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青海湖,正在破碎的蓝色宝湖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an 29 10:12:31 2005), 转信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2661/20040831/images/101937_IMG_0380.jpg
记者来到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进行采访时,看到最新的遥感卫星照片显示:在青海湖东北面,又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公里的湖泊近期已基本从青海湖分离出来。经过进一步了解,根据近30年来的卫星照片资料显示:青海湖已开始从单一的高原大湖泊分裂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
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从青海湖的大湖母体上已先后分裂出了尕海湖、沙岛湖、海晏湖等大大小小多个单独湖体,呈现了一种众星捧月的独特地理奇观。在青海湖东部和北部一些周边沙化较严重的小海湾处,目前仍可以看出有发育成新的小湖泊的趋势。
去冬今春,青海湖首次出现半面封冻现象,曾经在冬日“千里冰封,车可越湖”的“冰湖”现象不再出现。由于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恶化,沙化加剧,水源减少。根据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数据统计表明:近30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3.7米,面积缩小312平方公里。有专家预言,如果不尽快采取保护措施,青海湖将逐渐失去其中国最大咸水湖的称誉,而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青海湖,日渐消瘦的容颜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4232平方公里,海拔3260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方圆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省,因此湖而得名。
青海湖碧波万顷,湖畔是“羊羔花盛开”的草原和积雪终年不化的皑皑雪山。每年夏季,湖中鸟岛汇集了数十万只候鸟,它们或翱翔于蓝天之间,或嬉戏于碧波之中,或栖息于沙滩之上,鸟声如雷,扬声数十里,蔚为壮观。
青海湖被誉为“高原生物基因库”,这里的湿地典型而独特,孕育了丰富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湖中生活着的湟鱼,是十分独特和珍稀的鱼类。青海湖的保护鸟类有189种、10多万只,其中仅水禽就有72种,最多的是鱼鸥、斑头雁、棕头鸥、鸬鹚等4种大型水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也都在此栖息。这里的鸟岛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第一个以水禽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加入《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保护区之一。在湖的周围,还生活着世界仅存数量不到300只的国家一级濒危野生保护动物普氏原羚,以及岩羊等3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也是世界著名湿地。早在1992年就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拉姆萨尔湿地保护公约中著名的湿地保护区和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学家视湿地为地球之“肾”,流域总面积2096平方公里的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维系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安全。
但是,这片哺育了众多生命的美丽湖泊,其自身的生命力却在不断减弱。种种迹象表明:青海湖正在枯萎。
在海晏县农牧局局长贾得志的记忆中,20年前,青海湖中的鸟岛还是三面临水的半岛,但是现在已是距湖岸数公里的陆地了。
记者从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翻拍的一张近期遥感卫星照片清楚地显示,在青海湖东北面,又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公里的湖泊近期已基本从青海湖分离出来。
索麻村,村里一位叫罗桑的藏族老大妈告诉记者,她从小在湖边长大,并且一直住在这里从来没有搬过家。过去,湖岸就在离家十来米的地方,但是现在不知道怎么搞的,湖岸离家越来越远,都快看不到了。
青海湖的水位在不断下降,湖的面积也在不断缩小。据文献资料记载,三四万年前青海湖的水位大约比现在高80米。自1908年以来的95年中,水位下降了约13米,湖面缩减700多平方公里。由于水位的不断下降,使得原本是一个整体的青海湖,逐渐分离出许多小的湖泊。
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工程师徐维新说,早在上世纪60年代,青海湖北缘就分离出面积达48.9平方公里的尕海湖。后来又分离出沙岛湖和海晏湖两个新湖泊。这两个湖泊是椭圆形,位于青海湖北缘,面积分别为19.6平方公里和112.5平方公里,而这两个子湖在1976年的卫星影像图上完全看不到。最新的卫星照片显示:在青海湖东北面,又有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公里的湖泊近期已基本从青海湖分离出来。最近新形成的这个未命名湖泊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卫星照片上还只是一个海湾,随后一条沙堤逐渐从海湾口的水底隆起,并逐年变粗变长,从2000年的卫星照片上可以看到,这条沙堤距完全阻断大小湖之间的水面仅剩百余米。而在今年2月12日最新的卫星照片上,已经看不到原来连接大小湖泊之间的那条窄窄的水道了。综合近30年来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青海湖正在从单一的高原大湖泊分裂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
记者在青海湖北岸看到,过去众多的子母湖湾,现在已所剩不多,代之出现的是一处处干涸皲裂的湖盆和连片的沙包沙原。青海湖保护区科研保护科蔡景龙工程师说:“青海湖半个世纪以前有108条水源河,现在只剩下布哈河、沙柳河等40多条,来水越来越少,其余的都干枯了。”
