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附二 常见化石简介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hu Jan  6 10:32:20 2005)



  朱鲁赛叠层石(Jurusania)

  次圆柱状柱体,柱体平整、光滑、细而长。二分杈,但较少。子柱体比母柱体
小。分出的二子柱体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基本层通常被柱边所截。不具侧壁。可具
长而向下弯曲的檐或连接桥。通常柱体表面有一包裹柱体的薄膜。晚前寒武纪。

  扬子螺(Yangtzespira)

  壳微小,左旋,具1.2~2个螺环。早期螺环小,末螺环迅速增大。脐孔或有或
无。壳口大,近半圆形,口缘大且翻转。壳面饰以同口缘一致的脊和生长线。早寒
武世。

  莱得利基虫(Redlichia)

  头鞍窄而长,几乎伸至外边缘,三对头鞍沟,颈环宽大。具颊刺。眼叶新月形
,末端与头鞍相接。边缘沟深。面线前支与中轴线交角成45°~90°。胸节多。尾
部小,不分节。早寒武世。


  叉尾虫(Dorypyge)

  头鞍特别凸出,前端略收缩并具一对前坑。头鞍沟3对,但极短。颈刺颇长。
眼叶小,位于中部。固定颊狭。尾部大,各尾肋均有侧刺,后侧端的一对特长,而
末节的一对较短。中寒武世。

  蝙蝠虫(Drepanura)

  头鞍凸起,呈梯形。具三对头鞍沟。眼叶小。固定颊极狭。尾部前侧端伸出一
对粗大的长刺,两大刺之间具小锯齿。晚寒武世。

  阿门角石(Armenoceras)

  壳体直锥形,横切面略呈椭圆形。梯板较密,体管大,呈扁宽的念珠状。早奥
陶世较多。

  对笔石(Didymograptus)

  笔石体具两个笔石枝,下垂至上斜,胞管为简单的直管状。早奥陶世至中奥陶
世。

  震旦角石(Sinoceras)
  震旦角石(Sinoceras)

  壳体呈圆锥至圆柱形。壳面饰有波状弯曲的横纹。梯板颈直,较短,体管细小
,位于中央或略偏。中奥陶世。

  南京三瘤虫(Nankinolithus)

  头部强烈凸起,头鞍具一明显的假前叶节,三对头鞍沟,后两对较清楚。饰边
分为一个凹陷的内边缘和一个略凸的颊边缘,上叶板上,内边缘有2~3列小陷孔分
布在放射状陷坑之内,颊边缘前部小陷孔作放射状排列,侧部小陷孔排列不规则;
在下叶板的梁脊之外有一列或两列小陷孔。颊刺向后或向外侧伸。胸部6节。尾短
,三角形或半椭圆形,中轴狭窄,分节明显,肋叶有三对肋沟。晚奥陶世。

  针链珊瑚[Halysites(Acanthohalysites)]

  个体为圆柱状或椭圆状,大管之间发育小管。个体相连成链。整个珊瑚体的断
面呈多角筛网状。横板多而齐整。隔壁刺发育。志留纪。

  泡沫珊瑚(Cystiphyllum)

  单体,阔锥状或角锥状,体内充满泡沫组织。志留纪。

  五房贝(Pentamerus)
  五房贝(Pentamerus)

  壳体呈长卵形或五边形。铰合线微弯曲,主端圆。近等双凸形。中槽与中隆均
不显。壳面光滑或仅前部有微弱的同心线。志留纪。

  花瓣笔石(Petalolithus)

  笔石体单枝双列,横切面扁平,或呈长方形。胞管为细长的直管,排列紧密,
大部掩盖。早志留世。

  锯笔石(Pristiograptus)

  笔石体仅一个笔石枝,直或曲,只一侧有胞管,胞管为直管形,排列呈锯齿状
,志留纪。

  单笔石(Monograptus)

  笔石体单枝单列,直或略曲。胞管口部向外弯曲,呈钩状。志留纪至早泥盆世


  王冠虫(Coronocephalus)

  头鞍后部显著收缩,有三对横越的头鞍沟,头鞍前叶颇大,并与假鞍前区融合
  头鞍后部显著收缩,有三对横越的头鞍沟,头鞍前叶颇大,并与假鞍前区融合
,颊刺长。活动颊外边缘上有一排齿状瘤。头部壳面具粗瘤。胸部11节。尾部三角
形,轴节数目较肋节多,肋节外端无肋刺。中、晚志留世。

  拖鞋珊瑚(Calceola)

  单体,拖鞋状,腹面平坦而背面上凸。具半圆形萼盖,隔壁呈短脊状,在平坦
面上和萼盖内面成平行排列,而在凸面上成羽状排列。萼穴极深。早、中泥盆世。


  巅石燕(Acrospirifer)

  壳体亚半圆形,主端翼状,但不十分横长。双凸形。铰合面微凹,不高。中隆
、中槽显著,光滑。侧区壳褶粗强,脊顶浑圆,数目不多。同心层显著,并饰以梳
齿状的细放射纹。早泥盆世至中泥盆世早期。

  多鳃鱼(Polybranchiaspis)

