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缅甸民族的摇篮  伊洛瓦底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6月01日18:07:13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是缅甸最大的河流,顺着北高南低的地势,在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之间的沉陷地带,
蜿蜒曲折纵贯全国,流入印度洋的边缘海——安达曼海。伊洛瓦底江的最远河源
在中国青藏高原的察隅地区。在缅甸境内有东西两条上源,东源叫恩梅开江,发源
于中国境内察隅附近,西源是发源于缅甸北部山区的近立开江,两江在密支那城以
北约50公里处的圭道汇合后,始称伊洛瓦底江。自两江汇合处至江口全长约2714公
里,流域面积达41万多平方公里,约占缅甸全境的60%以上。在伊洛瓦底江沿岸,
形成一条中央纵谷,谷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

伊洛瓦底江是缅甸民族发展的摇篮,缅甸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都与它密切相关。
缅甸人民自古称它为“天惠之河”,对它十分崇敬。在缅甸古代传说中的雨神叫
伊洛瓦底,他最喜欢的一头白象在这里喷水,形成了这条大江,所以就以雨神的名
字命名为江名了。

伊洛瓦底江整个流域位于亚洲西南季风地区,气候水文状况明显地受西南季风所支
配。每逢雨季(5月中旬至10月底),西南季风盛吹,雨量丰沛,江水也跟着猛涨,
经常泛滥成灾。而在旱季(3月至5月中旬)雨量稀少,河流水位下降,在河谷里
露出大量沙滩和岛屿,江面变窄,如在伊江上游八莫地区,江的宽度在2月份不足
500米,而在8月份则达3公里以上,全年水位平均相差10~11米。在伊洛瓦底江下
游的卑谬地区,枯水期和洪水期的水位平均相差也达10~11米。三角洲地区8月份
平均总流量为2月份平均总流量的16倍。伊洛瓦底江平均每秒流量为13600立方米。
全年总流量为430立方公里,相当于密西西比河全年总流量的4/5。而在伊洛瓦底江
下游和三角洲之间的苗旺地区,洪水期江水最大流量为每秒40850立方米。伊洛瓦
底江,自北而南流经谷地、平原和下游三角洲,是缅甸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其中,
中部平原和下游三角洲,是缅甸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从圭道至曼德勒为伊洛瓦底江上游段,先后穿过三段峡谷,在每段峡谷间是地势较
为开阔的平原。这一段河流在崇山峻岭中蜿蜒流过,水流湍急。从辛博以南的敏达
村至八莫以北的妙塞迪村,河床狭窄,形成长约60公里的伊洛瓦底江“第一峡谷”
,这里江底多岩礁,水流湍急,不利航行。“第二峡谷”是从八莫南面的辛冈村至
瑞古市以北的丁包固村,长约23公里。航行虽有困难,但不如第一峡谷险峻。伊洛
瓦底江继续南流至达贝金附近又形成“第三峡谷”。此峡谷自达贝金以北约16公里
的马垒村至叫苗市,长约27公里。出此峡谷,江面又宽阔起来,直抵曼德勒。此外
,富饶美丽的瑞丽江,从中国云南境内流入缅甸,成为伊洛瓦底江上游左岸的重要
支流。

曼德勒至第悦茂为伊洛瓦底江中游。这里,西有阿拉干山脉,东有勃固山区,伊洛
瓦底江就在这两山之间自北而南流过。由于夏季西南季风被阿拉干山脉屏蔽,使伊
洛瓦底江谷地处于雨影带下,降雨机会特别少,是缅甸降雨最少的地区。年降雨量
500~1000毫米,加上气候炎热,蒸发超过降雨量,所以形成全国著名的干燥地带
。据估计,河流穿过干燥地带、抵达三角洲顶端时,约有45%的水量被蒸发掉。伊
洛瓦底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而中游又是全流域水土流失最甚的
地区。伊洛瓦底江每年泄入海内约2.61亿吨淤泥,在曼德勒供给0.32亿吨,而在曼
德勒以下的中游则供给2.29亿吨,其中主要支流亲敦江流域供给1.09亿吨,其余
1.20亿吨来自两岸的无数小山溪。

伊洛瓦底江中游谷地,是缅甸历史最悠久的地区。本地区面积仅占全国1/8,而人
口却占全国30%,本地区历史悠久,向为缅甸经济活动的中心。这里,平原宽阔,
在伊洛瓦底江与最大支流亲敦江汇合处,平原最宽可达160公里。中游地区地势平
坦,河流流速缓慢,在河床上形成众多的汊流、曲流,河中沙洲也特别发育。

