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鄱阳湖五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an 31 02:55:15 2005), 转信
一、赣江:鄱阳水系的第一大河
由南到北纵贯江西中部地区的赣江,是鄱阳湖水系最大的河流。它的上源有章、贡二水,其中以贡水为主源。东源贡水,古代作东江,又名会昌江,《汉书·地理志》作湖汉水,由南北二支汇合而成。南支绵水发源于赣、闽交界处武夷山的黄竹岭,西南流经赣瑞金、会昌折向西北流,至于都称贡水。北支出自武夷山中段石城县石寮东部山坳间,西流过石城县坝口称琴江,南流经石城县西南,至大猷折向西北流,在黄石罐附近汇合梅江,西南流至于都县汇入贡水。两支汇合后,继续西流,至赣州市八景台和章水汇合称赣江。
西源章水,古称豫章水,源自赣、粤交界处的大庾岭,北流经大余、南康二县境,至赣州 市汇合东源贡水。
赣江自赣州北流,经赣县、万安、泰和、吉安、新干、清江、丰城、南昌等9个县市,至 南昌市下游形成若干分流,汇入鄱阳湖,其中一支经南新、至南矶入鄱阳湖;一支经塘山、 尤口、滁槎、鲤鱼洲入湖;干流经南昌县联圩铁河,至永修县吴城镇附近入鄱阳湖。
赣江全长751千米,流域面积8.35万平方千米,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50%,每年流入鄱阳湖的水量约600亿立方米,约占鄱阳湖区径流量的50%,占长江大通站的8%,约为黄河的1. 1倍,淮河的1.5倍,不仅是江西省第一大河,也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
赣江自然落差达937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11.00万千瓦,可能开发装机容量85.10万千瓦, 已建水电站27座,总装机容量68.24万千瓦.
赣江流域四周多高山,东南面以武夷山与福建水系分界,海拔高度1000~1500米,西南部以大庾岭、诸广山、万洋山等地与广东、湖南水系分隔;东北部边缘为广昌、乐安、南丰山地,与抚河流域毗邻:北部以九岭山脉与修水流域为界。流域总的特点是由南向北,海拔高 度逐渐降低,流域内山地占50%,丘陵占30%,平原占20%。
赣州市以上为上游,河道流经变质岩、花岗岩及红色岩所构成的山区、峡谷及盆地,河道纵坡长,多深涧溪流,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属山区性河流。东源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尤以兴国县境平江水系为典型,多年平均含沙量达0.72千克立方米,是赣江流域内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一条支流。平江自兴国县城,至赣县江口镇,有的河段河床高出农田1米多,河床中多为粗细沙和红砂岩,秋冬涸水时,有的河段河道上可步行不湿鞋袜。西源章水流域内地下矿藏丰富,尤以西华山坞矿著称于世。植被较好,水源丰富,建有上犹江水库等 水利设施。
赣州至新干为中游河段,自然落差63.6米,平均坡降0.203‰,水流一般较平缓,但切穿山丘间的河段则多急流险滩,尤其是自赣州市北流约20千米的储潭镇起,至万安县遂川江口的90多千米的河段中,河流切割遂犹山地,流经变质岩和花岗岩构成的峡谷段,河床礁石众多,水势汹涌,形成著名的赣江十八滩,严重地妨碍着航运。这里的情形与长江三峡非常相似,故有赣江三峡之称。为改善航运,以利水电、灌溉及防洪,早在50年代国家就着手规划建设万安水利枢纽工程,随即于1960年开工,两年后因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而停工。国家进入 "四化"建设时期之后,江西省急需用电,1978年开始复工,并列为我国"六五"期间的重大建设项目。这个水利枢纽位于万安县城以上约2千米处,大坝长1100米,高57米,船闸长1 75米,宽14米,平均年发电量15亿度以上。库区以上的险滩尽在深约40米的水下,江面由宽 20米增至60~200米之间,最宽处1000米,万安以下的航道,枯水时也可以通过库水调节, 有所改善。
赣江出吉安后,穿流于低丘之间,江中偶有浅滩,局部河段紧束成峡,如自任岐至峡江长 约7千米段,河道切穿武功背斜,流经由变质岩构成的峡谷段(峡江坝址在此段),出峡谷 后,河谷又渐开阔。
