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诗成笑傲凌沧洲——李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an 26 11:52:38 2005), 转信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生于长安元年(701),可能出生于碎叶(哈萨克斯坦的托克马克)。5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江油县,在蜀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又学剑,好为任侠,还好神仙之术。并说自己“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在蜀期间,他曾游峨眉、江油、剑阁等地。那首著名的《峨嵋山月歌》,就是他游峨嵋山写下的,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的一生,差不多和盛唐时代相始终。时代风气的熏陶,特别是营养丰富的长江文化的哺乳、令他成长为那个时代最富魅力的传奇人物。开元十四(726)年,李白26岁。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漫长的邀游兼求仕的生涯。李白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他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誉,得到某个有力人物的推荐而直取卿相,实现“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离蜀 顺江而入楚国故地,他写了《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 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中所展现的是长江广阔无边的远景和雄浑博大的意境,反映了盛唐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形象地表现了青年诗人李白对祖国山川壮丽景色的热爱和对前途的憧憬。然而,荆门一带绮丽的风光与那从故乡流经而来的浩浩长江不禁勾起了诗人对故乡不尽的思念:仿佛江水也 怀着对他的深情厚意,伴随着他相送万里。
李白怀抱建立不世功业的壮志,也带着游历名山大川的愿望,“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秋下荆门》)。他上黄鹤楼,游洞庭湖,至金陵、扬州,后又回到故楚之地,与一生隐居襄阳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结成至交。他以无比惜别的心情写下了《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一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在春暖花开的三月在黄鹤楼上辞行,然后乘舟东下扬州。李白久久伫立江边,望着远去的船只,渐行渐远,终于连白帆也看不见了,只见滚滚的江流向天边流去,江水无尽,思心无尽,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临江送别图。不言惜别,不言伤怀,而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 尽,随水长东。
开元十五(727)年,李白来到云梦泽所在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同故相许圉师的孙女成亲,开始了他“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在这期间,他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等地,漫游了长江下游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在这十几年漫游中,他求仙访道,纵酒吟诗,完全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写了大量的诗作。这些诗作大多是放在长江这个阔大的背景上来写的,以江为景,以江寓情,以江咏志;或素描,或夸张,或想 象,表现出大手笔非凡的气魄与笔力。如《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把长江两岸壁立高耸的连绵不断的青山。浩渺无际的滔滔江水、星星点点的片片白 帆一笔勾出,让你领略这奇山异水,大好风光。又如《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诗情豪迈,想象奇特,把阳光照射下云气缭绕的香炉峰,比作一只紫烟袅袅的香炉;又运用夸张比喻,把直泻而下的瀑布,说成是浩瀚的银河从九天之上跌落下来;真是异想天开,妙喻生辉,而又形象生动,气势不凡。李白在咏江诗里,不仅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表现了长江的明媚秀丽,而更多的是以豪壮奔放的风格表现了长江的阔大雄伟。同时,也有展示诗 人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追求的诗篇。如他的《江上吟》:
木兰之木世〖HT5K〗沙棠舟,玉萧金管坐两头。美 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 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这诗大约是李白34岁客游江夏时所作。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极写诗酒之会、声色之娱的行舟之乐,描绘了一个超越现实、自由而美好的神仙世界,接着将仙人与自己对比,仙人有待黄鹤才能上天,而自己泛舟江上,物我为一,忘却了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及一切机巧之心,过着比神仙还神仙的日子。至此诗人想到了屈原和楚王,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但他的词赋可以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建造供其享乐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空空如也了。紧接着诗人尽情发挥:“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承屈原辞赋,活画出诗人自己兴会酣然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屈的神态,也反映其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个性特点。全诗感 情越激,气势奔放 ,音调铿锵,一气呵成。
