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永远的吐火Godzilla!),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y 3 04:53:35 2004), 站内信件
祁县位于晋中盆地中部,汾河东岸,太岳山北麓,县城距太原57公里。同蒲铁路横贯
县境,五条国、省级公路纵横交汇,是山西省重要交通枢纽。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
丰富,有“金祁县”之美称。
祁县历史悠久,因古时有“昭余祁泽薮”(长杂草的积水地带)而得名。春秋时,祁
地属晋,当时的祁地,几乎包括整个晋中平川。公元前 556年,晋平公将祁地赐给大夫姬
奚作食邑。姬奚以地为姓,改姓为祁,即历史上有名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
黄羊。他的城邑在今祁县的古县镇下古县村。公元前 514年,祁奚的孙子祁盈因故被杀,
食邑随之没收。晋分祁奚之田为邬(今介休)、祁(今祁县)、平陵(今平遥、文水)、
梗阳(今清徐)、涂水(今榆次、太谷)、马首(今寿阳)、盂(今盂县)等七部分。现
在祁县的境地,基本上是从那时候确定的。
战国时期,祁地属赵国。秦代,祁地属太原郡。西汉初置祁县。王莽篡汉,改祁为示
,后复祁县。晋代恢复分封制,祁县属太原国,县城迁到祁城村。北魏时,祁县属大原郡
。孝文帝太和年间,迁县城于今址。北齐天保七年废祁县。隋开皇十年重置县治,属并州
。唐武德三年,属太州。后复属并州。金代,在县东南之团柏镇设帻州,县属之,不久帻
州废,县属晋州,改祁为祈。元大德年间,复称祁县,属冀宁路。明、清两代属太原府。
民国初年属冀宁道。1937年底属山西省第四行政区。解放后属榆次专区,后改称晋中地区
。
祁县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有百余人。如东汉王允,东晋温峤,南朝梁之王僧辩,唐
朝温大雅三兄弟,宋朝王溥,近代渠本翘,还有著名诗人王维、王绩、词人温庭筠等,社
会贤达戴廷式寓居的丹枫阁,就在城内,是顾炎武、傅山等爱国志士聚会的场所。
祁县古城始建于北魏孝义帝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祁县古城以其严谨、周密的布局设计,精巧细致的建筑工艺,使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广
泛关注。有关方面将祁县古城概括为“一城四街二十八巷,六十个圪道,四十个大院,万
余间房室”。其间有与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渠家、何家、马家等十二处。祁县古城东西长85
0米,南北700米,周长三公里,整个城池形同古代官吏所戴的纱帽,故有“纱帽城”之说
。旧时城墙砖砌到顶,外筑护城河,设四道城门,门顶筑有匾额,东曰“瞻凤”,西曰“
挹汾”,南曰“凭麓”,北曰“拱辰”,十分雄壮。整个古城,集古街巷、古寺庙、古店
铺、古民宅于一体,结构合理,而且井然有序,浑然一体,组成了一个建筑宏伟、完整的
古文物群。虽然因战争的破坏和风雨沧桑,城墙不复存在,但城内建筑保存完好,风韵格
局依旧引人注目。这是祁县明、清时期商业兴盛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县城构筑
、街道规划、民宅建设和商业网点布局不可多的实物资料。
1994年一月,祁县古城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将以其辉煌
的历史,永垂史册,以其灿烂的今天,光照后人。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9.123.10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