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hqian (一心一意的革命者),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敬畏自然--人类不过是个先天不足的业余研究者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Oct 24 17:16:15 1999) WWW-POST


静观自然--人类不过是个先天不足的业余研究者 
大自然窗找了有感知、能思考的人类并不是让他反过来研究 
自己的。 
我们的感官和大脑都是环境的产物,造出他们,纯粹是为了 
让人类在地球这个特殊的生态环境中获得最适宜的生存。仅此目 
的,绝无它意!至于人类利用大自然赐予的感官与大脑,在维持 
其生存之余还有兴致研究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纯属业余之“ 
副业”,完全是好奇心所驱使。大自然从来没给他派过这项任务 
,也从来没有根据所谓“研究需要”来为人类配置齐全的感官品 
种与足够的感知范围。若论研究自然,实属先天不足,这也许是 
人类认识局限性的来源之一。例如,人类完全是个“磁盲”,大 
自然给鸽子配置了“磁觉”,却丝毫不给人类这种能力。在当前 
电器时代,人类要是具有“磁觉”,没准发电机会早于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当为“电机时代”,水力、风力、气轮机发 
电将更盛行。 
大自然本无所谓颜色,声音,味道,他只有光的波长,振动 
频率和相关的化学反映,物理效应。纯粹是为着人类自身生存的 
需要才“选择”了16--20000赫兹这段声波作为“可听”的声音 
,选取400--800纳米的广播频率范围的声波哪怕再“响”我们也 
听不到--谓之“静”;越出这段波长的光拿怕再“亮”我们也看 
不到--谓之“黑”。可见静不一定无“声”,黑并非一定无“光 
”,何以如此?完全是为照顾我们生存需要。 
试想人类若能听到16赫兹以下的“次声”,则自家胸腔内, 
心脏跳动声如擂鼓,两肺呼吸如拉风箱,腹腔肠胃蠕动如狗舔汤 
盆,屋外孤鸟离枝,枝颤如拨琴弦,室内睡猫鼻息,气流如风笛 
长吹......日日夜夜陷入如此嘈杂,人类将何以安宁?同理,人 
类若能看到波长800纳米一上的红外线,则夜间人体通明,桌椅 
件件发光,取暖炉强光刺眼,又将何以安眠?盐本无所谓“咸” 
,糖本无所谓“甜”,空气与水本无所谓“无色,无嗅,无味” 
,这均为有利于人类生活需求而已。大自然无意特别恩宠人类, 
并未给予他超出生存实际需要的任何东西,人之视觉不如鹰之高 
远,不能象猫夜视;人之听觉不如蝙蝠之能辩“超声”;人之嗅 
觉不如猎犬与野兽。人类不能感知气压,电压,磁极,次声,不 
能自计时间,人类不得不靠发明各类仪器,借以延伸感官。 

相对而言,人类的大脑配置可算是大自然格外开恩了。根据 
世界著名古人类学家里查德.利基的研究:“猿的新生儿的脑量 
平均大约200毫升,大约为成年时脑量的一半。”据他推测,若 
按此一般规律,平均脑量为1350毫升的现代人,其妊娠期理应是 
21个月(而不是目前的9个月),到其新生儿脑量达到675毫升时 
再降生。由于人类骨盘开口的限制,只允许新生儿脑量达到385 
毫升时就得提早出生。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人类个个都是“早 
产儿”!怪不得人类婴儿刚生下来如此软弱无能,这般娇痴无助 
,非在母亲怀里补足着21个月才能下地走路。<<封神演义>>的作 
者也许早就猜出这个道理,他笔下的那个哪叱妊娠期足足42个月 
(刚好为21个月的两倍),一生下来就能“满地上跑”。有时“ 
神话”比“人话”要有远见的多。科学与神话都需要想象力,两 
者常常先期而合。想当年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拔一撮毛就“克 
隆”出一大群孙悟空,现在英国人不是已“克隆”成功一只羊了 
吗?专家指出:克隆技术最好是用“干细胞”,这在毛发中就有 
。当年孙悟空从后颈拔毛该是何等聪明! 
按照英国人类学家阿瑟.基恩爵士提出的界定标准:“人脑 
必须达到750毫升才算超出猿类。”真幸运人类有着一个平均350 
毫升的大脑,没有这点余量,人类休想搞任何科学,哲学,文学 
,艺术,产品发明与工程技术。但愿人们能充分地,自由地使用 
这1350毫升大脑的思维空间,千万别给大脑设置“禁区”,人为 
地封闭某些脑区,等于强制大脑只许在1000毫升一下使用,这将 
是一种反自然的行径。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159.226.92.15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3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