这里虽属缅甸最干燥的地带,但是,引水灌溉很是便利。早在1000年前的缅甸中古
时期,人们就在这里筑堤坝修渠道,引水灌溉,种植水稻。例如叫栖地区的水利灌
溉网,就是那时开始修建的。以后又修建了密铁拉湖、曼德勒地区的昌马基河(马
达雅河)灌溉网和瑞波地区的模河灌溉网等。这些水利工程的兴建,使干燥地带中
出现了片片绿洲,并成为当时的主要产粮区。1976年伊辛水坝建成使10万亩农田受
益之外,还可开垦16万多亩荒地成为农田,又能防止伊辛河泛滥,使粮食增产20~
30%。在曼德勒市北部的昌马基河下游,兴建的全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塞古基水
坝,不仅可使近80万亩耕地种双季稻,还可发电和向曼德勒市供水。现在,伊洛瓦
底江中游谷地所产的芝麻、花生、棉花和烟草,都是本国工业的重要原料,并有一
部分出口。同时,这里是全国重要养牛区,每年有大量黄牛、水牛输往伊洛瓦底江
下游和三角洲地区。

曼德勒是北掸邦和伊江上游的门户,缅甸内陆的交通枢纽。自仰光至此的铁路、公
路、航运及航空线,均由此分别深入北掸邦、伊江上游及亲敦江流域。曼德勒也是
全国第二大城市,是缅甸古都和民族文化中心。缅甸独立后,发展有纺织、木材加
工等工业。位于郊区的曼德勒山是佛教圣地。此山高约300米,像一座屏风矗立在
城市北面。传说20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曾派弟子,到此宣扬佛法而成为佛教圣
地。山顶上建筑雄伟壮丽,有8座大寺院和数不尽巧夺天工的佛像,从山下的山门
至山顶,是一条用山石铺成笔直的路,共有330O多级台阶,沿路共有1621座长廊,
长廊上布满描写佛祖故事的彩色壁画。

曼德勒附近不仅是缅甸传统手工业区,而且有丰富的石油,分布在仁安佳至仁安羌
一带的油田最为著名。

蒲甘是举世闻名的“万塔之城”,它就像晶莹夺目的宝石,点缀在伊洛瓦底江中游
东岸绿色地毯上,闪烁着缅甸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光芒。缅甸人曾经说过:“没有到
过蒲甘,就等于没有到过缅甸。”蒲甘是东方文化宝库之一,是蒲甘王朝的首都。
蒲甘王朝时,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创立了缅文,使手工业和文化发展起来。当小
乘佛教传入,兴建佛教寺塔之风盛极一时。在短短的两三百年间,一座方圆几十公
里的蒲甘,处处寺塔簇拥。据说,最盛时期佛塔共有444万多座,因此号称“400万
宝塔城”。随着政治中心的南迁、年久失修等原因,现存佛塔不过5000座。其中,
以达比纽塔最为壮观,它高达200多米,登上塔顶蒲甘尽收眼底。

蒲甘的佛塔,几乎集缅甸一切建筑艺术形式之大成。有的金光闪闪,有的洁白素雅
,有的红里透蓝,颜色各异,大小不等,重楼复阁,巍峨壮丽;塔顶有圆有尖,有
的既圆而尖,呈金钟形、覆钵形,气势雄伟。伴以高悬塔周的众多银铃,微风吹过
铃声丁咚。佛塔内的浮雕,技艺精巧,构图朴素,栩栩如生。

伊洛瓦底江从第悦茂以下为下游。第悦茂至苗旺的沙岩地区,河宽度锐减,河流由
于受阿拉干山脉与勃固山脉的紧束,水流湍急,平原窄小阶地发育,景色颇似上游
的峡谷。

苗旺以南48公里的娘交附近,伊洛瓦底江开始分流,散作伞形分成多条支流流入安
达曼海,形成河道交织如网的著名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三角洲,西从勃生河口东至
仰光河口,宽约242公里,南北长约90公里,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三角洲地区除一
些高地外,概为现代冲积平原。地势低下平坦,一般与海潮线相等,部分则在海潮
线之下。由于每年有约3亿吨的泥沙倾泻海内,所以三角洲向外伸延的速度是惊人
的,据测量,平均每年向海洋扩展66米左右。

