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Ηermit∵(FΟΤ),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未亡的恐龙:长羽毛的恐龙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1 16:21:58 2005), 转信
震惊中外的“中华龙鸟”发现以后,为了进一步揭开恐龙与鸟的远古秘密。一九九七年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一个重大课题项目组。准备在发现“中华龙鸟”化石的东北辽西地区,进行一次大规模系统的科学发掘。
正是从这时候开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一个由青年人为主的学术群体开始崛起,一批年轻有为的博士学者脱颖而出,他们被人们尊称为“辽西野外博士队”。
这年的秋天,北京还是秋高气爽,但此时的东北地区已经是秋风瑟瑟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从来还没有任何学者在这个时节,进入辽西地区进行野外发掘。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徐星博士的工作与长羽毛的恐龙,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在当地老乡们的大力帮助下,他们的发掘工作一天天地进行着。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层层地剥离岩层,从中观察并发现重要的化石。
一个多月的野外发掘工作,很快就过去了。尽管,徐星博士和队员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发现,所期待的长羽毛的恐龙化石。
那些破碎的化石到底是什么呢?它真的具有研究价值吗?冒着大雨顺着泥泞的山路,徐星博士和同事匆匆地赶到了老乡的家里。
在柴房昏暗的灯光下,徐星博士看到了摆放在角落里的一堆破碎石块,这堆破碎的石块果真是化石。但是,它们已经非常地破碎,大大小小可能有几十块碎片,已经看不出什么形状了。面对这堆破碎凌乱的化石,他们会有新的发现吗?
突然,徐星博士在其中一块化石上,发现了动物的骨骼,并看见了一个弯曲的大爪子。这个细节的意外发现,让徐星博士异常的兴奋。
回到北京后,徐星博士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些碎片尽量地拼凑成大块,恢复成较为完整的化石形象。尽管,最终还是没能拼合成完整的一块,可是,徐星博士已经相当满意了。
第二天早上,徐星博士赶快把这块标本拿给专业修理师,进行了很好的修理。随着化石修理的不断深入,表面的岩层越来越多的脱落,徐星博士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非常重要的科学信息。在后来的研究当中,他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徐星:“ 这件化石代表一种新的恐龙,我们把它命名成为“意外北票龙”。因为,化石的获得还有发现,确实出乎我们的意外。虽然是一个意外的标本,但是它的科学意义、科学发现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因为,它不仅为中华龙鸟身上是不是长有原始羽毛,提供了最直接的支持,表明中华龙鸟确实是原始羽毛。”
也就是说,如果显微镜下的意外北票龙的这些结构,真的能提供新的化石证据。那么,这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这场重要的争论。
深入研究过后,徐星博士发现意外北票龙的这种细丝状结构,主要分布在它的四肢附近。几乎垂直于肢骨,长度大约为五厘米左右,简直清楚极了。
意外北票龙属于恐龙中的镰刀龙类,它大约有两米多长,是一种两足行走的恐龙。它保存了许多兽脚类恐龙的典型特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肉食类恐龙的特征。它生活的时代,大约是一亿两千五百年前的早白垩世。
意外北票龙的发现,应该说为我们了解恐龙,改变我们对传统印象中的恐龙形象,提供一个新的信息。
但是,无论是发现的中华龙鸟,还是意外北票龙,它们身上发育的还仅仅只是一种细丝状的皮肤衍生物,它和鸟类的羽毛还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许多反对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学者,并不承认它们是原始羽毛。
鸟类羽毛的起源,向来是生物学上的一个不解之谜。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无数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假说。一般认为,鸟类羽毛是由某些小型肉食动物身上粗糙的绒毛状的鳞片,高度特化产生的适应产物,是鸟类飞行的关键。
所以,当“中华龙鸟”、“意外北票龙”发现之后,多数学者认为困惑了人们几百年的羽毛起源不解之谜,终于有可能被破解。但是,激烈的争议仍然存在。它们真的是原始羽毛吗?
