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晚上站庆喽),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南阳]《南阳音韵》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May 6 09:24:01 2004), 站内信件
这是一座南阳乡镇常见的居民小院,院子里今天又是高朋满座,来的人中有退休工人
、在职干部,也有附近村庄里的农民,大家聚在一起,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唱曲子,活动的
组织者是这座小院的主人,他今年78岁了。
曲友们相聚有时也会唱上几口曲剧、豫剧,但是曲艺段子是一定不能少的。
采访:《南阳地区曲艺志》主编 李长溪
“南阳曲艺历史悠久,从两汉到隋唐过来,一直是朝着繁荣的方向发展,南阳汉画馆
现在所储存的舞乐百戏,它是综合了舞蹈、音乐和说唱艺术在内的这些汉画像石,完全证
实了我们南阳曲艺的渊源。”
南阳是一座文化古城,也是一座商业重镇,它南临汉水与湖北陕西相接,便利的交通
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达,也带来了南阳曲艺的繁荣,天南地北的艺人沿着水陆和陆地相继
来到南阳,南阳的城乡飘荡起一阵阵妙韵清香。
采访:《南阳地区曲艺志》主编 李长溪
“南阳曲艺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最旺盛的时期大概在清代到解放以后,流行在南阳
的主要曲种大概有十几个,最突出的是大调曲子,它大概形成于清乾隆时代,进入南阳大
概就是1760年左右,在过去演唱大调,就是玩,所谓玩曲子,它不卖钱,自娱自乐。”
石桥镇地处南阳市卧龙区,清代便有艺人云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艺人们自发
地成立了南阳第一家民间曲艺研究团体,大调曲研究社,1956年2月田汉先生专程赶到石桥
镇,听了艺人们演出的大调曲《张松献图》、《霸王别姬》和《打渔杀家》。
采访:南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阎天民
“听了以后,田汉当时非常高兴,当时也很认真地说,南阳文化有两大宝,一是汉画
像石,一是大调曲子,说在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美学、艺术史、音乐史上都很有价值
,要抓紧时间抢救。”
田汉先生还当场解囊资助了三十元钱,鼓励艺人们办好研究社,努力挖掘和整理大调
曲,同一年南阳市成立了专业曲艺演出团体,大调曲由此开始走上舞台,演出形态也随之
发生了变化。
采访:南阳市说唱团副团长 党铁九
“过去大调曲子演唱都是坐姿的,基本表演幅度也很小,演唱之间有时候表情、动作
都是很自然化的东西,但是专业团体成立以后,南阳大调曲从坐姿表演到50年代咱们有个
大调曲艺人王富贵,他开始迈出了第一步,开始站姿表演。”
大调曲的曲词有民俗风情,历史传奇,名著故事等十大类、上千篇,大调曲一般以鼓
头开始,鼓尾结束,中间以多种曲调铺展连缀,曲牌调门有一百六十多个。
采访:《南阳地区曲艺志》主编 李长溪
“大调曲子在唱腔上比较丰富,主要伴奏乐器很早的就是三弦、古筝,后来又加上琵
琶、二胡和小京胡这一类,它在打击乐上主要用的是手板。”
采访:南阳市说唱团副团长 党铁九
“它不管是传统段子还是现代段子,它这个特色可以说在全国曲艺形式中都独有特色
,比如说过去演唱,演员演唱乐队伴活,这样既渲染了气氛,又使演员的表演得到心理刺
激。”
三弦书是流行于南阳的另一个古老曲种,它形成于明末清初,到今天至少有三百年历
史了,三弦书最初是一个人怀抱三弦,脚绑节子,后来演出形式逐步变化发展,三弦书的
曲目丰富,唱腔生动,伴有身段表演,雅俗共赏,经过艺人们不断锤炼,留下了不少名段
。
采访:南阳市说唱团副团长 党铁九
“比如《狮子楼》,这个《狮子楼》是个很吃功力的段子,它演绎《水浒》故事,演
员演唱一招一式非常见功力,而且连续演唱可达三、四十分钟,比如渲染到武打的状态情
况下,或者情节出现陡转的情况下,演员和乐队他们两者配合着,渲染剧情发展,渲染气
氛,突出人物。”
大调曲子,三弦书、鼓词、槐树、蛤蚂嗡,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南阳人演唱曲艺