三角洲上,地势低平,河道成网,雨季时一片汪洋,村镇均建在高地之上。三角洲
地区,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里以种植水稻为主,是缅甸全国
稻米的第一中心,享有“缅甸谷仓”之盛誉。全国有耕地240多万公顷,其中水稻
种植面积为230多万公顷,而三角洲则几乎占缅甸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仅伊
洛瓦底省(占三角洲面积的2/3以上)的水稻种植面积就有180万公顷,1980~
1981年度的稻谷产量达428.7万多吨,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32%。该省在全国14个
帮、省中是水稻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多、平均亩产最高的一个省,1980~1981年
度全省每英亩(每英亩约合40.5公亩、6市亩)平均产量可达60箩,而全国平均亩
产只有52.9箩。该省的兴实塔镇区每英亩平均产量高达100多箩,居全国首位。大
米是缅甸人民的主要食品和出口商品,也是缅甸的主要外汇来源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缅甸是世界稻米出口最多的国家,约提供世界稻米总贸易额
的40%,故有“稻米国”之称。战后,稻谷生产发展较快,目前年产量已达1400万
吨,约相当于战前年平均产量的2倍。但因国内需求量增加更快,出口减少,约占
出口总值的40%以上。

仰光位于三角洲东侧,背依勃固山脉,面临水深浪静的仰光河,虽距河口35公里,
但万吨海轮可直抵仰光码头,是全国最大商港,年吞吐量占全国的93%,也是全国
最大的吞吐海港,输出入商品,绝大部分通过仰光集散,是缅甸国内外交通总枢纽
。仰光还可通过仰光河下游与伊洛瓦底江、来敦江和三角洲上的港口联系。全国的
铁路和公路都汇集到仰光,因此,仰光也是全国铁路中心、最大城市,1948年缅甸
独立时定为首都。

仰光市中心建造了一座庄严、肃穆、简朴、美观的烈士陵墓,这是缅甸人民为了怀
念领导独立斗争的民族英雄昂山将军而修建的。

遐尔闻名的大金塔坐落在仰光市区北部茵雅湖畔海拔51米的丁固达拉岗上,人们称
它为“瑞大光塔”。在缅语里,“瑞”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古时的名称。


据说大金塔始建于公元前585年。相传,那时印度发生饥荒,缅甸人科迦达普陀兄
弟载了一船稻米去救济。他们两人从印度回来时,带回了8根释迦牟尼的佛发。后
来,他们在德楞王朝帮助下,选定了丁固达拉岗,修筑了这座塔,把佛发珍藏在里
面。

据记载,大金塔因珍藏佛发,到11世纪蒲甘王朝时,便成为缅甸的佛教圣地。在历
代修建中,以1774年的一次规模最大,把塔身修到现在的112米的高度,并在塔顶
安装了新的金伞。

大金塔像一只覆在地上的巨钟,基座周长427米,塔身用砖砌成。塔顶有精制的宝
伞和贵重的珍珠。宝伞用金属制成,重1.25吨,钻珠是镶在一颗直径27厘米的金球
上,计有红宝石4350颗和蓝宝石93颗,塔身上下悬有几百个金属小钟,微风吹来,
悦耳的钟声在空中荡漾。整个宝塔贴着纯金箔,白天在阳光映照下,金壁辉煌,巍
峨壮丽,40公里外也能望见。入夜,绕塔的电灯通明,斑斓夺目,蔚为壮观。

塔内有玉石雕刻的坐卧佛像,庄严秀丽。塔有4个大门,门外有雕刻的守门狮子,
大金塔四周环绕着68座用木头和石料建造的形状各异的小塔,它们的壁龛里藏有许
多大小不一的玉佛。

大金塔东北角一座20吨重的巨大古钟,塔西北角也有一座古钟,据说连敲三下,可
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缅甸内河航运业在国内交通运输业中担负着65%的任务,而伊洛瓦底江则是缅甸国
内主要运输命脉。伊洛瓦底江水系有4600多公里的河道全年可以通航,约占缅甸全
国内河航运总航程(约6400多公里)的71%强。缅甸北部各地出产的各种珍贵的玉
石、琥珀、宝石以及缅甸中部的农产品大都是通过伊江及其支流输送到缅甸各地。


缅甸是盛产石油的国家。目前,缅甸全国原油产量已超过1100万桶,除满足国内需
要外,还能少量出口。伊洛瓦底江中、下游谷地是缅甸石油的主要产地,全国油田
和炼油厂几乎都分布在伊洛瓦底江沿岸。这些油田生产的石油大部分也是通过伊洛
瓦底江水路输送到炼油厂。

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还是浮送木材的重要水路。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沿岸的山区,
森林茂密,品种繁多,其中以柚木最为名贵。缅甸是世界柚木的主要输出国,素有
“柚木之国”的美称,它蕴藏了世界柚木资源的75%。砍伐后的柚木先用大象运送
到附近的河边,雨季时结筏流放直至仰光,而后运往世界各地。

富饶美丽的伊洛瓦底江,是缅甸人民的骄傲,它将永远哺育着缅甸的大地。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9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