就在这项争议悬而未决之时,一九九七年末,一个惊人的消息再次从中国地质博物馆传出。幸运的季强博士又获得了一块“长有羽毛”的动物化石。这块化石上的动物骨骼,形态似鸟似龙,鸟龙之间的界线更加模糊,它们到底是什么动物呢?
以敏锐、大胆而著称的季强博士,当时认定这块化石是“鸟”。因为它的尾巴上长着和现代鸟类非常相似的鸟类羽毛。所以,季强博士就把它被命名为“原始祖鸟”。
当然,如果按照传统上简单的定义,长羽毛的脊椎动物就是鸟类,“原始祖鸟”的确可以归入鸟类了。因为,在“原始祖鸟”的尾巴上,确实长着和现代鸟类非常相似的鸟类尾羽。
但是,原始祖鸟的形态结构却表明它并不会飞行,而且,从它的系统位置来看,它的祖先并不会飞翔,因此,把原始祖鸟归入鸟类妥当吗?如果它不是鸟,那它到底是什么动物呢?
一九九八年六月,季强博士与北美的古生物学家合作,在国际刊物上报道了对“原始祖鸟”的研究。这次他们把“原始祖鸟”重新定位,归入了兽脚类恐龙,认为它代表一类与鸟类系统关系非常接近的手盗龙类,而不是像最初鉴定的那样属于鸟类。
其实,原始祖鸟最重要的科学意义恰恰就在于它不属于鸟类,却又长着羽毛。也许不仅普通人,即便是一些世界知名的古生物学家都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一个恐龙长着真正的羽毛。
同时,他们还报道了另外一种新的兽脚类恐龙——尾羽龙。尾羽龙与“原始祖鸟”的个体大小相仿,甚至它们的姿态都非常相似,但是它们却代表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尾羽龙看上去像鸡,头盖骨很大,牙齿像针一样尖锐,一双前臂短而健壮,多骨的尾巴几乎要比身体长一倍。
而尾羽龙化石也保存得非常完好,不但能看到残骸的细节,而且能看到一般化石所无法记录的柔软的组织和其他身体部位。从颈项到尾巴的后背上,有薄薄的深色的纤维状皱纹的背脊。尾羽龙的颈项上长满了细小的纤维,犁沟似的布满了长长的后背和尾巴,这说明它不是一种普通的小恐龙。
最为激动人心的是,在尾羽龙的尾部顶端长着一束扇形排列的尾羽,在它的前肢上也长着一排飞羽。这些羽毛具有明显的羽轴,也发育有羽片,总体形态和现代羽毛非常相似。
惟一的区别在于它的羽片是对称分布的,而包括始祖鸟在内的鸟类的飞羽则具有非对称分布的羽片。一般认为,非对称的羽毛具有飞行功能。
恐龙身上长“羽毛”,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在鸟类与恐龙之间的确存在着一种过渡物种!也就是说,恐龙很有可能就是鸟类的真正祖先!