在李白的诗歌里,也有赤子破碎之心的悲凉写照。天宝元年,42岁的李白,因其诗名极大,又有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欢天喜地地来到长安,太子宾客贺知章初遇李白,诵其《蜀道难》,惊曰:“此天上谪仙人也!”从此,“谪仙”、“诗仙”就成为李白的代称。同时贺知章的评价也启发了李白,便他在潜意识里确认了自己“仙”的地位,不自觉地以“仙”自许,从而形成了他不同凡俗的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玄宗命他供奉翰林,“帝赐食,亲为调羹 ”,受到格外的礼遇。可是,玄宗所赏识的只是李白的才华,把他看作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供奉翰林也不是实际的官职,更没有政治的实权,李白“济苍生”、“安社稷 ”的抱负不可能得到施展的机会。“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苏轼《李太白碑阴记》)。李白满身的仙气、才气、酒气,因而很难与官场世俗相融。他纵酒狂歌,桀骛不驯,对于权贵及其荣华富贵投以强烈的蔑视。传说中的宦官头子高力士为李白脱靴,即是一例,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诽谤和冷遇接踵而至,在这种情况下,玄宗顺势“赐金还山”,结束了李白仅3年的仕途生涯。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愤懑心绪,在李白《梁甫吟》诗中表达得十分强烈: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 羞自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上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 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
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心情极不平静。“我欲攀龙见明主”,这一写法很像屈原的《离骚》。诗人使自己置身于惝恍迷离、奇幻多变的神话境界中,为求见“明主”依附着 飞龙来到天上。可是,凶恶的雷公用震天的鼓声来恐吓他,而那位“明主”,却在同一班女宠作投壶的游戏。诗人的感情就象浩荡的江水冲人峡谷险滩一样奔腾湍急,在借助幻设的神话境界,尽情倾诉了胸中的忿懑与不平,不言而喻,这是一个赤子破碎之心的悲凉写照。
长安3年,是李白一生中的转折点,在离开长安不久,他从陆路出商州东行,初夏在洛阳与杜甫相会,同游梁宋,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两位伟大诗人情深谊厚的交往。此后10年间,李白又南游长江下游扬州、金陵、越中、宝城、秋浦;北游邯郸、幽州;西游梁苑、嵩山、襄阳等地。这时期,李白的生活是窘困的。“归来无产业,生事如飘蓬。”他的心情,也是压 抑、悲愤的。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十七首》第十五首
他虽然悲愤万端,但仍未失去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时,他更 热衷于对山水名胜和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从梦境到仙境,这完全是彩色缤纷的神话世界。好像诗人苦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 解脱。同时,他借助这美好的神仙世界,反衬出现实世界的丑恶可憎。但是李白并没有忘怀 于现实政治,也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他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才力犹
可倚,不惭世上英”。他在这时期写下了《独坐敬亭山》、《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宿白鹭洲寄杨江陵、、《游秋浦白陂》等寄情长江风物的著名诗篇。如《独坐敬亭山》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借敬亭山之景寓意,可以说是诗人一生不幸的自我画像诗之一。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这时已55岁,隐居在庐山屏凤叠。次年冬,永王李以抗敌平乱为号召,由江陵率师东下,经浔阳时,请李白作僚佐,于是,又一次鼓起了他爱国的雄心壮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然而,他却没能成为谈笑自若、与人弈棋的谢安。李暗怀和其兄唐肃宗(李亨)争夺帝位的野心,不久就被消灭。李白也在浔阳被捕入狱,以后又判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当诗人乘着孤舟,逆浪而上三峡,途经黄牛峡,盘曲儿日不见进展 时。触动愁肠,写了著名的《上三峡):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 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此诗借上三峡的艰难,渲泄了被窜逐的悲愤。乾元二年(759),当李白西行巫山,遇到大赦,得以放还。他的心情又欢快起来。他立即乘舟出峡,写下了《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 有人说,三峡是一幅铺展不尽的山水画卷。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大诗人李白的这首快诗,既是歌咏三峡的千古绝句,又是他那重新恢复自由后狂喜、轻快的感情喷发,此诗的感情色调;同《上三峡》形成鲜明的对照。李白出了荆门,回望风景 如画的蜀江,不禁又写出美丽如画的诗篇: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江色绿且明,茫茫 与天平。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荆门浮舟望蜀江》
诗人接着又去了衡岳,游了巴陵,登上岳阳楼,诗兴顿发,写下了一组明丽清远的《游洞 庭湖》诗。这里录其三首: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这些诗不仅描绘了洞庭湖上的水天秋色,而且吊古思今,含蓄地表达出诗人期待有所作为 的愿望。
遇赦后的李白,对朝廷还是充满幻想的。他在诗中写道: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总之,这首诗仍然是表达了他那种心系长安、关心现实、报国无门的哀愁心情。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奔流,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 把这半隐半现的奇丽景象写得极为壮观。 面对大好江山,诗人总是诗兴大发,想得更多:
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之三
