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海洋生命的大发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7月08日19:26:42 星期二), 站内信件
距今约32亿年前,在原始海洋里,已经出现了细菌和简单藻类的单细胞生物。
如至今还广泛生活的蓝藻,仍然保留着当初那种原核生物状态。
蓝藻的出现,几乎是一件和生命出现同等重要的大事。因为它居然能够吸收阳
光,利用太阳能把溶解在海水里的化学物质变成食物。换句话说,蓝藻的细胞里含
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蛋白质,放出氧气。
到距今18~13亿年前这一段时间里,出现了有细胞核的真核生物--绿藻等。以
后接着又有了红藻、褐藻、金藻……,它们组成了绚丽多彩的藻类世界。真核生物
的出现,预示着一个熙熙攘攘的生命大繁荣时期即将到来。
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放出大量氧气,地面上形成臭氧层,减弱了日光中紫外线
对生物的威胁力,使水生生物有可能发展到陆地上来,也为低等动物的兴起提供了
食物。
有的有鞭毛的单细胞生物,如裸藻,能利用鞭毛不停地转动在水中运动,还有
个能感光的眼点,难怪人们叫它眼虫,说它是动物。但是它又有叶绿素,能利用阳
光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制造食物,又是毫不含糊的植物。这种既象动物又象植物
具有双重性的现象,充分证明了动植物的共同祖先,就是如同眼虫之类的远古时代
的 原始单细胞生物。
一部分原始有鞭毛生物,后来逐渐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增强了运动和摄食的
本领,于是就产生了最早的原生动物,象现今还保留着10多亿年前原始状态的变形
虫等。
由于细胞结构的不断分化,导致了营养方式上的一分为二:一支发展自己具有
制造养料的器官(如叶绿体),朝着完全"自养"方向发展,成了植物;另一支则增强
运动和摄食本领以及发达的消化机能,朝着"异养"方向发展,成了动物。
动植物的分家是生物进化史上的第4次大分化。就是这些不起眼的、有叶绿素
的藻类和没有叶绿素的变形虫,预示了在大地上将要出现郁郁葱葱的植物界和千姿
百态的动物界,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竞争,不断发展,日趋繁荣。
从1.3-5亿年前这一时期,地球上浅海广布,水生动物大发展,成为无脊推动
物的全盛时期。这些水生动物的最大特点,是细胞有了分工形成了各种器官。
这时出现了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如海绵,它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它全身千
"窗"百孔,所以又叫多孔动物,它的每个小孔都是它的"嘴巴";水螅最早有了"嘴
"和"胃",它的同族水母、海蛰,有了扩大的消化器官;软体动物(蛤、螺)有了鳃。
用鳃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这是最早的呼吸器官;节肢动物(虾、蟹)身体已清
楚地分辨出头、胸、腹三部分,体内有了完整的消化、生殖系统,还有了简单的神
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海星、海胆、海参等棘皮动物,它们和后来的脊椎动物血统最
近。这时的海洋世界热闹非凡。
无脊椎动物是门类众多,体型多种多样的低等动物的总称。在它们之间的系统
进化关系虽然有的还不十分清楚,但基本的进化轮廓是清楚的。综观它们产生发展
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知道:新的类型不断产生和发展,旧的类型不断衰退和灭绝。
它们最初生活在海洋里,以后又向陆地上的江河湖泊和沼泽过渡,最终发育出气管
、肺、翅膀等适应陆上呼吸和飞行的器官,终于登陆上岸繁衍生息,这就为后来陆
生脊椎动物的出现开辟了道路。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