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book (pdf),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我国北方最大淡水湖完全干涸 山东盼水解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Oct 19 18:01:07 2002) , 转信

2002-10-18 《人民日报 . 华东新闻》 第一版 邓建胜 

  弥漫在低空的浮尘像是湖面蒸腾的晨雾,笼罩着视线内的景物。与之迥异的是,空气
中没有丝毫水分,干裂的河床张开口子,似乎在有气无力地喊着:“渴、渴、渴!”——
—这是持续十几个月干旱的山东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 

    本报记者 邓建胜 

       

    从去年冬季持续至今的大旱,是山东省有水文气象记录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的旱情
。就是在降雨最集中的6月至9月,平均降雨量也只有238毫米,只有历年平均降雨量的1
2。虽然,凭借改革开放多年积累的经济实力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有效措施,百年不遇的旱
情并未带来民不聊生的灾情,人们对战胜旱灾保持了充分的信心,但是,面对十几年来日
益频繁的干旱,人们对水利建设和治水方略有着更高的期盼。 

    汽车碾过南四湖干涸的湖底,驶向湖心岛———南四湖已经“死透”了 

    这是记者第二次来到南四湖,也是第二次登上湖心岛南阳岛。所不同的是,这次
是从干涸的湖底驱车上岛的。 

    位于微山县境内的南四湖,由南阳、昭阳、独山、微山4个相连成片的湖组成,是
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淡水资源占山东省的16。就是这么一个湖面达1266平方公
里、最大库容54亿立方米的湖泊,如今却没有任何“湖”的形象了。水利上有一个名词—
——“死水位”,即湖泊的水面海拔与湖底平均海拔相同,湖底的残存水只能保证湖泊基
本的生态用水。南四湖在“死水位”时,还有5.74亿立方米的“死库容”,但持续十几个
月的干旱,让南四湖已经“死透了”———1266平方公里内,所有湖底坑洼处的水加起来
,也只有0.37亿立方米。 

    1997年也是大旱之年,记者曾来到南四湖,与当地水利专家和农民一道,忧心忡
忡地探讨如何治水、节水。那时处于“死水位”中的南阳镇,依然保持了北方水乡的特色
———南阳岛和周边的80来个小岛,依然舟楫相通。南阳人仍然骄傲地对游客介绍说,这
个总面积3.5平方公里的乡镇,是全国惟一没有任何机动车、岛内外交通往来只靠渡船的乡
镇。有1200多年历史的南阳镇,主要街道宽不过四五米,甚至连自行车都罕见,各部门配
备的交通工具不是汽车,而是机动船。 

    但是,今年10月13日,当记者来到码头时,发现渡船已搁浅在高高的沟壑中。 

    船被晒裂了,渔民望“湖”流泪———政府鼓励他们在湖底种小麦维生 

    现在的南阳镇,“陆路”四通八达,往常至少需要半个多小时的“船程”,开车
只用了十几分钟。 

    京杭大运河把南阳岛一分为二,南来北往的漕运和湖区丰富的渔业资源,曾让南
阳镇成为繁荣千年的名镇。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益频繁的干旱和周边工农业
需水量的急剧增加,令古老的大运河干旱成镇里倾倒垃圾的沟壑,如今留守在镇里的大多
是妇孺。 

    “能赚钱的人大都外出了,生意难做呀。”下午2点半左右,在“清真民族饭庄”
,业主李殿卿这样说。在往年的干旱时节,午饭时分店里也能有七八桌的生意,营业额有
千把块钱。但是,大运河断航和湖底干涸后,人都往外跑了,生意清淡了许多。那天,包
括记者一行两人的这“桌”,才来了两拨客人。 

    在联兴渔业村,谈到今年的旱情,一些渔民连抹眼泪。搁浅四五个月的渔船,许
多都被晒裂了。在南阳湖上生活了大半辈子的60岁渔民黄继庆说,就是船保住了,可面对
湖底长得比船还高的杂草,即使今后湖能蓄满水,哪里又可能有鱼呢。为了维持这些渔民
的生计,当地政府已经鼓励他们开垦湖底土地,种些蔬菜、小麦。 

    黄河解不了山东渴,长江成了山东人的梦里水乡———渴盼“南水北调” 

    目前采取的种种抗旱节水措施,对北方地区日益严峻的用水危机来说,恐怕还只
能是“兵临城下”的“缓兵之计”。大旱当头,山东上下对规划建设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的尽快上马,怀着前所未有的迫切心情。 