这同样是一首游洞庭湖诗。但寄寓更为深刻。当时他与族叔李晔碧波泛舟,开怀畅饮之际 ,举眼望去,兀立在洞庭湖的君山,挡住湘水不能一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于是发出了“ 却
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奇想。就好像他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破坏了他的远大前程, 他要借酒壮胆铲去君山,这表面上是为了让浩浩荡荡的湘水毫无阻拦地向前奔流,实际上这 是抒发他心中的怨愤之气。
上元元年(760),60高龄的诗人李白,听说李光弼的队伍在临淮一带追击叛军。爱国心切的李白毅然请缨从军,但只到金陵,就因病折回了。宝应元年(762),李白投靠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就在这年的十一月,一代天才含恨离开了人世。他逝世前,作有《临终歌》 :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 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他一向爱以大鹏自比,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但现在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大鹏展翅远举啊,振动了四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摧折,无力翱翔;大鹏虽然中天摧折,但其遗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后人得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是否还像孔子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呢?《临终歌》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的总结,是自撰的墓志铭。李白的一生,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临终歌》让我们看到: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遗憾。他喜爱像《庄子·逍遥游》中所描写的鲲鹏“其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那种自由无碍的伟大气魄。但现实是残酷的,他虽然始终都有很强的自信力,而且富有乐观的情绪、但“中天摧兮力不济 ”。
诗人就在这样的感慨中结束了他的一生。对于李白的死,后人有种种不同的传说。“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唐项斯《经李白墓》)这是说李白在放逐夜郎、遇赦回归后,醉死在长江边。饮酒是李白生活的主要特征,醉死的传说是能够突出他的傲岸不羁的性格的 。又有人说
他在水中捉月而死,那就更富于浪漫气息,因为月亮在李白的诗中是一种高尚皎 洁的象征。这传说本身就表示了他对于一种高洁理想的追求,也表示了他在后人的心目中的 印象和地位。
李贽在《李白诗题辞》中写道:“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生亦荣,死 亦荣,囚亦荣,流亦荣,永生、永荣!” 作为天才诗人的李白,他的一生是复杂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了起来。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最录李白集》。楚文化是长江文化的精萃,而李白深受着楚文化代表人物庄、屈的影响。他的诗篇,也鲜明集中地体现了楚文化的传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白是长江文化的代表,他继承和发扬了长江文化的精神。
李白长于长江,热爱长江,歌咏长江,除长安三年之外,他的大部分时光是在长江流域度过的,长江流域的名山胜水,那风急浪高的三峡,那抚膺胁息的蜀道,那浮光耀金的洞庭湖、鄱阳湖,那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那联连相似的九疑群山等,几乎都在李白的诗中出现。描写长江风光的这些作品,或清丽闲静,或扑朔迷离,或汪洋恣肆,或浪漫飘逸, 是长江流域自然山川多姿多彩的艺术再现。正是这些姿态各异的奇观,汇成一卷歌颂长江壮丽山河的 乐章,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读李白的诗,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他那狂放不羁个性的张扬。如他抒写政治失意了的悲愤则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要遨游,就是:“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他要登太白峰,就让“太白对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饮酒,则“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写雪,则“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写风,则“惊风一 起三山动”,“大风三日吹倒山”。如此等等,俯拾皆是。
读李白的诗,我们会强烈感受到他那种不拘章法,变幻无常,壮浪纵姿的特色。“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噫吁口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读李白的诗,你会感受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独特语言意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任性率真,冲口而出,自成绝唱,何等自然,而内涵却又 何等丰富! 读李白的诗,你会忘记了语言,忘记了诗歌,只觉得它如长江,滔滔汩汩,气贯长虹;
它抑扬顿挫的音乐节奏,妙不可言,令你如醉如痴;它如狂人疾走,搅动你心胸掀起感情狂 潮。
这些特点从李白的诗歌中外化出来,必然就形成了雄奇瑰丽的浪漫主义的风格。李白,就是这样,以他如仙之人,如仙之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星空中最灿烂的一颗明星,攀登上中国古代诗歌的峰巅。是长江这个母亲河孕育了这个时代的骄子,这骄子也用他的不朽的诗歌 ,歌咏了长江,报答了长江。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9.32.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2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