水位下降使青海湖变得越来越咸。据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局的勘测表明,1962年青海湖含盐量为12.49克/升,目前已达到16克/升。同时,由于青海湖水体含盐量较高,且钙、镁、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平衡,平均PH值已由过去的9上升到9.2以上,有的水区高达9.5,碱度比海水还要高。青海湖水的盐碱化对水生饵料生物和鱼类的生存及繁衍造成严重威胁。
是谁把你变得如此憔悴?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入的水源减少是青海湖水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据青海省水产局局长赵依民介绍,目前,青海湖周围85%的河流已经干枯,其中较大的布哈河、泉吉河、哈尔盖河、黑马河也时而断流。青海省农业厅副厅长多杰才让说,青海湖水量主要由地下水和地表水构成,其中80%的水量靠地表入湖河流来供给,入湖水量对青海湖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资料显示,现在注入青海湖的总水量比20年前减少了60%。
专家们认为,青海湖水资源减少,一方面因为全球变暖,大气干旱,降水减少,另一方面,人类的过度活动和掠夺性开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周边人为从上游大量截水,进行过度的农业开发导致了注入水量的减少。据调查,环湖人口由上世纪50年代的2万多人增长至现在的9万多人,人要吃饭,就要进行掠夺性地开发垦荒。截至90年代,为追求经济利益环湖地区大面积种植油菜,短短几年时间内上马了6个国营农场,开垦荒地30万亩,地方和农民也蜂拥而上,开垦荒地5万亩。每到油菜花开的时候,一片金灿灿的景象,但是这幅美景背后的代价却是惨重的,这些油菜地正在剥夺着青海湖的生命。为了浇这些地,大部分河流被人们筑坝截断。布哈河是青海湖最大的一条入湖河流,但是现在这里的河水已经趋于干涸,大片砂石裸露在河床。记者在刚察县境内的沙柳河看到,当地一些农场为了灌溉农田,在沙柳河上建起了一座座拦水坝。将入湖的河水直接堵截到农田,使入湖口17公里的河水完全断流。泉吉河的情况也是同样,一座为灌溉而建的拦河坝,横在记者的眼前。这一道道人为设置的屏障直接造成了青海湖入水量的剧减。由于盲目的截流,许多河道干涸,数次发生湟鱼回游产卵被阻隔,造成大量的湟鱼陈尸湖面的惨剧。
酷渔滥捕,曾经使需要10年才能长半公斤的青海湖湟鱼资源一度濒临灭绝。湟鱼数量越来越少,个体越来越小,多年的过量捕捞,湟鱼资源已减少至不足初期的1/10,鸟类食物锐减,生存受到威胁,青海湖鸟岛上的鸟类数量不断减少,青海湖鱼鸟共生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整个青海湖生物链也因此遭到了破坏。
长期的干暖天气,也造成湖面蒸发耗水量大于入湖补给水量。经专家计算,湖水补给量多年平均值为37.93亿立方米,经计算,耗水量多年平均值为41.38亿立方米,水量平衡差为4.35亿立方米。干旱气候导致降水减少,温暖气候加剧水分蒸发。而湖区的气候干旱化是由于青藏高原隆升之后,以冷干和暖干为主的气候特征在这一区域长期延续和发展造成的。
中科院水资源专家预言,如果青海湖保护区生态环境继续这样恶化下去,青海湖的补水会进一步减少,周边沙漠面积在40年之内将达到1300平方公里,湖面缩小的速度会更快。
曾经的美丽何日重现
面对青海湖的严峻状况,专家们发出这样的警告: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青海湖的湟鱼会“黄”,鸟岛会“荒”,青海湖将在青藏高原上被“彻底蒸发”,从而变成又一个“罗布泊”。青海湖被誉为青海的“母亲湖”,拯救“母亲湖”的行动已经迫在眉睫。
青海湖生态恶化问题已经引起了青海省政府的高度关注,被列为青海省生态治理和建设的重中之重。
为了有效保护青海湖渔业资源,维护青海湖生态链的稳定,青海省政府从1994年开始,运用行政手段连续采取了四次禁渔措施,并由青海省渔政部门派执法队长年在湖区进行巡逻。在严禁捕鱼的同时,为了让湟鱼尽快恢复其在青海湖生态链中的平衡数量。青海省水产局于1998年投资400万元,在刚察县建立了青海湖湟鱼人工放流站,研究探索对湟鱼的人工培育、放养工作。现在已有近500万尾人工培育的湟鱼鱼苗被投放回青海湖。
2001年,青海省启动十大工程治理青海湖生态,这十大工程包括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工程、天然草地恢复和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高效生态畜牧业工程、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工程、渔业资源恢复和持续利用工程、引大济(大通河)湖工程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高新技术支撑工程。治理范围涉及青海海北、海南、海西3个自治州的4个县、23个乡。计划在今后30年内在湖区投入50多亿元,使湖区流域生态发生根本性改变,并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湖区水体生态系统。
2003年8月1日,青海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为一个自然保护区制定的法规,标志着青海湖及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法制保障新时期。《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规定,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国家级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在省保护区基础上将保护范围扩大至70.8万公顷范围,包括整个青海湖区,且以珍稀水禽生态系统为保护主要对象。同时保护的范围还包括布哈河、乌哈阿兰河、沙柳河、哈尔盖河、黑马河等入湖河流及其他河流的集水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以水体、湿地、植被、野生动物为重点,妥善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农牧民利益的关系。《条例(草案)》对有关青海湖流域的一切人类活动,包括旅游、用水、新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草原建设等,以及普氏原羚、大天鹅、黑颈鹤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人为活动均做了具体的规定。
青海湖环湖地区40多万亩耕地已经开始退耕还林,去年已经落实22万亩,其余的有望在今年全部完成。
然而,生态环境破坏易,修复难。青海湖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现有的保护措施能否让青海湖生存下去,重新回到昨日的美丽?人们仍然不无担忧。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9.32.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