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世界上的海洋渔场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May 11 11:06:28 2005)
世界大洋的渔区
地球上海洋的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比陆地大一倍半,是一个广袤的资源宝
库;海水的总容积为13.7亿立方千米,是一个浩瀚的立体利用空间。然而,并非有水就
有鱼,只有在鱼类、虾蟹类、头足类和海兽类大量聚集,并适于捕捞作业的水域,才叫渔
场。
根据大体的地理边界,世界大洋被划分为19个渔区。在这19个主要渔区中,以太平洋
西北部渔场的产量最大,一般年份占世界总渔获量的31%左右;大西洋东北部渔场次之,
一般年份占世界总渔获量的15%左右;太平洋东南部居第三位,一般年份占世界总渔获量
的12%左右;太平洋中西部渔场居第四位,占8.3%;太平洋东部渔场居第五位,占3.
84%;大西洋西北部3.8%, 居第六位。而整个印度洋的年渔获量仅占世界大洋总渔获量
的5.92%。南极附近海洋占0.48%。
目前世界总渔获量约为1.2亿吨。就国家而言,海洋捕捞以中国、日本、美国、俄罗
斯、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韩国、秘鲁、菲律宾、朝鲜、西班牙、墨西哥、加拿大、
孟加拉国、越南、阿根廷、法国、巴西、丹麦、挪威、冰岛等国最为重要,这些国家的捕
捞量占世界的70%以上。最近几年,我国每年的渔获量高达4000万吨(其中海洋捕捞占70%
左右),占整个世界总渔获量的30%,居世界之冠。
海洋渔场的划分与形成
水深是划分渔场的重要标准,它与光照、温度和盐度等密切相关,是影响海洋水产资
源和饵料生物生活的重要地理因素。水深200米以内的捕捞作业区称为大陆架渔场或浅海
渔场;水深200米~2000米的捕捞作业区称为大陆坡渔场或深海渔场;也有将远离本国海
岸的捕捞作业区称为远洋渔场。因捕捞不同水层中的渔业资源,又可将大陆架渔场再分为
中上层渔场和底层渔场。
与海岸相连的大陆架渔场,汇集着来自陆地上和江河中的大量有机物,动植物的营养
供给丰富,是海洋中的肥沃区域;大陆架的坡度平缓,适于各种渔具特别是拖网和围网作
业,同时也是海洋养殖业的重要基地。世界大陆架的总面积为2852万平方千米,占大洋总
面积的7.5%,而渔获量却占大洋总渔获量的90%以上。我国海岸与宽阔的黄海、东海大陆
架相连,加上南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的大陆架之一,为发展海洋捕捞业和海洋养殖业
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位于大陆架渔场以外的大陆坡渔场,坡度较大,捕捞作业有一定困难,但它并不是海
洋中的沙漠,其上层水体的生物量甚为丰富,而它的中上层水域就更具有渔业开发的潜
力。世界大陆坡的总面积为5741万平方千米,约占大洋总面积的16%,其中有利用价值的
大陆坡面积为1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大陆架面积的1/2。近十几年来,大陆坡渔场(主
要是上层水域)的渔获量逐年增加,目前渔获量比重已占世界总渔获量的15%。
大洋环流、上升流和海山(或岛屿)是渔场形成的重要地理因素。大洋环流是温度和
盐度的综合水体。并具有强大的运载能力,对水族生活的影响很大。暖流和寒流交汇形成
的渔场,大多是传统的高产捕捞区。如暖流与寒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捕捞对象有秋
刀鱼、鲣、柔鱼、鳎、鲭、鲱、鳕、鲽等;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北海
渔场,捕捞对象有玉筋鱼、鲭、鲱和胡瓜鱼等;墨西哥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纽芬
兰渔场,捕捞对象有鲱、鳕、鲽、柔鱼等;台湾暖流与东海沿岸流交汇形成的东海渔场,
捕捞对象有带鱼、鲭、石首鱼、乌贼等。以上几个渔场中,水产资源的群体丰富,年获量
均达几百万吨。
在风、地球自转偏向力或岛屿群的影响下,从深层向上层和表层涌升的上升流水域,