,创作曲艺,欣赏曲艺,曲艺已经成了南阳人的一种交流方式,一种生活状态,一种永远
无法割舍的情感。
晚上要去下乡演出,团里现在男女老少齐动员,一片忙碌。演出场地是离县城30多个
里的一个小村庄,知道剧团要来,人们早早地开始等待,下乡演出难免会遇到一点小意外
,好在演员们经验丰富,很快就化险为夷。
内乡宛梆剧团是目前国内惟一的宛梆剧种专业剧团,它在1992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天
下第一团”。
采访:内乡宛梆剧团 团长 李照冉
“咱这个剧团是个基层剧团,每年在南阳周边的邓州、南阳、邓县、内乡、镇平一年
要演上500场以上,在农村非常受欢迎。”
每当听说宛梆剧团有演出,总会一些戏迷远道赶来,这位宛梆爱好者的家离演出地点
有几十公里,为了能来向宛梆的名角当面学上几句,她骑了一个多小时的摩托。
采访:宛梆剧爱好者 王芙蓉
“听说咱们内乡的宛梆在这,我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我喜欢这个剧种,所以说过来,
想多看看。”
内乡宛梆剧团长年坚持送戏下乡,为了让观众看戏不重样,他们每年都要新排5、6部
大戏,而且每次演出前一定要精心准备。
宛梆剧以演出袍带戏为主,其中包公戏一直很受欢迎。
宛梆大约开始形成于清代初始,当时一些山西、陕西的商人来到南阳,他们建起了精
美的会馆,还带来演唱山陕梆子的小戏班,艺人们在演唱时渐渐加入了南阳当地的音调,
最终形成了宛梆,宛梆从清代道光年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达到鼎盛。
三十年代以后由于其他剧种的兴起,宛梆剧受到冲击而濒临绝危,1951年,国家为了
保护这一稀有的地方剧种,组织成立了内乡宛梆剧团,使这个古老的剧种重新焕发出青春
。
采访:内乡宛梆剧团演员 马林章
“60年代到70年代人员也精,宛梆红得很,在咱们南阳地区,不管到哪个县,每年签
合同,一个县都签几个月,争着,宛梆去签合同好签得很,每年到南阳各县集中签合同,
各县争着签合同,特别是南阳市我们在那里至少是三个月演出。”
宛梆有300多年历史,留下的传统剧目有400多出,剧团成立以后,经过艺术家们长期
的挖掘整理,一大批优秀的传统剧目再现光彩,同时一批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精品也先后
问世。
宛梆剧生旦净丑,行当齐全,以各行当为代表的剧目丰富多彩。
宛梆的主奏乐器历代由艺人们自制,它的杆短音细,音色能与击节声溶为一体,形成
一种特殊的唧梆之感。
采访:原内乡宛梆剧团团长 谢丹枫
“群众看这个戏,甚至不说宛梆,不说其他的,就叫唧唧梆,因为它发音比较高锐,
比较明朗,就说看看唧唧梆。”
宛梆的花腔,委婉清亮,最有特色。上个世纪有位叫王生娃的名艺人,他的演唱,曾
被传为美谈。
采访:原内乡宛梆剧团团长 谢丹枫
“就是生娃吼一腔,迷了八道岗,男的不做活,女的不烧汤,可见宛梆它的假腔吸引
力,影响力有多大。”
采访:内乡宛梆剧团演员 常玉丽
“咱们这个本腔发言一般都是用本嗓子,呕音花腔,它就是比二本音还要高一个八度
,要是嗓子不好的话拉不出来,一般男声用得少,女声用得多些,它这个呕音花腔发自上
喉,出自脑后,音位越靠后越好听。”
每天清晨,这些生龙活虎的年轻演员都会准时出现在河边,练功的人群中还一定能看
到这些老演员的身影,他们都已过了花甲之年。
采访:内乡宛梆剧团演员 王秀荣
“宛梆的东西古老,但是没有老师了,我们这一代没有几个人了,我们说心里话,我
们爱好这个事业,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全部地、毫不保留地留给下一代。
采访:内乡宛梆剧团演员 马林章
“县级剧团确实苦,确实累,下乡、熬夜,没怨言,看见学生们起来了,心里也高兴
,下一辈子托生了,还当演员。”
今天,又一代宛梆新人已经成长起来,担起了传承这一古老剧种的重任。
采访:内乡宛梆剧团团长 李照冉
“宛梆它作为一个稀有剧种,现在全国独一无二的一个,首先要继承好它,要通过几
代人不懈地保护发展,研究,抢救使这个剧种得以保存下去,同时也要在内容上在形式上
发展它,要通过多演出普及它,让更多的观众来喜爱它,使这个优秀而古老的戏曲剧种,
焕发出新的活力。”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1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