    山东是北方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省多年水资源可利用的总量(包括地面、
地下)只有159.2亿立方米,实际需求却在260多亿立方米以上。人均和亩均占有水资源量
分别只有359立方米和302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和亩均占有量的14%和17%。 

    从黄河调水,一直是山东沿黄地区和鲁西地区缓解干旱的重要措施。但是,自上
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频繁断流,天津等地需水量大幅增加,黄河水不但杯水车薪不解“
渴”,而且还时常根本就无水可用。千里之遥的滚滚长江水,成为山东人谋求解决干旱问
题的希望所在。 

    目前最被各方看好的,就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平湖至济南段输水工程。这
个全长90公里的工程总投资近30亿元,途经泰安市的东平与济南市的平阴、长清、槐荫等
4个县、区,被确定为南水北调山东段今年计划开工建设的一号工程。 

    “这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胶东输水干线的渠首工程,也是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
的关键工程,对山东来说非常急迫。”山东省水利厅南水北调办公室的同志呼吁道。因为
该工程建成后,可将长江水直接调到全国缺水最严重的胶东半岛。而在长江水没有到达山
东前,可以将东平湖水供应给玉清湖水库,以缓解济南市的用水紧张局面。 

    据记者所知,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来自江苏江都水利枢纽的长江水,数年前就
可以经苏北的骆马湖、大运河进入山东境内。利用大运河,进入南四湖的水可以送到黄河
之滨。目前这条水路不畅,主要原因一是配套的节制工程尚不完善,水污染问题难以解决
;二是有关方面对调水费用和水价尚未达成共识。 

    北方地表水开发利用高达八成———该认真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了 

    无论是开源节流还是投巨资跨流域调水,水资源都不可能无限制地开发利用,兴
利除弊是有条件的,不可能长期无限度地透支下去。于是,在频繁的干旱面前,寻求经济
增长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协调发展,才应该是治本之策。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方地区持续干旱,水资源短缺的威胁日益突出。目前,
我国每年缺水总量约300亿立方米至400亿立方米,供需缺口主要靠超采地下水或者过度开
发地表水弥补。包括山东在内的干旱缺水地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有两个突出问题不
可忽视。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居高不下,二是水资源浪费严重。 

    国际上通常认为,对一条河的取水量不能超过径流量的40%,否则就可能对生态
带来灾难性影响。但是,在数十年的水资源利用开发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承载力几乎处于
无知状态,为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把水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北方地区对地表
水的开发利用率达80%,干旱年份甚至超过95%。在河、湖枯竭的情况下,转而不停地大
规模开采地下水,直到因为地下资源的枯竭带来严重的地质灾害和严重的生态危机后,这
才感觉到水的稀缺和珍贵。 

    水的匮乏和对水的严重浪费同时并存———亟待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的匮乏和对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并存。这一方面表现在对待汛期的雨洪资源
上,一味地清库腾容、排涝泄洪,让宝贵的水资源白白东流。另一方面是对水资源重复利
用率低和污染严重。资料表明,山东省的农业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5左右,工业
企业的重复利用率不到70%。全省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加了数亿方
供水。 

    经济发展速度与电力供应有一个被各方认可的关联系数:1∶1.02。也就是说,经
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电力供应必须增长1.02个百分点,否则,经济发展就要遭遇“瓶颈”
。专家认为,水与经济发展之间客观上也存在这样的关联系数。但是,一些地区在考虑经
济发展速度和规模时,却漠视这一规律。 

    对水资源不切实际的需求,是干旱成灾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专家呼吁,要解决
北方地区干旱问题的出路,应该认真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据此开源节流、调整产业布局
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就山东而言,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是对现有几大水系的水
资源状况和承载力进行客观评估和分析。二是全面评估和预测水资源超载对经济社会发展
及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 

    从这个角度看,加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不仅是迫在眉睫的抗旱策略,也是关
系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流域、全国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 

    南四湖正挖1.4万眼应急井,不是给人喝,而是为了让野鸭、水貂们不被渴死——
—人与动物相濡以沫 

    让人感动的是,山东省目前正在实施一项“南四湖应急保生态”计划:在干涸的
湖区挖应急深井1.4万多眼,以开采地下水的方式补充水源,同时从黄河远距离应急调水,
目的不是保证人畜饮水,而是尽最大努力保持湖区生态物种的延续,让世代捕鱼为生的渔
民日后有鱼可捕,更为了让荷花荡和生活在其中的野鸭、水貂等物种,能度过有史以来最
严峻的干旱考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30.19.11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9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