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houshufeng (fkyer),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松花江部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Oct  4 14:03:18 2002) , 转信

松花江部分
调查人员:马刚 陈勇

松花江全长1 700公里。主干流长800多公里,基本位于黑龙江省境内。主要支流有呼兰河
、牡丹江、汤旺河、鹤立河、安邦河、倭肯河、立河 及松花江干流支流河口。嫩江是松花
江的的北源,全长约 1100km,纵贯松嫩平原西部,全流域面积 28.3万km2( 包括内流区面
积),约占松花江流域总面积的一半。嫩江流域右岸主要支流有甘河、诺敏河、阿伦河、雅
鲁河、绰尔河、洮儿河、霍林河等,大多发源于大兴安岭.
近几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始终把松花江列为我国严重污染的河体。在公报中明确指出松花
江的污染主要以有机污染为基本特征.作为哈尔滨市的重要水源地和游乐区,松花江的污
染对哈尔滨事关重大.我们的调查也就以沿线的走访为主要形式.调查的路线是从公路大
桥至哈尔滨造船厂松花江段.进行实地采取水样,拍摄一些沿岸排污口排放污水情况的照
片,走访这一地区的部分居民,听取他们对江水遭到污染的反映意见。

一、调查情况
27日10:55我们抵达公路大桥,在桥下发现了向松花江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的排污口。乌黑
并夹杂着熏人的臭味儿的污水源源不断的流入松花江,周围数米内的江面变成了黑色,由
于长期紧迫在这样的水中,江岸的石头和沙滩都已变成了黑色。而排污口上下游不远处仍
有成群结队的市民在水中游泳
下午12:34我们到达了防洪纪念塔.这里是去太阳岛的渡口有很多小型客船沿江而泊,渡
口还有码头餐厅。可以清楚的看出这里的污染主要是游客造成的:沿岸不时可以发现矿泉
水瓶、易拉罐等固体垃圾。江水浑浊。
下午1:30我们来到了黑龙江航运中心。这是我们发现的第二个排污口,同时也是污染后果
最严重的。排污口排出的污水甚是浑浊而且水色呈深黑色(见右上图)。不仅如此而且这
处排水口排量很大。污水排出后造成江水大面积变黑,江面弥漫臭味。
在接下来的行程我们先后发现两处污水排放口以及一个供水塔。
在斯大林公园附近,我们看到有许多的江上餐厅、江上乐园等餐饮业建筑,他们产生的污
水毫无疑问的直接排入江中;另外还有大批的乘客在过沙滩搭乘小艇过江的这短短的十米
距离内,沿途丢弃许多矿泉水瓶、塑料袋、易拉罐等固体垃圾;这儿的江面也因过江的小
艇的原因而略带油污。
我们考察组历时7小时,沿松花江南岸徒步行走万余米。但在这仅仅万余米的江段我们就发
现四个排污口竞相向松花江中直接排放未经过处理的生活和生产污水。这已经严重影响了
哈尔滨市饮用水源安全环境,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很明显,城市生活污水和沿江旅游业对松花江的污染非常严重。大量的居民生活污水未经
任何净化处理就直接排入松花江,这些污水完全靠自然的净化机制处理,但如此大的排放
量根本无法自我净化,这就给松花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统计,截至2001年8月,城市污
水日排放量达90多万吨,废水通过何家沟等处排入松花江。松花江哈尔滨段每天要承载上
游和本地排放的污水500多吨,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所有的一切对渔业的影响也非常大,资料显示,50年代松花江有鱼类近百种。但199
0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水产部门合作,在松花江哈尔滨段进行鱼类品种采集时,只
采集到56种。随着污染的加剧,三角鲂、鳜鱼、长春鳊等自然经济鱼类已相继绝迹。
二、旅游的忧患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著名旅游景点太阳岛风景区就在我们考察的这一江段。旅游业对松花
江的影响如何?这也是我们考察的一个重点。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了斯大林公园附近的污水直排江中的江上餐厅、江上乐园等餐饮业建筑
,和旅客沿途大量丢弃矿泉水瓶、塑料袋、易拉罐等固体垃圾;江面也因过江的小艇的原
因而略带油污。而在太阳岛边的那些帐篷的业主们,面对我们的询问,100%的用理所当然
的口气说:“我们的垃圾都扔在江里啊”。
市民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防洪塔下,污浊的江水中就有许多人在游泳,其中还有
小孩。那么污浊的江水,市民却毫不担心自己可能感染各种细菌产生疾病。据调查,松花
江干流已没有Ⅰ类和Ⅱ类水质的江段,达到Ⅲ类水质的江段在丰水期也只占30%,而枯水期
只有11%,平水期内有13.8%江段的江水水质属于Ⅴ类水质或超Ⅴ类水质,绝大部分江段水
质是Ⅳ类,而就景观用水国家都规定为Ⅲ类以上。在这样的水中游泳,无异于自寻祸患。

       而且,松花江的水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哈尔滨以旅游促进城市发展的大计。哈工大
的一位外籍教师Christina在谈到松花江时语气万分惋惜。她说这么美的城市,却有这样的
水,简直令人失望。无法想象这样的环境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到来。
在我们着手这篇报告时,哈尔滨申奥失败的消息已经传来。我们十分惋惜。然而通观哈尔
滨的申奥准备报告,可以发现报告对水环境的治理未置一词。无法想象凭这样的城市环境
,可以赢得奥运的主办。但愿哈尔滨能够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面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一条
河流。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170.8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9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