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houshufeng (fkyer),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马家沟部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Oct  4 14:04:05 2002) , 转信

马家沟部分
调查人员:刘浩 魏伟
马家沟是一条为哈尔滨市内污水集中排放所修建的一条水道,横贯哈尔滨市内。市内各处
的污水先流入马家沟,然后顺着马家沟向下流,最终流入松花江。每隔一定的时间就需要
有专门的水来冲洗河道,这也要流入松花江。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马家沟的环境保护不
是很好。造成河道中污水滞留,淤泥沉积,成了一条臭水沟。 从1996年起政府推出了马家
沟综合治理工程,耗资16亿人民币,到目前已经基本完工。
    据资料显示:马家沟沿岸累计栽植树木近20万棵、完成草皮护坡20处、新辟绿地60万
平方米,从工农水库至入江口分为农村田园风光绿化走廊区、森林植物景观区、城市中心
公园区、绿地游览区、园林控制保护区等五大景区,总规划面积120万平方米。从1996年至
今,已经建成东直桥样板段、风铃园、丁香园、红旗园、滨河园等沿河公园。沿一匡桥至
东风桥两岸,已建成8公里沿河带状公园,其中新建占地面积13425平方米的白桦园,园内
建成花坛4座,铺设草坪12000平方米,植白桦树1000棵,形成了白桦女神、五色草花坛、
健身路等景点。马家沟绿色生态廊道的初步建成,每天可为城市提供氧气30吨,吸收二氧
化碳60吨,从而极大地改善马家沟河两岸的环境质量。     
    马家沟的水源有两方面:一、沿岸的工农业蓄水;二、从松花江倒提水。后者为主要
方式,马家沟沿岸每隔五公里就有一个溢水堰,大多为俄式小屋。通过水泵从松花江倒提
水为马家沟提供水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新一次水。
一、调查印象:
我们这一组调查的主要任务是马家沟的水质状况、沿岸的环境状况以及沿岸居民对马家沟
的现状的反映情况。调查分为两段:工大河段到松花江与马家沟的交接处、动物园河段到
工大河段。
8月2日早8点30分,我们从工大校外街后的马家沟河段出发向松花江方向出发。但没有想到
经过了前两天连续的两场暴雨马家沟却是干河一条,所能见到的只是河底的大石板,路上
还看到有的地方有人正在清理河底的淤泥。这一段我们无法看到马家沟河水的真正情况,
但我们对沿岸的植被很满意,两岸都植有很多树,空气清新。

当我们骑车至大成街时,我们见着了久违的河水。河床被一些植物占领了,在绿色的河床
上满是黑点;这儿的河水令人不敢恭维,发出难闻的臭味,水体中有不少浮游生物;河面
上漂着矿泉水瓶等生活垃圾,不时地还有气泡往上冒。给人的唯一感觉是:一滩死水。有
几个环卫工人正拖着袋子辛苦的清理着。沟水和身后的绿化带、铺着地砖的小道,形成了
强烈的反差。
                         
逐渐前行,南岸一排排低矮的房屋也越来越引人注意。他们离岸边很近,卫生状况不是很
好。我们也不时看到有人“很大方”的向河岸倒垃圾。当到了儿童公园附近河段, 即从大
成街到奋斗路附近,我们看到马家沟南岸一片脏乱景象,靠大成街一段更是形成了颇具规
模的垃圾带,一片“垃圾山”发出刺鼻的气味,环境状况非常的差。

又走了一段路程,我们远远的看到河道中似乎有水流动,心中暗喜,是否正在放水。待到
近前,才发现水是黑的,从北岸边的一个比较隐蔽的管道中排出。北岸上正大兴建筑,显
然,这水应该是建筑过程中排除的污水,源源不断,向下游流去。附近几位老人正在散步
,他们说:这些建筑是省军区第二、第三干修所的。 附近的一些排水管道已经用石头封住
(显然是经过治理),而他们在此处却又新开辟一个水渠,把他们的污水排放问题很轻松
的就解决了,可是马家沟却遭了殃。
继续前行,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地段,我们见到一座年久失修的桥。这里的河床看上去比前
面的河道要拥挤些,桥底下有着不少的东西,堵塞了河道。桥梁上缠着塑料袋之类的杂物
沟里有一些河水,不过看起来不怎样,都有些绿得发黑了。河床很不平整,原来铺得好好
的石砖被人从河床上掀起来的,在肮脏的河水中乱七八糟的摆放着。
总体而言,马家沟的河床环境治理得很好.实际上成为穿越我市的一条绿化带.但是有两
个明显的问题.其一,河道治理治标不治本,良好的绿化环境并没有活水与之配套.其二
,硬件有了,但是管理没有跟上.这就是一座城市的差距.

二 具体问题
本专题将上面两个问题具体展开:
其一、如前所述:马家沟的水源主要来自两方面,沿岸的工农业蓄水和松花江倒提水。很
明显, 这不是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法。
五一时, 马家沟清波荡漾, 但在我们考察时的马家沟, 是干河一条。而就在我们去的前
两天,哈尔滨一直在下大雨, 松花江江水上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马家沟根本就不具有自
我修复能力,纯粹是人工河。这样的河道模式,注定是不会得到彻底的治理的。 前面提到
的几位在散步的老人说起这一点时也无可奈何:马家沟离不开每十多天一次的冲水。 然而
由于冲水的时间间隔比较长(通常是十多天一次),再加上居民排的污水,水质不好气味
很难闻。
在马家沟沿岸每隔五公里就有一个溢水堰,这些俄式建筑风格的小屋里面有一个水泵。差
不多每隔十多天就要通过水泵从松花江倒提水为马家沟提供水源,更新一次水。然后再在
十多天后,再更新一次,如此重复循环。而马家沟,却是毫无彻底治理的希望。
不过就算马家沟不能彻底根治,能够保持一钟理想的状况也不错。就像那几位大爷说的:
“毕竟比原来好是不是?”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了许多不和谐的东西。
调查中许多居民反映说,马家沟的生活污染物很大一部分是在河道两侧的街区住户造成的
。 考虑到在马家沟沿线的污水管道或截断或转流的现状, 至少现在的棚户区成了马家沟
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以小火车闻名的儿童公园附近,从大成到奋斗路附近,才有靠大
成街河段的颇具规模的垃圾带和“垃圾山”。平时发出臭味,遇到下雨,垃圾便被冲刷到
河里,形成对河水的污染。
儿童公园对马家沟这边也是怨声载道。据一位工人说:每年儿童公园都接到大量的中外游
客投诉,反映南岸的垃圾影响了情绪。公园却因为管理权限的原因而无计可施,只能冀望
有关部门能够协同解决问题。而有关部门在面对这些事的时候又在何方?处理这件事会很
难吗?工人说那些垃圾堆在那儿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这样的问题会有其他原因吗?这
就是管理上出了问题!
还有像大成街的情况,河床上满是黑点,河水发绿,发出难闻的臭味,河面上漂着矿泉水
瓶等生活垃圾,河面上还有气泡不断往上冒。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形成的?环卫工人们日复
一日的清理又有什么用?为什么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都只能从管理上找原因。
还有据说是军区干休所建筑工地的肆意排污;还有河道石板的被随意翻起;还有对构成马
家沟污染的棚户区治理……
一座城市的经营、管理,真的不应该被小视。马家沟作为哈尔滨城市治理迈出的第一步,
每一个哈尔滨人都希望它能够更好,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又应该怎样面对这一呼声呢?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170.8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