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天界上流动的圣河 恒河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6月01日18:05:55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恒河,印度文明的摇篮。印度人民尊称它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在印度神
话中,恒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马华特(意为雪王)的公主,为滋润大地、解救民
众而下凡人间。女神既是雪王之女,家乡就在云山飘渺的冰雪王国,这与恒河之源
——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加姆尔的甘戈特力冰川相呼应,愈加带有神话色彩。加姆尔
在印度语中是“牛嘴”之意,而牛在印度是被视为神灵的,恒河水是从神灵——牛
的嘴里吐出来的清泉,于是便被视为圣洁无比了。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山脉,是印度第一大河。全长2700多公里,中、上游有
2100多公里在印度境内,下游500多公里在孟加拉国。恒河支流繁多,水量丰沛,
每年6~9月的雨季期间,河水暴涨,一泻千里。恒河为印度带来舟楫之便和灌溉之
利。肥沃的恒河平原,一向是印度的主要农业区,印度人的祖先很早就在那里居住、
生息。恒河世世代代用它的丰富乳汁,慷慨地滋润着广阔的大地,哺育着千千万
万的恒河儿女,浇灌出灿烂的文化。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足迹遍布恒河两岸,诗
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恒河中、上游依然是印度经济文化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
地区。
恒河有两个较大的源头,即阿勒格嫩达河和帕吉勒提河。两河上游急流汹涌,奔腾
于喜马拉雅山间,地势由3150米急降至300米,水流湍急,最小流量为200立方米/
秒;季风期流量最大时,接近此数的30倍。两河于代沃布勒亚格附近汇合后始称恒
河。穿过西瓦利克山脉后,在赫尔德瓦尔附近进入平原,逐渐向东南弯曲,流至安
拉阿巴德,地势再降至120米,与它最大的支流亚穆纳河汇合,水量大增,河面变
宽,河身弯曲,地势平坦。安拉阿巴德以上为上游,安拉阿巴德至西孟加拉邦为中
游,以下为下游。
恒河在瓜伦多卡德附近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会合后,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
河三角洲,面积56980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仅10米。这里河网密布,土壤肥
沃,农业发达,是南亚次大陆水稻、小麦、玉米、黄麻、甘蔗等重要种植区。布拉
马普特拉河长约2900公里,水量充沛,河道亦极其稳定,上游即雅鲁藏布江。恒河
河口部分是大片红树林和沼泽地,称“松达班”,梵文意为“芳林”。
印度教徒视恒河为圣河,认为以恒河圣水沐浴可以净罪。在赫尔德瓦尔、安拉阿巴
德和瓦拉纳西等沿河圣城,每年都举行盛大的沐浴节。
印度教信徒常以一种孩子见母亲的心情来到恒河。他们称它为“恒妈”。千里迢迢
赶来的朝圣者,站在齐腰深的圣河里,双手捧起河水,一边喝一边虔诚地祈祷。教
徒对恒河怀有强烈的信念:只要在恒河里沐浴,心中的邪恶和晦气都将洗刷干净。
要是在圣河的岸边寿终正寝,来世必将享福无穷。
北方邦是恒河从高山泻入平原的流域,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名叫哈特瓦的古城。它是
一座有数百年历史的朝圣圣地。有时,甚至有100多万印度信徒赶到这里,去恒河
