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BI (★蓝色的眼睛★),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塔里木河胡杨泪(中华环保世纪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ug 29 19:50:39 2000), 转信

  胡杨是新疆一种古老的珍奇树种,由于它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
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因而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清人宋伯鲁曾
做《胡桐行》(胡桐是胡杨的别称)一诗云:“君不见额琳之北古道旁,胡桐万树连天
长。交柯接叶万灵藏,掀天踔地分低昂。矮如龙蛇变化,蹲如熊虎踞高岗,嬉如神狐
掉九尾,狞如药叉牙爪张……”这些诗句以夸张的比喻,将胡杨那古劲、奇特的千姿百
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然而,今年8月下旬,在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的若羌县英苏村,记者却被眼前的景象震
惊了:流沙掩埋了一座座房舍,河道里没有一滴水,大片的胡杨林正成为沙漠上的“木
乃伊”。3年前,村里最后一户人家也被迫赶着羊群,弃家而走。如今,这里已成为一片
沙海,不禁让人联想起古丝绸之路上的座座古城遗址。干枯的胡杨在夕阳的照射下,如
同泪尽的老人。
  据介绍,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下320公里的河道已经断流了20多年,导致
81万亩胡杨林渴死,绿色走廊逐渐衰败,濒临毁灭,沙进人退的现象日趋严重,库姆塔
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已呈合拢之势。专家指出,两大沙漠一旦合拢,不仅会给生态
环境带来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将严重威胁塔里木河中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存。
  塔里木河两岸繁衍着郁郁葱葱的胡杨林,在沙漠中形成了雄伟壮阔的绿色走廊。这是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天然胡杨林,总面积达35.2万公顷。它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
漠的周围,犹如一条绿色长城,紧紧锁住流动性沙丘的扩张。同时,胡杨林也是优良的
四季牧场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由于塔里木河下游水量减少,长达数百公里的胡杨林在
干渴中倒下。胡杨虽然生命力极强,“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
千年”,但也逃不过长期无水的灾难,这千年胡杨却活不到一百年,泪尽沙海。
  为了遏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抢救衰败的胡杨林及脆弱的生态环境,
恢复绿色走廊,今年4月至6月,新疆从博斯腾湖紧急向塔里木河大西海子水库下游地区
输送1亿立方米生态用水,使得河道两岸许多干枯的胡杨重现绿色,一度弃牧搬迁的牧民
逐水草而居,如今又返回家园。但是,由于塔河下游绿色走廊已断流20多年,严重干旱
缺水,地下水位普遍在9米以下,个别地区在12米以下,1亿立方米水显然是杯水车薪,
难以从根本上拯救和恢复绿色走廊。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全长1321公里,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312.5亿立
方米,干流水量约50亿立方米。流域总人口780万人,占全疆总人口的近一半,流域内有
灌溉面积1735万亩,是新疆主要的石油、粮食、棉花、瓜果、畜牧业等生产基地。塔里
木河被当地称为“母亲河”,它的兴衰关系到整个塔里木盆地的生存与发展。因为它是
保护塔里木盆地北缘重要城镇和绿洲的绿色屏障,是内地通往新疆重要战略要道的绿色
走廊,是南疆西水东输、维系塔里木盆地东部生态环境的唯一输水通道,也是我国石
油、天然气新的能源接替基地和西气东输的重要气源地。
  近年来,塔里木河源流和干流输水量呈明显递减趋势。由于上游各源流两岸大量开
荒,中游缺乏治理,耗散水量逐年增大,导致干流下游来水大量减少,自80年代以来,
下游来水量减幅达80%以上,致使中下游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突出表现为:
  自然灾害日趋频繁。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库尔勒市、尉犁县、轮台县、若羌县及境
内的农二师各团场生态环境条件变得十分恶劣,干旱、大风、沙尘暴、冰雹等气象灾害
频繁,灾害强度加大。1999年,塔河下游因干旱使近25万亩农田绝收。
  沙漠化迅速扩大。从1959年到1983年的24年间,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
66.2%上升到81.83%,下游阿拉干地区沙漠化面积已占平原总面积的94%,预测到
2008年,下游河道两岸将全部沙化,农牧业生产遭受巨大危害。
  胡杨林大面积死亡。50年代,塔河中下游胡杨林面积达580万亩,70年代为297万
亩,而到90年代仅剩152.25万亩。40年间,以每20年递减一半的速度,减少了近3/4。
胡杨林面积的减少也导致栖息在林区的野生动物种类不断减少,70年代还有少量马鹿等
野生动物出没在胡杨林区,现已基本绝迹。
  下游绿色走廊濒临毁灭。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塔河中游地区沙漠化一直处于扩展
状况。下游是沙漠化最严重的地段,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内,该地区沙漠化土地所
占比例由12%增加到52%,新沙丘不断形成,绿色走廊面临消失危险。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为何急剧恶化?专家认为,除了不可抵御的自然因素外,主要原
因是治理滞后,源流和干流缺乏大型骨干控制性工程,加上干流河道变迁,泥沙淤积,
随意挖口引水,致使干流约40亿立方米的水在上、中游漫流浪费,而到达下游起点卡拉
的水量从50年代的10多亿立方米,减少到1997年的1.94亿立方米。下游来水量减少,河
道断流,加剧了整个塔里木盆地生态的恶化趋势。
  为此,专家呼吁:治理塔里木河刻不容缓,建议像治理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一样
治理塔里木河。塔里木河流域的风沙不仅影响新疆,而且波及整个西北地区乃至华北地
区。因此,塔里木河流域治理是关系到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它的
治理不仅能够保证全流域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且还可缓解下游的生态用水之
急,使胡杨林、灌木、草地等植被覆盖明显提高,这对于维护西北地区生态安全有着重
要意义。
  “塔里木河,故乡的河……”歌声表达了新疆各族人民对“母亲河”的深情。愿塔
里木河长流不息!

《人民日报》 (2000年08月29日第五版)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178.217]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yueryu.bbs@smth.org]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