由于大量营养盐类的交换,饵料丰富,水族聚集,也形成了重要的渔场。世界主要的上升
流渔场有秘鲁渔场,捕捞对象有鳗鱼、沙丁鱼、金枪鱼、柔鱼等;西北非渔场,捕捞对象
有金枪鱼、枪乌贼等;加利福尼亚渔场,捕捞对象有沙丁鱼、金枪鱼、鲭、旗鱼等;赤道
渔场,捕捞对象有金枪鱼、旗鱼、鲱、鲹等。面积不大的秘鲁渔场曾是世界上渔获量最高
的渔场,以鲹鱼为主,1970年渔获量1261万吨,但此后因沿岸洋流变化和过度捕捞,猛降
到200万吨,近几年又有所恢复。
海山、海岭等特殊海底地形,形成回旋运动的涡流,氧气充足,饵料丰富,聚集大量
水族,也形成优良渔场,如琉球群岛的鲣鱼场,天皇山水域的枪柔鱼渔场等。渔场与农场
不同,与牧场也有很大差别,渔场的特点是复杂多变,而局部渔场的时间和空间变动就更
大。渔场的变动包括周期变动、年变动、月变动、日变动等。1974年秋季,黄海北部发现
太平洋柔鱼渔场,群体丰厚,单位产量很高;而第二年的总渔获量就跌落了1/2,近几年
该区域由于实行了夏季休渔制度,情况有所好转。导致渔场变动的因素非常复杂,不仅有
海况、气象和海底地形的影响,而且与鱼类和其它水族本身的产卵、越冬、索饵和避敌等
生物学特性及种类的适应性密切相关。深入研究渔场的形成和变动原因,探索渔场特别是
中心渔场的位置,使用适合的渔具,就能减少渔业生产上的“盲区”,充分利用、开发渔
场。
世界海洋渔场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人类对海洋渔场的开发利用,是一个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被动到主动,由单纯捕
捞到捕养结合的过程。开拓中上层渔场和深海渔场是当今世界海洋渔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
向,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实施,这种动向更趋明显。中上层水域一直是富有潜力
的渔场,不仅远岸区的灯笼鱼、飞鱼、鲣鱼、竹刀鱼、鲨鱼、柔鱼等渔业资源被利用的很
少,而且近岸区的枪乌贼、鳗、鲭、鲱、鲹等渔业资源,也得不到充分开发。我国东海和
南海大陆架深水区(外陆架)和陆架边缘区均有良好的中上层渔场(过去我国的传统捕捞
区约为473万平方千米,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千
米,捕捞区比以前少了许多)。而大多数的大陆架浅水区(内陆架)底层渔场,确已开发
过度,需要严加限制(目前渤海、黄海底层的水生物资源已严重衰退,还不到20世纪50年
代的1/10,原盛产于渤海、黄海的一些珍贵的鱼、蟹、虾、贝已相继出现了断档或绝种,
如果再不严格执行适时封海,实行按季节捕捞治理,渤海几年后就会成为一潭死海、空
海。最新的海洋调查发现,在太平洋中最大的生物量存在于100米~200米以至300米~400
米水深处,那里有鲷科、鳕科、柔鱼科大量聚集。
建造人工渔场是当今世界海洋渔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动向。人工渔场包括人工鱼礁渔
场和人工增殖渔场,前者系向海洋投放树枝和石块、废旧物,在海洋中造成阴影和输送营
养盐类的涡海,诱集鱼类和其他水族聚集而形成渔场。后者系向海中投放由人工养育的鱼
类和其他水族类的幼苗,因其回归习性而形成渔场。由于人工渔场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
效益,使它们的面积日益扩大,渔获量增多。最近几年,我国政府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
在南海海域投放了大量的混凝土构件、石块、废旧物,建造了许多人工鱼礁。
随着海洋增殖渔业的发展以及渔场科学管理的加强,世界大洋向人类提供2亿吨的水
产品,将是可能的。
摘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
我的友情测试更新了,欢迎测试!
有事找我可以到P_zjliu版给我留言,那里是我的地盘
╔═══════════════════╗
║★★★★★A B C D E F G H★★★★★║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