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青海湖湟鱼数量为何骤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an 29 10:23:56 2005), 转信
有中国第一大咸水湖之称的青海湖,以盛产学名为“青海湖裸鲤”的湟鱼和栖息着近5万只各种水鸟的鸟岛而享誉海内外。曾几何时,作为“镇湖之宝”的湟鱼盛极一时,“马过布哈河都能踏死一片湟鱼”即为当时“鱼丁兴旺”之写照;如今,传奇的救命鱼则沦落到“即使成吨的大拖网撒下去也就是百十来斤个头越来越小的鱼”衰败境地。
青海湖湟鱼资源急剧下降、濒临枯竭!有一组数字为证: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青海湖湟鱼的资源量稳定在7.5万吨左右, 70年代下降到5万吨,80年代后期锐减为1.2万吨,进入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4年至1995年资源量仅为0.75万吨,仅相当于60年代的十分之一。“或许到了我们的孙子、曾孙一代就真的见不着活着的湟鱼了!”一位和湟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青海湖“老渔政”道出了所有关注湟鱼命运的人的忧虑。
2001年7月,在青海湖入湖河流沙柳河,仅17公里长的河道内横七竖八地堆满了500吨湟鱼死尸,其状惨不忍睹。在青海湖最大的入湖河流布哈河,1995年死于河道内的产卵湟鱼也达300吨,目击者形容道,“都堆积成了一尺多高的,弥漫着呛人的鱼尸腐臭味”。
拦河坝阻挡湟鱼洄游
除了干旱的气候,湟鱼惨死的罪魁祸首是入湖河流引水灌溉的拦河筑坝。每年春夏之交,青海湖中的产卵亲鱼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沿入湖河流溯流而上进行产卵,尔后再回游青海湖,入湖河流成了湟鱼的产卵通道。而这季节也恰是环湖周围农田灌溉之时,随着拦河坝压闸引水灌溉造成坝的下游断流,滞留下游的产卵鱼便会大批死亡,而上游河水连同产卵鱼被引入农田,无法回游,被偷捕人员抢捕一空,拦河坝成了湟鱼的地狱门。
湟鱼产卵场缩小
据专家介绍,湟鱼资源濒临枯竭,人类对其产卵场所的严重破坏难辞其咎。近年来,青海湖流域草场超载放牧、大面积开垦耕地、拦河筑坝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在气候干旱变暖的呼应下,造成青海湖湖面水位以平均每年9.6至12.7厘米的速度的下降,从而造成湟鱼产卵场缩小,产卵鱼群因水浅不能进入各河道产卵场产卵繁殖。尤其是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河流上的拦河筑坝,阻断了湟鱼产卵繁殖的通道,使天然产卵场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有例为证,由于拦河筑坝,布哈河目前的产卵河道只有60公里长,较之筑坝前减少了70公里。
过度捕捞滥捕亲鱼
而过度捕捞和滥捕亲鱼使濒临枯竭的湟鱼雪上加霜。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不知道有多少青海人靠湟鱼代粮挨过了死亡线。“救命鱼”从此也厄运缠身——偷捕滥捞猖獗。在湟鱼最大的两个产卵场所——布哈河、沙柳河上,产卵季节随处可见拉着网眼只有指头粗渔网的人们在疯狂捕捞湟鱼。对生长速度慢到10年才长到500克、相对繁殖力低到平均才28.75粒/克的湟鱼来说,日趋严重的过度捕捞和偷捕滥捞,岂能不使自己“香火难续”?资源监测数据也表明,青海湖湟鱼目前的鱼体越变越小,可捕量严重下降。
据青海省水产局赵依民局长的介绍,处于青海湖整个生态系统核心地位的湟鱼,其资源的衰竭,不仅只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及渔业种质资源的重大损失,而且将导致整个青海湖生态系统的崩溃,最终使青海湖从“高原明珠”沦落为“死湖”。举例为证,湟鱼资源的急剧下降,就严重破坏了青海湖 “鱼鸟共生”的生态平衡。调查显示,以湟鱼为食的青海湖鸟类资源种类及数量均呈下降趋势,斑头雁、棕头鸥、鱼鸥和鸬鹚这四种大型水鸟的数量较1982年统计数分别下降了74.19%、66.75%、89.71%和60.55%。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9.32.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