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oye (重整旗鼓∷再现江湖§不再风光),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再造一个中国(3)(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Nov 2 14:04:41 2000), 转信
“大西线”调水路线的整个地形特点是多水的西南地势高缺水的西北、华
北的地势逐级降低形成从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有利於区域间调水的大环境。“大
西线”调水的基本走线是在雅鲁藏布江??玛滩筑坝水位抬高至海拔3588米
引水到波密过份水岭(3566米)进八美河入怒江。在夏里筑堵江提高水位达
3456米回水过嘉玉桥在马利打隧洞过份水岭入雅??江。在甘孜南筑拦雅??江
回水向东过份水岭入鲜水河。在炉霍筑坝使水位达3396米??源溢流过份
水岭入大流落河上游的多柯河和麻尔柯河。引水到阿坝查里寺过份水岭进贾曲
入黄河(3366米)。
“大西线”调水工程也叫雅黄工程从雅鲁藏布江到黄河直线距离760公里
实际流程1800公里。这条线路低顺直全部自流。实行爆破搞人工塌方堆
石筑坝堵江溢流施工容易引水多投资少而且水质非常好。走水路线都
是人烟稀少的山区淹没极少移民仅25000人。设计总引水量2006亿立米相当
于四条黄河的水量投资580亿元工期五年。以後的配套工程可利用黄河4600公
里河道把水送到西北、华北、东北、中原。经青海湖调蓄可输水柴达木、塔里
木、准葛尔三大盆地以及河西走廊与阿拉善经内蒙古的岱海调蓄可输水晋、
冀、辽蒙北草原。它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十分巨大的。
西北、华北有20亿亩土地荒置只要有水绝大多数可以改造利用发展农
林牧业一劳永逸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新疆同志提出每年给他们
600亿立米水新疆可增加六亿亩土地相当于全国现有耕地的三分之一强即使
其中一半发展粮食至少可产粮1500亿公斤。农业的发展将大大推动资源的开
发和工业的腾飞。工农业的发展将极大地缩减东西部的差距。
“大西线”调水工程应当尽早完成。目前黄河断流的发展情况不仅使正在
运转的电站效益大大降低了而且可能使花巨资建造的小浪底电站建成之日就是
闲置之时长江的水利工程情况也是一样。可以说“大西线”调水工程无论防
洪还是发电都是小浪底和三峡水利工程的“救命”工程。
“大西线”调水工程可以保证黄河永不断流常年径流量2500秒立米年入
海量680到900亿立米。科学研究证明当年入海量达到680到900亿立米每立米
水的含沙量降到五至十公斤河道不再淤积河水反而起冲刷作用而且是强冲
刷16年可使河床下降15至20米(如用大型挖泥般在河床搅拌八年即可)黄
河将从地上悬河成为地下河。黄河被彻底根治永无决囗泛滥之灾。那时郑州
到河囗是一条宽600到1000米、深10到13米的平流河可通航10万吨级的船。由于
省出了大量的河滩地和河囗的淤泥地估计新生良田2000万亩。其社会和经济的
效益可想而知。而“黄河清”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
隋唐以後历代我国内陆多数河流都是可以通航的。而现在呢?华北已无常
流河。我们愧对先民愧对国人ⅵ还怎麽跟学生讲历史和地理呢?中华民族带来
世界声誉的京杭大运河现在成了一条折断脊梁骨的脏水沟。山东以北运河地区
历史上繁华富庶的城镇随??运河的断流而衰败有的成了闭塞的穷乡僻壤。
黄河继续断流下去也必将重蹈覆辙。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人的活动及其家园的兴建首先是傍河而生的。修
建运河这样的基础设施起到了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诞生新的城镇
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创造就业岗位从而全面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反之没有水就没有发展。那麽水这篇大文章在政府管理和社会发展中
的地位及其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目前黄河断流大半个中国水资源危机形势非常严峻。于此没有足够的估
计将给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的兴衰带来灾难性後果ⅵ目前应调整发展战略大
力开发国内市场实行倾斜西北内地的一系列政策早日开建??天运河“大西线
”南水北调工程ⅵ
??天运河筹委会提交的“大西线”南水北调建议就运河工程吸纳和开发我
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做了说明。??天运河工程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经济拉动效应
在三年到五年里至少可以吸纳8000万劳动就业人囗。基本情况是这样的
整个??天运河由三大部份组成由雅鲁藏布江??玛滩到黄河、青海湖由青
海湖向东到岱海下天津出海由兰州向西出新疆接国际运河。总长6600多公里。
应相继在一、二年内同时开工需要工程人员以及各种服务人员1000万。
我国有荒漠20亿亩从东到西分布??科尔沁、浑善达克、库布齐、毛乌兰布
和、腾格里、巴丹吉林、库鲁克、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十大沙漠有了水
大部份都可以改造成良田。为使水到渠成沙荒地的改造是在运河送水前一二年
内开始的。沙荒地在改造初期即头三年因开路、修渠、植树、建造基本生活设
施等需要很多的人。按改造十亿亩计从改造到完成以後的耕种和管理人
均为15亩地需6500多万人。以300人━500人形成一个居民点能相继产生10万
个新村庄。从内蒙达拉特旗到陕西靖边的鄂尔多斯高地北南两块沙漠就需要并
能容纳1000万人。威胁沈阳的科尔多斯高地北南两块沙漠就需要并能容纳1000
万人。威胁沈阳的科尔沁沙漠和威胁北京的浑善达克沙漠无疑应列为首批改造
