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永远的吐火Godzilla!),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敦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y  3 05:19:25 2004), 站内信件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人口13万多,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
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没有相对较强大的工业。这在全国县市中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因
为敦煌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
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属暖温带气候。年降雨量只有39.9
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400毫米。日照充分,无霜期长。在这个群山拥抱的天然小盆地中
,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棉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
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戈壁幻海光怪陆离;文化遗存举世闻名,人才辈出……美丽的敦煌,
是块富饶、神奇、诱人的土地。 


  永嘉丧乱,西晋王朝覆灭,晋室南迁,建立东晋政权。广大北方地区出现了"五胡"、
"十六国"的混战、割据局面。魏晋时期的河西地区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
北凉等封建政权。前凉张骏时期,曾改敦煌为沙州。公元400年,李高据敦煌称王,建立西
凉国。敦煌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国都,以后亡于北凉。前凉、西凉、北凉三政权先后统治
河西地区时,比较注重谨修内政,安民保境,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崇尚儒学,兴办教育
。使河西地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十六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战火四起,百姓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河西
成为相对稳定的地区。中原大批硕学宿儒和百姓纷纷背井离乡,逃往河西避难,带来了先
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尤其汉魏传入的佛教在敦煌空前兴盛。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拜倒在
"佛"的脚下,企望解脱苦难,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敦煌是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也
是河西地区的佛教中心。有一大批佛学高僧在敦煌讲经说法。河西各地的佛门弟子多来此
地研习学。如有世居敦煌的译经大师竺法护;有前往印度学习佛法的敦煌人宋云等。法显
、鸠摩罗什等佛学大师无论东进还是西去都在敦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前秦建元二年(公
元366年〕,乐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开石窟供佛,莫高窟从此诞生了。之后,开
窟造佛之举延续了千百年,创造了闻名于世的敦煌艺术。 


  北魏灭了北凉,统一了北方,占据了河西。这个时期,敦煌比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佛教随之盛行。北魏在莫高窟开凿洞窟13个。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隋文帝
收复河西时,相继平息了突厥、吐谷浑的侵扰,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同时改北
周以来的鸣沙县为敦煌县。隋文帝平定了南方割据政权后,南朝贵族连同其部族远徙敦煌
充边,给敦煌带来了南方的文化和习俗。这样,南北汉文化在敦煌融为一体,使敦煌的地
方文化更加富有明显的特色。隋文帝崇信佛教,曾几次下诏各州建造舍利塔。诏命远至敦
煌。在最高统治者的提倡下,隋代虽存在了短短的37年,但在莫高窟开窟竟有77个,且规
模宏大,壁画和彩塑技艺精湛,同时并存着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大业初年,隋
炀帝派遣吏部侍郎裴矩到张掖、敦煌一带了解丝绸之路以及中西通商贸易情况。大业五年
(公元609年),炀帝西巡,在张掖举办了西域27国贸易交易大会,盛况空前。 


  唐朝初期,在河西设肃、瓜、沙三州。河西全部归唐所属。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
,唐太宗李世民一举铲除东西大道上以西突厥为主的障碍,确保了丝路占道的畅通。唐代
的敦煌同全国一样,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佛教非常兴盛。莫高窟开窟数量多达1000余窟,
保存到现在的有232窟。壁画和塑像都达到异常高的艺术水平,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
,唐玄奘到印度取经返回,经敦煌回到长安。 


  唐朝兴起的时候,我国西南部的吐蕃王朝日益强盛。"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由鼎盛
开始走向衰落,从此一蹶不振。吐蕃乘虚进攻河西,攻陷了凉州、甘州、肃州等地。沙州
将士百姓坚持了长达11年的抵抗,终因弹尽粮绝,以城降蕃。自此,吐蕃统治了全部河西
,长达70多年。吐蕃也信佛教,莫高窟中唐洞窟中保存了大量吐蕃时期的壁画艺术。藏经
洞内保存了大量的吐蕃文经卷。 


  11世纪初,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开始兴起,逐步强大。公元1028年取胜甘肃回鹘,继而
攻陷瓜州、沙州,称霸河西。于1038年建立了西夏王朝。当时,形成了宋、辽、西夏三足
鼎立局面。在西夏统治敦煌的一百多年间,由于重视经济发展,使敦煌保持着汉代以来"民
物富庶,与中原不殊"的水平。西夏统治者崇信佛教,不排斥汉文化,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
大的发展。至今,莫高窟和榆林窟保存着大量丰富而独特的西夏佛教艺术。举世闻名的"敦
煌遗书''即在西夏统治时期(公元1036年)封藏于莫高窟第17窟内。 


  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各部族,成立
了强大的部落联盟。1227年,蒙古大军灭西夏,攻克沙州等地,河西地区归元朝所有。此
后,升敦煌为沙州路,隶属甘肃行中书省。后升为沙州总管府。元朝远征西方,必经敦煌
。当时瓜、沙二州屯兵济济,营寨栉比,屯垦农兵遍布党河、疏勒河流域。敦煌一度呈现
出经济文化繁荣的景象,和西域的贸易更加频繁。著名旅行家意大利人马可o波罗就是这一
时期途经敦煌漫游到中原各地。元朝统治者也崇信佛教。莫高窟的开造得以延续。现存元
代洞窟约10个。自元朝以后,千里河西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为扫除元残部,派宋国公冯胜率兵三路平定河西获胜,修筑了
嘉峪关明长城,重修了肃州城。明王朝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防卫,设置了关西七卫。永乐
三年(公元1405年),在敦煌设沙州卫。后吐鲁番攻破哈密,敦煌面临威胁。明王朝又在
沙州古城设置罕东左卫。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敦煌被吐鲁番占领。嘉靖三年(公
元1524年),明王朝下令闭锁嘉峪关,将关西平民迁徙关内,废弃了瓜、沙二州。此后二
百年敦煌旷无建置,成为"风播楼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的荒漠之地了。 


  清康熙后期,清王朝渐次收复了嘉峪关外的广大地区。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在
敦煌建立沙州卫,并开始从甘肃各地移民2400户到敦煌垦荒定居,同时又迁吐鲁番、罗布
泊大批兵民于沙州一带。雍正末,沙州已有耕地10万余亩,引党河水分10渠灌溉,农业得
到很快的恢复和发展形成河西走廊西部的戈壁绿洲。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沙州
卫升敦煌县,隶属安西直属州,直至辛亥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敦煌一直
是县府所在地。 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敦煌市。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
文化名城"。 


  敦煌,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地走过了近五千年漫长曲折的里程。悠久的历
史孕育的敦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敦煌依然辉煌;那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
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这座古城流光溢彩,使戈壁绿洲越发郁郁葱葱、
生机勃勃,就像一块青翠欲滴的翡翠镶嵌在金黄色的大漠上,更加美丽,更加辉煌! 


  1986年国务院公布敦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9.123.10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