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水文学年谱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6月11日12:13:32 星期三), 站内信件

约公元前3500~前3000年 

    古埃及在尼罗河开始观测水位。

    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有地下水井。

公元前1400年前后  中国殷墟甲骨文记载雨、泉和洪水。

公元前7世纪  中国的管仲提出河流分类法。

约公元前4世纪  印度开始观测雨量。

约公元前5世纪~前3世纪  中国编著《山海经》和《尚书·禹贡》,记载中国的河
流及其水文地理。

公元前251年  中国的李冰在都扛堰用石人水尺观测水位。

约公元前239  中国在《吕氏春秋》中较完整地记述水文循环概念。

公元前221~前206年  中国秦代在《田律》中规定全国各郡县呈报降水量的制度。


公元4年  中国的张戎提出黄河泥沙的定量概念,指出黄河水浊,一石水六斗泥。


公元88年前后  中国的王充提出水文循环和潮汐成因的科学解释。

公元1世纪  古希腊的希罗(亚历山大城的)提出河流的流量取决于流速和过水断面
面积。

公元223年  中国在黄河支流伊问龙门崖壁石刻记录洪水。

约公元527年  中国的郦道元著《水经注》,记录1252条河流水文地理。

公元764年  中国在四川涪陵白鹊粱开始用石刻记录长江最枯水位。

公元805年前后  中国的柳宗元著《天对》,阐明水文循环和海水不溢出的道理。


 

公元1247年  中国的秦九韶著《数书九章》,记述全国州县用天池盆、圆罂测雨及
竹笼测雪和雨雪深度计算方法。

公元1342年  中国的李好文著《长安志图》,记有计算流量的单位名“徼”。

公元1424年  中国全国采用测雨器观测雨量。

公元1442年  朝鲜全国采用统一制作的“测雨器”观测雨量。

约公元1500年  意大利的达·芬奇提出水流连续性原理,并提出用浮标法制流速。


公元1535年  中国的刘天和创制“乘沙量水器”,取含沙水样。

公元1610年  意大利的圣托里奥创制第一台流速仪。

公元1639年  意大利的卡斯泰利创制欧洲第一个雨量筒,开始观测降水量。

公元1650年  死海开始观测水位。

公元1663年  英国的雷恩发明自记雨量计。

公元1674年  法国的佩罗发表《泉水之源》一书,提出塞纳河流域年雨雪量为年径
流量的6倍。

公元1680年前后  中国的陈潢提出流量计算方法。

公元1687年  英国的哈雷创制蒸发器测量海水蒸发量,估算了地中海的水量平衡。


公元1724年  中国北京开始记录逐日天气和降雨雪的起迄时间、入土雨深,即著名
的历时180年之久的雨雪分寸记录。

公元1732年  法国的皮托发明新的测速仪——皮托管。

公元1736年  中国绘制以寸计的降水量等值线图。

公元1738年  瑞士的伯努利父子发表水流能量方程,即著名的伯努利方程。

公元1746年  黄河老坝口设立水志即水尺观测水位并报汛。

公元1775年  法国的谢才发表明渠均匀流公式,即谢才公式。

公元1790年  德国沃尔特曼发明流速仪。

公元1802年  英国的道耳顿提出蒸发与水汽压的关系,确立了道耳顿定理。

公元1840年  瑞士的阿加西于瑞士温特阿尔冰川建立世界第一个冰川研究站。

公元1841年  中国北京开始用现代方法观测和记录降水量。

公元1850年  法国的贝尔格朗用相应水位法作洪水位预报。

公元1851年  爱尔兰的莫万尼提出推理公式,计算小流域的最大洪峰流量。

公元1856年  法国的达西创立地下水渗流理论的基本定理,称达西定律。

公元1863年  法国的裘布衣提出井的平衡水力学方程式。

公元1865年

    法国的巴赞提出计算谢才系数的巴赞公式。

    中国长江汉口设立水位站,为中国现代水位观测的开始。

公元1869年  瑞士的冈吉耶和库特尔提出计算谢才系数的冈吉耶—库特尔公式。

公元1870年  美国的埃利斯发明旋桨式流速仪。

公元1871年  法国的圣维南提出水流连续方程组,即著名的圣维南方程组。

公元1876年  瑞士福雷尔用流体力学公式计算湖泊波漾。

公元1885年

    美国的普赖斯发明旋杯式流速仪。

    瑞士的福雷尔发现湖泊异重流。

公元1888年  奥地利的福希海默尔作地下水流网图。

公元1889年  爱尔兰的曼宁提出著名的水力学计算公式,称曼宁公式。

公元1899年  英国的斯托克斯提出泥沙沉降速度公式,称斯托克斯公式。

 

公元1900年  美国的塞登提出洪水波速的计算公式,称塞登定理。

公元1911年  美国的蒂森提出计算面平均雨量的蒂森多边形法。

公元1914年  美国科学家黑曾首先用正态机率格纸选配流量频率曲线,把概率理论
引入水文计算。

公元1919年  美国的米德提出降水量频率分析法。

公元1921年  英国的泰勒提出紊流扩散理论。

公元1923年  美国的迈因策尔提出地下水保证产水量的概念。

公元1924年  美国的福斯特提出皮尔孙3型频率曲线分析方法。

公元1926年  美国的鲍恩提出由能量平衡推求蒸发量的方法。

公元1931年  苏联的韦利卡诺夫提出等流时线概念。

公元1932年  美国的谢尔曼提出单位过程线法。

公元1933年  美国的霍顿提出下渗理论曲线,称霍顿下渗公式。

公元1934年  苏联建立瓦尔代径流实验站。

公元1935年

    美国的麦卡锡提出用于河道流量演进计算的马斯金格姆法。

    美国的泰斯提出井的非平衡水力学计算公式,即泰斯公式。

公元1935年  美国的霍伊特提出随机水文过程移动平均模型。

公元1938年  美国的斯奈德等提出综合单位线方法。

公元1939年  美国的摩根与赫林霍斯提出分析单位线的S-曲线法。

公元1941年  贡贝尔提出水文资料频率分析中的极值分配曲线。

公元1945年  美国的克拉克首先提出瞬时单位线的概念。

公元1948年  英国的彭曼提出推求水面蒸发量的公式,称彭曼公式。

公元1950年

    美国的汉斯·爱因斯坦提出悬移质和推移质输沙率公式。

    美国的贝尔彻等人提出用中子散射法测定土壤含水量。

公元1951年  美国的柯勒和林斯雷提出暴雨径流多变数合轴相关图。

公元1957年

    爱尔兰的纳什提出瞬时单位线,用数学语言描述流域汇流过程。

    苏联的加里宁提出用特征河长推导的时段单位线方法用于流域汇流计算。

    中国出版《洪水调查和计算》,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历史暴雨洪水调查。

公元1959年  中国在新疆乌鲁木齐河源建立起中国第一个高山冰川研究试验站。

公元1965年

    中国的钱宁提出判别游荡性河流演变特性的综合游荡指标。

    国际水文十年开始活动。

公元1971年

    世界气象组织业务水文计划开始执行。

    美国建立全国集中式的水文资料存贮检索系统。

公元1972年  美国开始利用卫星传送水文资料。

公元1975年  国际水文计划开始执行。

公元1984年

    中国的钱宁提出中性悬浮质、层移质等泥沙运动的新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北京成立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2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