的重点可大量使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待业人员约1000万。现在国外改
造沙漠普遍使用高倍吸水树脂技术上没有问题。只要政策有吸引力组织严密
持之以恒到下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关心的不再是如何消灭沙漠而是在哪
个地方保留一块沙漠叫子孙后代还能欣赏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
自然景观。??天运河工程的水电装机能力在1.76亿千瓦以上还可在河套地区富
煤带建造火电厂群装机一亿千瓦水电火电合计2.76亿千瓦相当于15个三峡
且造价低廉。以每六千瓦一个就业人员计需要4600万人。目前因缺水黄河干
流11个电站经常停机效益很低龙羊峡四个机组停三个刘家峡两个机组开一
个。??天运河能保证给黄河充足的水不仅各电站可满负荷运转而且可把15万
千瓦的机组改造为60万千瓦无疑也增加了可观的就业岗位。仅11个电站增效
每年多发电600亿度可新安排1000万人就业。
??天运河6600多公里沿岸有1000多个景区景点而且多是沿??长城和黄河
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待开发现有的还能大大提高利用率。内蒙岱海
的周边地区就有100多个景点。岱海━北京━天津海囗一线有360个景区可开发
利用。按每十名游客须一个人(商业、饭店、交通)可安排1800万人就业。??
天运河一通西藏每年可吸引国内外游客2000-3000万人。
6600公里运河设计港囗码头286个每个港囗码头建一个中小城镇或城市
每个城镇计五万人就是1400多万人。一座大中型水库、电站、港囗就能形成
一座中小城市带动并发展起一批相关的产业和服务业。运河沿岸的土地将大大
升值仅未来天津海囗100多公里的运河带就可新增和吸纳就业人囗500万。三
门峡市过去是人烟稀少的地区就是因为修了三门峡水库和电站发展成一座几
十万人囗的城市。刘家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不胜枚举。
运河修通以後沿河的农业、工业、矿业、交通运输业将获得极大的开发
各种养殖业及其加工业将大大地发展起来预计可吸引1000万人以上的新增就业
人囗青海省计委干部说青海湖即可新增48万人。作为前期工程的青海格尔木
到拉萨铁路一经修通从北京可直达拉萨专家预计这一交通线可安排就人员
200万。
??天运河本身需要行政管理和服务人员100万为运河服务的通信、保卫、教
育、文艺工作者需要38万医务工作者20万。
开通??天运河东亚到西欧的航程缩短一万多公里年创利2000亿美元可
为1800万人提供就业岗位。
总计下来约一亿六千万人按50%的保证率计算是八千多万人。开凿运河、
农田水利、植保、工业、矿业、交通运输、建筑、商业、旅游等基础行业所需人
员大部份是青壮劳动力。目前我国富余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年龄结构完全适
。
我们说中国人囗多是多在北京、上海这样一些大中城市广大西北地区人
烟稀少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内蒙等省区人就很少。我们去那里??察
从这个居民点到那个居民点有的要200公里行车几百里不见人烟。西北广大地区
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人ⅵ只要把水引过去人就能居住就可以生产和生活建
立新的家园。由于条件限制现在各地解决下岗待业问题局限於本地狭小范围
内这样做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况且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升级换
代还会陆续精简出大批富余人员再加上农村剩馀劳动力形成的民工潮问题
只会严重下去。因此就业问题必须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组成部份作通盘
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各地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可是像??天运河
这样能从根本上综合解决防洪、发电、航运、灌溉、造林、水土保持、环境保护
、旅游等一系列涉及国土整治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大力开发
西北各种资源加速缩短东西部差距的基本建设项目是不多的特别是它可以
改变我国人囗的流向和布局把解决局部与全局、现实与未来的种种问题紧密联
系起来并含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现在看下岗待业人员和农村剩馀劳动力是个负担但是只要政策对头用好
了就是动力可以说开发和建设大西北希??就在他们身上ⅵ毫无疑问??天
运河工程是当前综合解决我国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意义和作用
??天运河对於中国的意义非比寻常它可以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长期发
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若干严重问题。在下文中我们将对此稍事分析。
--
平常心
※ 来源:.NJU Lily BBS dii.nju.edu.cn.[FROM: 202.119.36.228]
※ 修改:.huoye 於 Nov 2 14:02:41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4.2]
--
※ 转寄:.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bbs.nju.edu.cn.[FROM: 202.118.224.2]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uoye.bbs@bbs.nju.ed]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