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来自第11维的思念),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马军:应对“中国水危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Dec 24 16:57:08 2006),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eople 讨论区 】
发信人: trijif (来自第11维的思念), 信区: People
标  题: 马军:应对“中国水危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Dec 24 16:42:05 2006), 转信

作者:阳敏

从关注云南虎跳峡建坝、怒江建坝,到抗击中国江河的水污染,以至倡导公众参与、构建
民主的决策机制,马军一路走来。以我的观察,他是个难得的兼具理想主义、行事低调和
理性切实等品性的人,也正因为这些特质,在面对一些国际知名媒体的采访时,他也远比
其他人“谨慎”,虽然他的谨慎正是来源于对其所推动的事件进程本身的深切尊重。由此
来看,马军这个并不热衷于个人声誉并与媒体保持适当距离的环保人士,能够入选《时代
》“100位影响世界人物”名单,的确出人意料。

不过,事实上,像马军这样的人在今日中国是真正珍贵的人,正如《时代》的评述:“如
果把马军的头像和篮球明星姚明以及章子怡的头像一起放在北京街头的广告牌上,大多数
路人肯定不知道他是谁。但那些知道的人会说,中国需要像马军这样的人,而且对于这一
类人的急切需求远远超过一名体育巨星或一个电影明星。” 

1992年,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系毕业的马军,受聘于香港《南华早报》,担任记者、
研究员。在近十年的记者生涯中,马军几乎遍访中国的大江大河,正是这段难得的记者生
涯,使得马军成为中国最早意识到环境危机的人之一。1999年,马军在数次实地采访的基
础上,搜集、研读大量文献典籍,写成并出版了《中国水危机》一书。这本深入探讨了黄
河、长江、西北、东北、华北、东南、西南七大水域问题的著作,引起极大的反响,并于
2004年翻译成英文出版。

《时代》评论说,对于中国而言,马军《中国水危机》的意义也许如同卡逊的《寂静的春
天》对于美国的意义。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预言了农药对于人类环境的危害,
遭受相关利益部门的强烈抨击,也在美国民众中间形成极大震撼。一年后,由当时的美国
总统肯尼迪任命的特别委员会调查取证,最终确认农药的潜在危害。国会的听证会结束后
,美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产生,美国环境保护局也在此背景下成立。

马军先后应邀在美国环保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耶鲁大学等机
构进行演讲,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环境问题的认识,同时,国际的关注也反过来对国
内的舆论和政策制订造成影响。

2006年,马军出任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并主持公布了“中国水污染”地图,建立了
国内首个公益性的水污染数据库。在马军看来,要彻底解决中国水污染问题,最终必须依
赖于公众知情权的保障和充分的参与,也唯有在此前提下,才能最终改变中国自上而下的
水资源管理模式。

马军,作为一名环保主义者,当然有他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但是建立一个公共的平台,让
公众知情并参与,使这个平台真正地体现共识性、公益性,却是他选择迈出的第一步——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军称得上是一位“具有深刻激情的理想主义者”。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