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青海湖湟鱼之旅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an 29 10:23:09 2005), 转信
有些鱼从未离开过它们的出生地,有些鱼却总是在它们的出生地和生活地之间做着旅行,青海湖的湟鱼就属于后者。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少的湟鱼能够真正完成它们的旅行,湟鱼数量的骤减也给清澈美丽的青海湖蒙上了忧郁的面纱。
湟鱼减少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相反地,鸟因为无处觅食而飞走,青海湖变成了死气沉沉的荒湖。
布哈河,青海湖最大的入湖河流,也是湟鱼去往产卵地的必经之路。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产卵旺季到来时,这里就是湟鱼的世界,每一个目睹湟鱼逆流而上产卵的人都难以忘怀那壮观的景象,马在布哈河饮水都能踏死一片湟鱼,但大规模捕捞之后,人们再难看到这种景象。1994年,青海湖里的湟鱼是7500 吨,就意味着渔业资源面临枯竭。湟鱼的减少导致了一种当地称为海菜的藻类大量繁殖,拉网的时候,船根本都走不动,温度高时,海菜发酵使得整个水都臭掉了。相反地,鸟因为无处觅食而飞走,青海湖变成了死气沉沉的荒湖。
湟鱼,学名裸鲤,因为它们的身体裸露没有鳞片,这样,多余的盐和碱才能不受阻挡更好地排出体外。每年小湟鱼在淡水中出生,然后到青海湖中长大,成年后湟鱼再溯河洄游重返故乡,生殖后代。这是因为青海湖的含盐量和碱度太高,这对于湟鱼的性腺发育是致命的。
正当人们焦急地寻找湟鱼数量骤减的原因时,在湟鱼的产卵季节里,布哈河展现了另一番景象:赶往产卵地的湟鱼身体里的卵都已成熟,但因为断流,在河道里搁浅而死,整个河道白花花的全是湟鱼。大量湟鱼死在产卵路上意味着繁殖后代的中断,以湟鱼现有的数量已无法实现自然增殖,恢复湟鱼资源,就要保证它们繁衍生息的旅程。
1998年在国家的投资下,一座不大的人工放流站在青海湖北岸建立起来,科研人员开始对青海湖湟鱼之旅进行全程监护。
被困的湟鱼被请进了一个安全通道,这里的水温和水流尽可能地和天然河道保持一致。
湟鱼每年的产卵洄游都会给青海湖补充新生的湟鱼资源。但只有150克以上的湟鱼才具有洄游繁殖的能力,当湟鱼腹部的鳍变硬时,它们就具有逆水而上的能力了。4月上旬,湖里的湟鱼开始集结在青海湖的入湖河口,如果天气好的话,湟鱼很快就可以顶水而上,意想不到的考验就会随之而来。整个产卵季节,放流站的工作人员都在各条入湖河流边忙碌,他们随时准备解决湟鱼有可能面对的危险。
每年的旅行都是一次体力加技巧的大比拼,只有优胜者才有权力繁殖后代。在上百公里的跋涉中湟鱼的性腺最终发育成熟,可当它们精疲力竭地到达目的地时,繁衍生息却并不一定能像意料的那样开始。
由于近几年干旱不断加剧,入湖河流由108条缩减到8条,湟鱼的产卵地已为数不多了。加之整个青藏高原暖干化趋势加剧,水位骤降骤落,往往湟鱼还没来得及产卵,水位就降了下来,很多湟鱼被困到一个个的小河湾里面。水一旦干涸,湟鱼就面临死亡的威胁。
为了应对湟鱼被困,科研人员经过反复实验,为湟鱼修了一个安全通道。这里的水温和水流尽可能地和天然河道保持一致,被困的湟鱼被请到了这里,等危险一过,科研人员会把湟鱼和它们的卵重新送回河道。
有了新鲜的鸡蛋黄和豆浆,新生的小鱼苗不必再为食物伤神,生长速度比在河道里快得多。
到了孵化的时候,问题又接踵而来,流动的水体使鱼卵的受精率不会太高,孵化所需要的温度在河道里也是难得的,如果阴雨天,水温变化很大,鱼卵很大一部分就会死亡。一条母鱼的怀卵量一般是16000粒,但受精卵的孵化率不超过21%。比较幸运的鱼卵会慢慢孵化,新生的小湟鱼完全靠从母体里来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当营养物质吸收完了以后,由于刚孵化的小湟鱼游动能力有限,它们大都等着水流把食物送到嘴边,如果第一口食物吃着了,它们就有可能活下来。从鱼卵成长为自食其力的小湟鱼,是万分之一的比率。按照这样的繁殖速度增长,湟鱼资源的恢复很难实现。
为了湟鱼的旅行能够鱼丁兴旺,何文辉和他的同事为鱼卵的孵化换了新地点。在这里,所有的水都经过消毒处理,这样可以保证鱼卵的健康,水温也保持在最适宜孵化的温度。新生的小鱼苗也不必再为食物伤神,工作人员早就为它们准备了新鲜的鸡蛋黄和豆浆,鱼苗的生长速度比在河道里快得多。
细如发丝的小湟鱼在回家路上遇到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把小湟鱼直接送回青海湖会不会更好一些呢?科研人员发现,小湟鱼只有经过从淡水到咸水的逐渐过渡,才能适应青海湖里的水环境,如果直接放入青海湖,小湟鱼可能会全军覆没。
经过反复验证后,科研人员把送小湟鱼回家的地点选在沙柳河段。除了水流缓慢,食物丰富外,从这里到青海湖只有15公里,这个距离既能让小湟鱼逐步适应从淡水到咸水的过渡,还不至于遇到太多的捕食者。从这里出发,小湟鱼一个月后游到青海湖,而青海湖正等待着它们的到来。
从1998年湟鱼的旅行受到监护以来,每年数以千万的湟鱼回到青海湖。湟鱼的到来使鸟类重新回归,荒芜的草场也焕发了昔日的生机,湖里的藻类开始恢复正常的状态。科研人员预计,10年以后,青海湖湟鱼的鱼群基本能恢复到1970年代中期那样的水平。那时候,青海湖的天比现在更蓝,水面大,天水一色,真美,草长得没膝。到了那时,湟鱼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将会重新开始,那是不需要人为监护的旅行。2004年,青海湖人工放流站将和国际鱼类专家合作,对放流的湟鱼进行标识,追踪它们产卵旅程的各个细节,揭开它们在高原湖泊里生活的秘密,青海湖的湟鱼将得到更好的保护,青海湖能够变得更美。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9.32.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