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ilencer (痕),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2008年"天蓝水清地绿" 专家献策首都环境规划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Nov 14 10:15:44 2002) , 转信



一个城市环境规划的审议,一下子聚集了众多闻名国内外的重量级专家,这在国内尚不多
见。7月22日,
来自中科院、清华、北大、中国环科院、国家各相关部委等的近20名环境、城市规划方面
声名卓著的专家学

者,与北京市领导以及国家环保总局、北京市环保局的官员们济济一堂,共同为《北京市
环境保护“十五”计

划(草案)》“把脉开方”。


  会议审议的焦点是申奥成功的北京在7年后将怎样迎接奥运会。



  此前,北京做申奥陈述报告时,李岚清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作出承诺,到20
08年,要把一个天

蓝、水清、地绿的新北京展现在世人面前。北京将以怎样的动作实现“天蓝水清地绿”?
无论从事环境治理还

是城市规划,不同领域专家的共识是:“今后5年内,环境规划将决定2008年的北京面貌!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倡议,“要以‘绿色奥运’为标准,重新审度《北京市环境
保护“十五”规

划》”。对此,一些专家坦言,差距不小!


  建设部科技委副主任、原建设部总规划师陈维邦认为,用申奥成功的标准,重新审视
过去的规划,必要且

及时。办绿色奥运,北京要勇于向这方面的佼佼者如悉尼、巴黎学习。


  陈维邦特别提到,交通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堵车时就是污染最严重之时。眼下北京
几乎无处不堵车。然

而,汽车产业发展又是势在必行,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动车上路。那么北京交通怎么办?只
有加强管理。应该重

点考虑提高绿化档次,而不是一味的“草坪喷泉”,“这是重要的环境战略问题”。陈维
邦建议,不妨综合考

虑:环境规划与全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与周边地区布局规划的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在其中
的地位问题等等;同

时,环境规划需要更多的经济和技术政策来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唐孝炎认为,目前的《规划》确实很详细,但问题是
,2008年的北京应是

什么样,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设想。而眼下的规划,显然与奥运要求还有差距。


  唐院士建议,首先,决策部门要明确,2008年需要怎样的北京?其次,规划设计好20
05年的北京;其三,

申奥成功,北京乃至全国人民由此激发出的激情,如何发挥到新北京的建设中去,值得有
关部门重视。


  献言献策之余,专家们并不否认,过去5年北京取得的环保成就。自1998年起,北京市
的污染防治工作就

被列为国家环保重点工作“33211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和2000年,北京的环
保投资分别超过百

亿元,占当年GDP的4.7%。“九五”期间,北京市环境保护投入达340亿元,占GDP的3.3%,
大大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


  作为北京环保的重中之重,6个阶段的几十项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自1998年底开始实施
。通过增加天然气

使用量,减少茶炉大灶、锅炉燃煤使用量,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和电采暖面积,改用低硫优
质煤,加强机动车污

染控制,实施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调整搬迁,增加绿化面积,建立生态屏障,减少扬尘
污染等措施,北京的

环境质量有了改善。2000年市区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和一氧化碳年日

均值比“九五”期间最严重的1998年分别降低了7%、19%、41%、12%、18%。此外,经整治
的城市中心区水系

按功能区基本达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清运量的80%。以往取得的成就,证
明了北京在申奥过

程本身,已经体现了“绿色奥运”的主题。因此,北京有理由也有实力做到,站在更高的
高度上规划和建设这

座城市,新规划必将促生新北京。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61.158.25.14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3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