新干以下为下游。樟树市至吴城镇,河流蜿蜒于冲积平原,江阔水深,平均坡 降仅0.089‰,水流缓平,水量大增。南昌以下为赣江尾闾,江流分汊,地势低洼 ,全赖圩堤保护。
赣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13条,上游河段有湘水、濂水、梅江 、平江、桃江、章水等支流作扇形分布,以赣州市为汇总;中下游河段有遂川江、蜀水、禾 水、乌江、孤江、袁水、锦江等支流,呈羽状不对称的分布在左右两岸。
赣江流域属东亚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夏之交多梅雨,秋冬季节降雨较少,年平均气温17℃~19.7℃,结冰期短,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万安以下的吉泰盆地和赣抚平原是江西主要粮产区。流域内雨量丰沛。年降雨量1400~1800毫米,但在年内,年际分布上不均匀,年最大与最小降雨量之比在2.5左右,最大降雨量一般都集中在4-6月,约占年降雨量的50%,又常以暴雨出现,最小降雨量出现在11~12月。流域内年蒸发量约在13 00~1600毫米左右,有一半左右出现在气温较高的7~8月,蒸发量以下游较大,中游较小。流域内水量丰富,但径流一般都集中在4~6月的主汛期,三个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总径流量的50%,径流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很大,因此,流域内水、涝、旱灾害较为严重。根据历史资料统计,赣江中上游七、八年发生一次洪灾,下游三、四年发生一次洪灾。尽管现在赣江中下游有赣抚大堤和许多支堤圩垸以及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但未能根本解除洪 水的威胁。
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据1983年统计,水土流失面积为1.87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22 .5%,尤其是上游的一些支流严重,如平江上的兴国县水土流失面积已占该县山区面积的84 %,使赣江多年平均含沙量较高,达0.17~0.25千克/立方米。
赣江干支流航程约2300千米。赣州以下经治理可通航500~1000吨级轮船。赣江上游支流桃江邻近珠江流域的北江支流浈水,分水岭高程仅200余米,根据赣江远景规划,将在上游修建水利工程,逐级抬高水位,开辟赣粤运河。这一规划实现后,将使赣江和珠江水系相沟通,并向北经湖口入长江,至扬州入京杭运河,形成连接北京与广州、贯通中国南北全长31 87千米的京广运河。
赣江流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地之一,中上游绝大部分地区是革命根据地和老苏区,其中以 红都瑞金及遂川县的井岗山尤为闻名,下游的南昌市是"八一"起义的英雄城市,现已成为 著名的游览胜地。
二、修水与信江
1.修水
修水,古称建昌江、于延水,又名修河,在江西省西北部,为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铜鼓县西南山羊尖紫茶坪西北麓,北流称东津水,东北流折向东流,经修水县东津、义宁、武宁县城北,穿行柘林水库,经永修县城吴城镇汇合赣江主河流注入鄱阳湖。全长35 7千米,流域面积1.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390立方米/秒,自然落差673米,水能理论 蕴藏量16.82万千瓦。
修水县城以上为上游,流经丛山地带,河道弯曲,支流发育,河面宽在40~120米之间,中水期水深1.06~2米,多急流险滩,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支流有武宁乡水、北岸水、杨津水、渣津水等,其中以武宁乡水较著名。武宁乡水,曾名东河,亦名山漫水,淀江河,源出铜鼓县西部山区,由三支流程相等的溪涧,东至铜鼓县排埠镇汇流而成,以南支梅洞溪较 长为正源。东流经丰田乡、永宁镇、大土段等乡镇。折向东北流,始称武宁水,至古桥乡金溪桥入修水县境,东北流,在修水县赤江乡 注入修水。