关于鸟类起源曾经有过十几种假说,目前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鸟类学家认为,鸟的祖先是某种槽齿类爬行动物,它和恐龙可能拥有共同的祖先;恐龙专家则认为鸟类起源于小型的兽脚类恐龙,甚至有的学者主张鸟即是恐龙的一类。
究竟哪一种观点更接近事实真相呢?在最近几十年中,似乎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鸟类的“恐龙起源说”。但是,始终没有在恐龙身上找到,鸟类所具有的最鲜明的特征,羽毛。恐龙是否具有真正的“羽毛”,成为鸟类起源争议中最大的悬念。
发现的原始祖鸟、尾羽龙化石标本保存有原始的羽毛,被誉为“长羽毛的恐龙”,为羽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这样,古生物学家似乎找到了最为直接的证据,支持鸟类是直接起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的。
但是,这两块化石上有关鸟类演化的关键证据,仍然也无法逃脱疑问的眼光。对于这一次的发现,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反对者并不怀疑其羽毛的真实性。但是,他们却认为原始祖鸟、尾羽龙本身就是不会飞的鸟,而不是恐龙。
要回答反对者们的质疑,只有一个办法,继续寻找。在毫无争议的恐龙中寻找到与鸟类最为接近的“长羽毛”的恐龙。
中国辽西地区似乎注定了要为解决鸟类的起源提供最新的证据。一九九八年夏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的辽西野外队度过了漫长而艰苦的野外季节。时值六月下旬,又遇见这个地区多年来,罕见的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本来早该结束的野外发掘工作一再延迟,正是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惊喜不期而至。
徐星:“1998年的野外持续了很长的时间,虽然我们采到了很多的化石,但是由于长期在野外工作,队员们也都非常疲惫,非常想回家。没想到就在我回去的这几天,也就是在野外快要结束的前一天,也就是6月24号,在四合屯又有一次非常重要的发现。在6月24号那天早晨,队员们在这个四合屯北梁,我们发现坑的一个角落上,也就是最后一遍没有挖到的岩石上,发掘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些化石碎茬在断面上发现了化石碎茬。后来队员们进行了清理,在化石表面发现有一些牙齿的印痕,而在牙齿印痕附近也看到黑色的丝状的这种化石印痕。”
虽然,化石的整体轮廓无法看清,但暴露在断面上的黑色丝状的印痕却清清楚楚。这一发现使大家顿时感到了一阵激动,为保护化石标本的完整性,他们马上用石膏加固及时运回了北京。
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化石修理实验室里,经过专业人员半年多的精心修理,期盼已久地奇迹终于出现了!这是一块保存较为完整的与鸟类最相似的恐龙:驰龙的化石。后来,它被徐星博士和同事们命名为“千禧中国鸟龙”。
这也是中国辽西地区惟一的一块由科学家亲手采得的“长羽毛”的恐龙标本。不久,这个中国鸟龙的照片就出现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成为古生物学界的新宠。因为,它的发现对于理解鸟类起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目前的证据来看,驰龙类可能是与鸟类关系最近的一类恐龙。它的骨骼形态构造与早期鸟形态有许多相似之处,在鸟类起源的研究方面具有特殊意义。而发现的中国鸟龙就是一种典型的“长羽毛”的驰龙。
中国鸟龙前肢上原始羽毛的痕迹清晰可见,同时,它的前肢已经不再像多数兽脚类恐龙一样向前腹伸展,而是像鸟类的翅膀一样向上向侧面伸展,这些骨骼形态结构的转化是鸟类拥有飞行能力的基础。尽管,中国鸟龙并不能飞行,但它离真正鸟类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了。
徐星博士在中国鸟龙身体上发现了原始的羽毛构造。这一发现不仅确立了鸟类羽毛和恐龙毛状物的同源关系,表明甚至进步的鸟类的羽毛从恐龙中便开始出现。而且,进一步巩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地位。因此,羽毛不再是鸟类专有的特征了。
从中国辽西地区发现的“长羽毛”的恐龙可知,与鸟类关系很近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它们的形态已经非常接近早期鸟类。它们和鸟类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近,以至科学家们有时也很难分清谁是恐龙,谁是鸟!
中国辽西地区发现的这一系列“长羽毛”的恐龙,第一次把羽毛的分布范围扩大到鸟类之外,这表明羽毛发生在鸟类出现之前。也就是说,羽毛已经不能再用来鉴定鸟类的特征了,因为,羽毛在鸟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以后,如果我们发现了长羽毛的动物化石,必须仔细观察它的骨骼形态,才能确定它到底是属于鸟类还是恐龙。因为,长羽毛的动物未必是鸟类,它有可能是一个长着羽毛,栖息于地面上的恐龙!
一个谜题刚刚解开,另一个谜题又接踵而来。为什么在中国辽宁西部地区,会有这么多“长羽毛”的恐龙呢?这里的岩层中究竟还隐藏着其他什么秘密呢?
--
不 矢口 亻十 么 日寸 候
亻奄 口斤 言兑 言仑 土云 有 辶寸 氵虑 敏 感 言司 氵匚 白勺 言兑 氵去
于 是 , 亻奄 学 会 了 扌斥 字
后 来 , 亻奄 米青 礻申 分 歹刂 了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