  背甲呈椭圆形。胸角呈翼状。胸角末端与背棘末端大致在一水平线上。头甲背
缘中央向后突伸为背棘,其两侧向内凹进。口孔背位,靠前,椭圆形。眼孔侧位。
松果孔甚小。每侧有各自独立的外鳃孔11个。主侧沟前部近眼孔处分属于眶下沟。
眶上沟呈V字形。主侧沟尚有4~5对横枝。甲片表面具星状突起斑纹。晚志留世至
早泥盆世。
早泥盆世。

  工蕨(Zosterophyllum)

  植物体矮小,簇状丛生。近地表的拟根茎部分发生H(即工字形)或K字形的特
殊分枝,并由此分出二歧分叉的直立枝。这些分枝宽约1~2毫米,表面光滑。孢子
囊穗位于直立枝的顶端。早泥盆世。

  六方珊瑚(Xexagonaria)

  块状复体,个体呈多角柱状。两级隔壁,有时具脊板。鳞板带宽,由多列半圆
形鳞板组成。横板带窄,横板多不完整,常见边板。中、晚泥盆世。

  鸮头贝(Stringocephalus)

  壳大,近圆形,双凸形,腹壳凸度稍高。最大壳厚位于后方。腹喙长,似枭喙
。壳面光滑无饰。中泥盆世。

  弓石燕(Cyrtospirifer)

  壳近方形,壳的最大宽度位于铰合线上。双凸形。铰合面低矮。中槽与中隆均
发育良好。侧区壳褶较粗,简单分枝。晚泥盆世。


  簿皮木(Leptophloeum)

  乔木,二歧分枝。叶座较大,菱形或斜方形,相互挤紧,螺旋状排列。叶痕位
于叶座的中或上部,卵形或椭圆形,中央有一维管束痕,晚泥盆世。

  贵州珊瑚(Kueichouphyllum)

  大型单体,锥柱状。隔壁多而长,在横板带内常加厚,少数会集中心。次级隔
壁也长。主内沟清晰。鳞板带宽,鳞板呈规则同心状。横板呈泡沫状,向中心上升
,早石炭世晚期。

  小纺锤(虫+上竹下廷)(Fusulinella)

  壳小至中等,纺锤形。6~9圈。旋壁由致密层、透明层和内、

  外疏松层组成。隔壁平直或在两极轻微褶皱。旋脊粗大,每圈均有。初房小而
圆。中石炭世。

  假希瓦格(虫+上竹下廷)(Pseudoschwagerina)(

  壳体大,球形。最初1~4圈包卷很紧,其后骤然放松,最后


  一圈又收紧。旋壁由致密层及蜂巢层组成。隔壁微有褶皱。初房小。晚石炭世


  鳞木(Lepidodendron)

  高大的乔木,二歧式分枝。叶座呈菱形或纺锤形,螺旋状排列。叶痕横菱形或
斜方形,中央有一维管束痕,两旁各有一侧痕。叶座常有中脊和横皱纹。晚石炭世
至早二叠世最盛。

  南京(虫+上竹下廷)(Nankinella)

  壳中等大小,凸镜形。壳缘圆尖,脐部外凸。一般8~14圈。旋壁常矿化,构
造不易看清。隔壁平直。旋脊发育,每圈均有。此(虫+上竹下廷)常硅化,在风
化的石灰岩表面突出显著。二叠纪。

  新希瓦格(虫+上竹下廷)(Neoschwagerina)

  壳体较大。粗纺锤形。11~20圈,旋壁由致密层与蜂巢层组成。副隔壁有轴向
和旋向两组。每组尚有第一副和第二副隔壁之分。拟旋脊低而宽,发育完好。列孔
多,初房圆而小。早二叠世。

  旱坂珊瑚(Hayasakaia)
  旱坂珊瑚(Hayasakaia)

  丛状复体,由弯曲的、直的棱柱状或部分呈圆柱状个体组成。各个体之间由规
则的成四排分布在棱上的联接管联接,横板完整,上拱倾斜,沿体壁边缘发育断续
的泡沫带,隔壁刺状,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

  多壁珊瑚(Polythecalis)

  块状复体,个体呈不规则多边形。外壁部分消失,个体之间以泡沫板相接。边
缘泡沫板凸度大,较规则。隔壁未伸入泡沫带,隔壁带与泡沫带界线分明。复中柱
较小,由中板、规则的辐板及斜板组成。横板缓向复中柱倾斜,早二叠世。

  轮叶(Annularia)

  叶轮生,分布在一个平面上。每轮有叶6~40枚,长短近相等,几乎互相连合
,呈放射状排列。叶线形、倒披针形或匙形,具单脉。早二叠世最盛。

  栉羊齿(Pecopteris)

  多次羽状复叶,羽轴表面光滑或具细纵纹。小羽片舌形、椭圆形、矩形。基部
整个着生于末级羽轴上或略收缩,两侧边近平行,全缘。叶脉羽状,中脉一般明显
。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最盛。


  假提罗菊石(Pseudotirolites)

  壳外卷,侧部有明显的肋,距腹部不远处常有侧瘤和横肋,腹部具明显的中脊
。菊面石形的缝合线。晚二叠世。

  大羽羊齿(Gigantopteris)