修水县城至柘林水库为中游河段。柘林水库坝址位于江西永修县柘林镇中游河道上,东南距南昌市106千米,东北距永修县城42千米。1958年7月1日破土动工,1962年4月停工缓建, 1970年9月复工,1972年8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85年12月竣工验收,库容量7.92亿立方米,按千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按8级地震烈度设防,灌溉永修、德安等县农田16万亩,装机容量4×4.5万千瓦,平均年电能6.3亿度,为江西省主力电站之一。它是目前国内已建土坝中库容量最大的一座水库。自水库建成后,中游河面宽200~600米,最宽达2千米,库内水深3 0米以上,最深达60米。汇入的主要支流有大桥水、碧田河、罗溪水、三部水等。
柘林水库以下为下游,水系紊乱,地势平缓,河道两岸多丘陵、台地和平原,筑有防洪圩 堤。河面宽120~400米之间,中水位期水深1.6~2.4米之间,柘林至河口,一般可航50吨级 船只。汇入的主要支流有潦河。
潦河为修水最大的支流,又称上潦水,亦名奉新江,亦作冯水、缭河,又有海昏江之称,由南北潦河汇合而成,以南潦河为干流。南潦河有三源:西北源出宜丰县北端九姨岭山脉西南侧,东南流过宜丰县找桥,进入奉新县境,东南流至甘坊汇合北源;北源出奉新县海拔15 16米的五梅山西北坡,南流过东庄称双坝水,至甘坊汇合西北源之后,又东流至奉新县上富镇汇合东源;东源出自靖安县的沙坪附近山区,西南流进奉新县境称澡溪水,至上富汇合正源之后,东流经罗坊、龙溪,绕过奉新县城,至冯田纳入黄沙港,折向东北流进入安义县境,经黄洲、石鼻,至石窝汇合北潦河。南北潦河汇合后东北流至永修县城西三下渡附近注入修水。潦河全长193千米,流域面积433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20立方米/秒。上游流经山区,林木茂密,植被良好,盛产竹木,中下游流经丘陵,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较严重。
2.信江
信江,古代称为余水,又名上饶江,在江西省东部,发源于赣东北的怀玉山区,玉山县东北部三清山大岗主峰平家源西南麓,南流称金沙溪。穿过七一水库称玉山溪;南经棠梨山、双明等地,在玉山县城纳入沧溪之后西流,始名信江。主河道西北流折向北流,经上饶、铅山、弋阳、贵溪、鹰潭、余江、余干等县市。在余干县大溪渡分为东西两支:西支称西大河,西北流,在余干县龙津又分支,至进贤县东部,汇合三塘河后,在瑞洪镇(属余干)与抚河合流,经康山注入鄱阳湖。全长56千米,东北侧筑有防护大堤,支流有社赓水等汇入。流域地势平坦,两岸湖泊、支港众多。全程可通行6~8吨木船。东支称东大河,北流至波阳县境乐安附近入鄱江,为信江下游主要泄水河道。河长45千米,其中波阳县境16千米。河面宽阔,两岸筑有大堤,全年均可通航。主要支流有万年河、本溪河。
干流全长313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579立方米/秒,自然落差746 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8.41万千瓦。
上饶市以上为上游,流经山区丘陵,河床中以卵石为主,平均河宽70米,平均水深0.86米 ,建有七一水库、王宅水库等。
上饶至鹰潭为中游,流经丘陵、平原地区,河宽多在200米左右,中高水位时, 平均水深2.2~2.6米以上,河道中多粗沙、卵石,主要水利设施有关里、上潭、胜 利、马眼、丰产、白庙、硬石岭水库等。
鹰潭市以下为下游,流经宽广的平原地区,在余干县北部分支众多,干流两侧,湖泊星罗 棋布,水运交通方便。
信江流经14个县(市),横贯江西省东部地区,沿流域长达30千米以上的支流有35条,山 溪、港汊达数百条,水力资源丰富,其中,白塔河为信江最大支流。
白塔河上游称泸溪,贵溪县境又称上清溪,源出武夷山脉福建光泽县的白云山西北麓,北流折向西北流,进入江西省资溪县,又经贵溪县西部,在余江县锦江镇附近注入干流。全长 145千米,流域面积283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98.9立方米/秒。河道弯曲、河谷狭窄,支流短而稀疏,主要支流有陈家墩水等。沿岸风光优美,有闻名中外的上清宫遗址、全国21座重点对外开放的道观之一天师府、道教圣地龙虎山及仙岩、水岩游览胜地。
三、鄱江与抚河:穿行山丘平原间
1.鄱江
鄱江,一称饶河,亦名长港,古称番水,在江西省东北部。
