过:“即使现今在最野蛮状况下生活的人类,也是这个地球上曾
经出现过的最占优势的
动物。它们比任何其它高等生物类型分布更广…”   
       
那么,根据这个原理,拉马古猿也就一定要比同时期的森林古猿更占优势,分布更广,数
量也更多;因此,拉玛古猿所留下的化石也应该更多,被掘出来的机会当然也应该更多。
然而很可惜,事实正好相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一个偶然现象还是一个必然现象
呢?如果是偶然的,那
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现代科学的发展,达尔文的推断也早该得到证实了;如果是必然的
,那它又说明了什么呢?
  
显然,达尔文学派的自然科学家们是不会承认这是必然现象的,因为古生物化石的被发现
毕竟是随机的,他们相信达尔文的推论迟早会得到证实的。然而很遗憾,就在拉玛古猿之
后,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更让达尔文学派心焦的“怪现象”。对于这个“怪现象”老克利
夫兰是这样来向我们描
述的:
       “…在拉玛古猿之后,在上新世早期,人类家族历史有一个 800 ——400 
万年的间断,在这期间,实际上除了少数几块令人心焦的碎片外,没有发现人科动物的化
石。然而,上新世早期是个重要的时期,此时的人科系统开始向不同路线分支。特别是其
中的一支发展为确定的原始二脚动物属非洲南猿(南方古猿)”。
        根据达尔文主义的进化原理,这 800 —— 400 
万年期间的人类祖先当然也一定是当时“最占优势的”“高等生物类型”,而且必定“比
其它高等生物类型分布更广”。毫无疑问的是,我们现代人类则肯定是“这个世界上”“
最占优势的高等生物类型”,所以“分布最广”——遍布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且,在
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或
地区还竭力提倡控制人口的前提下,每百年世界人口总数还要番几翻。如果在这 800 —
— 400 万年期间的人类祖先果真也是“最占优势的动物”的话,那就远不止“比任何其
它高等生物种类分布更广”了。我们折去疾病和自然灾害的原因,就算它每百年只番一翻
吧,那么这 400 —— 
800 万年也就是 400 —— 800 万翻。即使这期间的起始数为二(亚当和夏娃),那么2
×2的 40000— 80000万次方该的多少呢?就算一个人类祖先的体积只有原子一样大,那
也把地球铺满了。因此,如果达尔文主义成立的话,那么在 400 —— 800 
万年期间的类祖先至少也应该分布在当时地球上所有高等生物能够生存的地方。它们所留
下的化石也应该比大猩猩和黑猩猩所留下的化石要多得多。所以我们也实在应该理解老克
利夫兰的心情,理解以他为代表的达尔文学派自然科学家的心情。本应该是最多最容易发
现的这个期间的人类祖
先的代石,却反而最难找到;而且它还不是一般的少,也不是奇少,而是除了少数几块令
人心焦的碎片外,没有发现!这个在地球上生存了400——800万年的最中优势、分布最广
的最高等的生物化石竟然连一个也找不到!人类祖在这400——800万年期间竟然“奇迹一
般”地消失了,不见!
试想,这怎能不让老克利夫兰心焦呢?怎能不让达尔文学派的自然科学家们心焦呢?
     实际上,我们人类的祖先并不象达尔文和卢梭所猜想的那样:一直幸福地生活在原
始的伊甸园里,恰恰相反,我们人类诞生在急风暴雨之中,这400-800万年期间,
我们人类的祖先一直在灭绝的边缘。
 我们人类之所以从动物界里走出来,就因为特殊的生存环境的演变迫使我们人类的祖先
,不得不越来越频繁的动手动脑;不得不用群体的力量来弥补个体力量的不足——正是那
些越来越复杂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得人类祖先的猿手逐渐向着人手转化;同样,也正是那
些时常变换越来越丰富
的活动内容,使得人类祖先的猿脑逐渐向着人脑转化…
    
这一点,我们也不难在动物界里找到证明。众所周知,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活动
的方式;动物的等级越低,它们生存活动的方式就越简单、僵化,其内容也越贫乏、单调
;各种动物的形态结构、器官的功能以及意识程度等也都与它们各自的生存活动方式相吻
合;而那些生存活动方
式又总与它们生存于其中的环境条件相吻合。另一方面,我们不难发现:越是原始的物种
,它们生存于其中的环境条件也越原始;或者该物种所经历的生存环境的历史变化也越少
。实际上,这就说明了:环境条件的适度改变,迫使动物逐渐改变它们生存活动的方式,
而正是在这个改变了的
活动方式的长期作用下,动物的形态结构、器官功能等也必然要随着改变了。(当然,进
一步的讨论已超出了本文的范围,请参见拙作《达尔文主义的终结》。) 

--

--
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
外辘轳声,
敛眉含笑惊。
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
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159.226.92.15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