沐浴。朝圣的日子里,大街小巷停满了出租汽车和一种叫汤加的双轮车,路上行人
熙熙攘攘,摩肩接踵,铜管乐队哇哇啦啦吹着婚礼的曲子,迷路的奶牛闯进街上的
食品店,还有肩膀上披着紫红袈裟的托钵僧。那条主要的街道一直通往哈坎巴利—
—升天的阶梯。这里是城里最神圣的沐浴地方。
朝圣者的队伍里,有农民和学者,富翁和穷人,星相家和商贾,还有鳏夫寡妇以及
老弱病残的人们,构成了一幅印度教信徒的缩影,他们忍受着酷暑和噪闹,嗡嗡的
苍蝇,纷沓的人群以及难以下咽的食物,甚至小偷的扒窃。总之,他们忍受着一切
去完成自己一生的夙愿——在圣河中沐浴身体和超度灵魂。
恒河和朱木拿河汇合一处,气势磅礴汹涌澎湃地朝印度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瓦腊
纳西城滚滚而去。凡是到瓦腊纳西来的游客,总少不了在河上泛舟一游,领略那壮
观的圣浴典礼。朝圣者把随身所带的一丁点东西交给坐在河边藤伞底下的婆罗门僧
侣,理过发,然后把油涂在身上,这样就不再会粘上泥土。信徒们跳进漩涡,然后
像千百年来的前人一样诚心祈祷。过后,那个婆罗门僧醮上檀香木制成的浆糊在朝
圣者的前额上画一个圣记。
瓦腊纳西市北的鹿野苑相传是释迦牟尼第一次讲道的地方,因此该城被誉为“印度
之光”,被看做是印度古老文化的缩影。印度教教徒把瓦腊纳西看做是最接近神的
地方,宿愿一生中至少能到这里朝圣一次,如能在此“归天”,那更是“幸运儿”
了。一个无神论者很难想象瓦腊纳西这一城市的浓厚宗教气息。在这个几十万人口
的中等城市里,仅庙宇、寺院就有近2000座,还有几万祭司、几十万栩栩如生的神
灵偶像,据说外地香客要到此地的主要庙宇朝圣一番起码也得花一星期时间。该城
有60多个大小水泥台阶码头,成千上万群众可以同时在这里洗“圣水浴”。当东方
破晓,晨曦初露时,瓦腊纳西的码头上便已云集了四面八方来的虔诚教徒,开始了
一天中以“圣水浴”为中心的宗教仪式。朝拜从祈祷开始,祭司们口诵祷词,岸上
的庙宇里高奏教乐,教徒们扶老携幼,步着沿河的一级级石阶走进恒河,浸泡在圣
水中,一面沐浴,一面顶礼膜拜,恒河上下沉浸在一片喃喃的诵经祈祷声中。净身
后,信徒们提上一壶恒河“圣水”,带着供品走向寺院进行朝拜。傍晚,沐浴场冷
清下来,但代替它的是恒河畔的火化场面,印度教教徒死后,通常都尽快在河畔举
行火化,最后把骨灰洒在水中,认为这样可以“清洗终身过失”,“灰烬随恒河女
神升天”。
由于接待日益增多的朝圣者和旅游者的需要,近年来在恒河畔盖起了现代化的瓦腊
纳西旅馆,每个房间都有一个阳台可以眺望恒河和观看印度教教徒们在圣河中朝拜、
沐俗的盛况。瓦腊纳西如今是有几十万人口的城市了,城市也安装有自来水设备,
然而那里的印度教教徒放着自来水不用,却携瓶带罐到恒河去汲取“圣水”,这
也是无神论者所难以理解的。这是因为印度教教徒认为,居住瓦腊纳西,结交圣人,
饮用恒河水,敬奉湿婆神是人生的四大乐趣。
由印度首都新德里沿恒河支流朱木拿河往南,有一座著名的古城亚格拉,这里有一
座被誉为印度“建筑明珠”、世界建筑奇迹的泰姬陵。关于这个陵墓有一个故事,
传说印度最后一个王朝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国王沙·贾汗有一位宠妃,名叫阿姬曼·
芭奴,两人情笃意深,十分恩爱。无论在沙·贾汗取得王位以前的颠沛流离中,还
是在沙·贾汗当国王后的四处巡访时,两人相伴左右,形影不离,沙·贾汗就赐她
“慕玛泰姬·玛哈尔”的封号,意为“宫廷中的王冠”。在沙·贾汗出巡途中,泰
姬得病,沙贾汗向她许下诺言,在她死后,要为她建造一座像她一样美丽的、举世
无双的巨大陵墓,并用她的封号命名。后来,就简称为泰姬陵。
泰姬陵是在1632年破土动工的,每天有两万名工匠修建,用了22年的时间才建成。
光阴流逝,300多年过去了,但泰姬陵仍屹立在朱木拿河畔,她作为象征印度灿烂
和建筑艺术杰出成就的不朽丰碑,被誉为印度的象征和骄傲,世界的建筑奇迹之一。
恒河滋润着印度大地,泰姬陵是印度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恒河子孙文化和建
筑艺术的精华。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