鄱江有南北二源:北源出自安徽省祁门县东北部、大洪岭西南麓,南流折向西南流,经祁门县大坦、柏溪,至胥岭称南宁河。在祁门县倒湖附近纳入沥水河后,进入江西省境内。主河道西南流始名昌江,经浮梁、景德镇、鄱阳等县市,在波阳县姚公渡汇合安乐河后称饶河。昌江全长267千米,其中安徽省境长85千米;总流域面积7036平方千米,其中安徽省境287 6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81立方米/秒;自然落差506米,水能理论蕴藏量5.22万千瓦。浮梁县峙滩以上为上游,峙滩至景德镇吕蒙渡为中游,吕蒙渡以下为下游。中上游流经山区,河谷深窄、比降大,支流呈树枝状分布。两岸植被良好,水源充沛,水力资源较丰富。下游横贯鄱阳平原,河谷开阔,河道较宽浅,水流缓慢,河宽在500米左右。河床质为泥沙等组成,多浅滩、沙洲。汇入的主要支流有沥水河、北河、东河、西河、南河、滨田水等。
南源乐安江,曾名大溪水,上游称昌江河,婺源县境亦称婺江,源出赣、皖边界婺源县东北部海拔1496米的五龙山西南麓,南流折向西南流,经婺源、德兴、乐平等县市,在波阳县与昌江汇合。全长279千米,流域面积845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89立方米/秒,自然落差683米,水能理论蕴藏量8.47万千瓦。德兴县以上为上游,乐平县境内为中游,鄱阳县境以下为下游。上游流经山区,两岸多金、铜、铝、锌、硫磺等矿产,中下游水质污染严重 。汇入的主要支流有番溪水、安殷河、槎溪 河、建节水等。
南、北两源汇合后称鄱江,曲折北流,在波阳县莲湖附近注入鄱阳湖,干流长约40千米。流域内地势平坦,两侧河湖交错,众水相连,鱼产富饶,水鸟成群,江面宽阔,水深丈余,全程均可常年通航。总流域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江西境内流域面积1.2万平方千米,为江 西五大河流之一。
2.抚河
抚河,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古称盱水,又称盱江、建昌江,又名武阳水,汝水, 因源出古代抚州(治今江西抚州市)而得名抚河,在江西省东部。
抚河发源于广昌、石城、宁都三县之间分水岭荣华峰东侧里木庄山谷,由千善港、古竹港、长桥水、头陂港、尖峰港、石梁港、塘坊港等汇合而成,东北流经广昌,北流称盱江。又北流至甘竹,进入著名的蜜桔产地南丰,经南城、临川,至抚州市新四(下源村)附近纳入 宜黄水、宝塘水,始名抚河。经丰城县东,进贤县李家渡,温家圳,南昌县三江口、梁家渡,穿过浙赣铁路,至米垄分为两支,右支注入青岚湖,左支经武阳、泾口与塘南之间会金 溪湖之水,又北流经余干县康山,分二支入鄱阳湖。
抚河全长312千米,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83立方米/秒,自然落差42 6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1.43万千瓦,流域已建成水电站3座,装机容量4.27万千瓦。干流的广昌至焦石河段,以及支流的航运,均处于天然状态,可通民船、木筏;抚州市以下汛期可 通百吨以上机轮船。
抚河南城以南为上游,穿行于山区丘陵之间,多浅滩峡谷,河宽200~450米,平均坡降0.7‰,河床以砂砾为主体,泥石相间;两岸林木稀少,泥沙下倾,河床日渐淤高,与公路农田相齐。上游主要支流有长桥水、青铜港、瞿溪河、密港水、石咀水、九 剧水、沧浪水等。主要水利工程有洪门水库。
南城与临川之间为中游,流经半丘陵和赣抚平原,河面展宽,平均河宽达500米,最宽为9 00米,河道坡降平缓,河床冲积严重,河道宽而浅,沙洲众多,故排洪能力较差,洪水季节,水位均高于两岸农田,青泥以下,两岸筑有圩堤,以保护村庄和耕地。河床中主要由粗细沙组成。中游汇入的支流众多,水量大增,主要支流有黎滩河、龙安水、茶亭水、桐埠水、金溪水、崇仁河、宜黄水等。其中的宜黄水,又称宜黄河,源自宜黄县新丰龙源山谷间,西流至新丰又折向北流称黄水,经宜黄县候坊、黄陂、二都在县城郊汇合宜水之后始名宜黄水 ,北流至梅坊进入临川县境,在下源村注入抚河。全长166千米,流域面积5120平方千米。为抚河较大支流。抚河中游先后建有金临渠、赣抚平原总干渠,灌溉农田200余万亩。
下游流经平原地带,沿河两岸为大面积农田,河道宽阔,水量丰沛,河网交汊,人工渠道广布。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20.3.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0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