  大型单叶、倒卵形、长椭圆形。边缘全缘、波状或齿状。叶脉有四级,中脉粗
,一至三级侧脉羽状。三级侧脉联结成大网眼,内有由细脉结成的小网眼,形成重
网状。具邻脉和盲脉。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

  克氏蛤(Claraia)

  壳体近圆形,不等壳,左壳较凸。壳顶位于前端。壳面具同心线或具放射线。
后耳较大,不延伸,与壳顶部分的分界不明。前耳小或缺失。右壳扁平,前耳下足
丝凹槽显著。铰边直而短。早三叠世。

  缅甸蛤(Burmesia)

  壳近横卵形,两侧稍不等。铰边直,略小于壳长。膨凸中等。壳顶小而不显,
壳嘴内弯。壳面中部有放射线,而前后部则具明显的同心线。壳面尚有密集的小斑
点。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
点。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

  新芦木(Neocalamites)

  茎分节,中空。节间的纵肋与纵沟较细。叶轮生在节上,数量多,窄长,长短
相近,基部分离,单脉。节上有一排圆形或椭圆形的叶迹。三叠纪至中侏罗世。

  侧羽叶(Pterophyllum)

  叶羽状,裂成细线形或舌形的裂片。裂片基部着生于羽轴的两侧,上下两边近
于平行。叶脉平行,不分杈或在靠近基部处分杈一次。三叠纪和侏罗纪最为常见。


  苏铁杉(Podozamites)

  枝细。叶椭圆形、披针形或长线形。螺旋状或两列状排列在枝上。叶脉细而直
,与侧边平行,至顶端聚交或交于两侧边缘。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

  狼鳍鱼(Lycoptera)

  头大,眶上骨一块,眶上感觉沟终止于顶骨。眼大。鳃盖系统完全,前鳃盖骨
下枝较上枝宽大;下鳃盖骨小,鳃条骨纤细。椎体筒状,中部略收缩。齿骨较大,
向后逐渐增高。上下颌有牙齿。一般背鳍与臀鳍相对。胸鳍大,内侧有一粗大不分
向后逐渐增高。上下颌有牙齿。一般背鳍与臀鳍相对。胸鳍大,内侧有一粗大不分
节的鳍条。正型尾,尾椎骨上扬。晚侏罗世。

  类三角蚌(Trigonioides)

  壳体大小不等,卵形或方形。壳饰除同心纹外,都具有中部的"V"字形,与两
侧的"人"字形脊饰。中央小齿发育较正常。白垩纪。

  嵌齿象(Gomphotherinm)

  属长颌乳齿象中的最基本的一属。上门齿相当长大,向下并向外稍弯曲;下颌
联合部引长成喙嘴状,嵌在二侧上门齿中间,故名嵌齿象,下门齿微向下弯曲,横
切面趋向扁平。颊齿的齿尖成圆锥形(乳头状)。附尖发达,磨蚀后三叶形图案清
楚,中间颊齿有三个横脊。中新世至更新世早期。

  大唇犀(Chilotherium)

  体矮壮,四肢短。前后脚均为三趾。头骨短,鼻骨长而弱,无角。下颌结合部
粗壮并扩大成铲状。门齿大,间距宽,向外上方伸出。前臼齿比后臼齿小并向前急
速递减。臼齿具粗大的前刺和反前刺。第二臼齿明显地大。中新世至上新世。

  三趾马(Hipparion)


  比现代马小,前后肢均为三趾,中趾粗而着地,侧趾较小而不着地。门齿有凹
坑。颊齿高冠,棱柱形,前臼齿已臼齿化。上颊齿珐琅质褶皱强烈,白垩质丰富,
原尖孤立,圆柱形。下臼齿有两个突起,形成一个纵长的双柱形。上新世。

  马(Equus)

  四肢高度特化,第三趾特别发育,其余趾均退化,掌骨很长,而趾(指)骨较
短。门齿有凹坑。颊齿高冠,斜方形。原尖和次尖分别以窄颈与前脊和后脊相连,
原尖比次尖大,通常为椭圆形。第四纪。

  上门齿长大,弯曲很小;下颌短,臼齿低冠至半高冠。齿脊数目多,中间臼齿
有6~11个横脊,最后一个臼齿有9~15个横脊,齿脊上乳突急速地分裂,分成很多
小锥,谷部充填的白垩质发育。上新世至中更新世。

  头骨高,穹形。有强大的额部突起。大象牙较直,末端轻微向上向内弯。臼齿
高冠,齿板紧密平行排列。珐琅质薄,呈波浪式褶皱。

  猛犸象(Mammuthus)

  头骨短而高,枕骨前的额顶脊特别高,前额凹。头盖和下颌的垂直高度非常大
。臼齿高冠,冠面宽,齿板数目多,第三臼齿齿板达27个之多。齿板珐琅质厚度小
,褶皱细密。中、晚更新世。
。臼齿高冠,冠面宽,齿板数目多,第三臼齿齿板达27个之多。齿板珐琅质厚度小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 作者:夏树芳
--
╔═══════════════════╗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