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嵩山]《嵩少诗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Feb 5 14:14:08 2005), 转信
踏遍青山,仿佛蝴蝶的翅膀拍打春天。现在,我们落在嵩山上,因为嵩山,一些古人在我们心里像风一样飘然而至;因为嵩山,一些古人在我们心底云一样展翅而去。衣袂飘飘地来来去去间,他们振振有词或者击节而歌,他们掷地有声或者一唱三叹,这样远远近近长长短短的吟咏,令我们也无比风雅起来了。
也许是嵩山使这样的吟咏多了一些崇高和绮靡,也许是这样的吟咏使嵩山多了一些丰富和美丽。吟咏是嵩山的情怀,而嵩山是它不朽的形象。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嵩洛的先民创造了“诗”,诗也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盛衰消长、生息繁衍,成了一个民族抒写心灵最直接和最显著的形式。
春秋中叶,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嵩山西北的东周王城编纂成书。《周南》因所赋为“王者之风”,又“系之周公”这位礼乐的首创者,所以成为诗三百篇的开卷之作。从此,嵩洛成了激发诗情的乐土,一代代大师辈出,诗作汗牛充栋。被誉为中华诗坛双子星座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位从巴山蜀水间走来,以超然物外的姿态,赋予嵩岳诗的感觉和情怀;一位从嵩洛起步,把河岳的山水诗情,化作深厚剀切的人文关怀,洒向江淮海岱。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现代诗人眼里的李白。李白之于嵩岳的情缘,是他的名山情结和神仙道趣。李白“一生好作名山游”,他钟情庄子于九天绝顶看人间的胸襟,是一个精神探索者。
然而,无论嵩岳山峦形胜,还是道骨仙风,若不是因为一个奇人,太白谪仙之于嵩岳,恐怕不会有四次登临,甚至其中一次是举家迁往,以至于留下近二十首尽显诗仙雄奇清隽双重品格的诗篇,把登峰体验中的精神自由,生命危机中的醉态强力,以及天人对语中逼近宇宙人生之本真的诗魂,放归于嵩少之野。
李白嵩岳情缘的牵线人,就是嵩山逸人元丹丘。元丹丘姓林,名宗,乃大唐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道人,家居北嵩山下的颍阳石门,是著名道教大师司马承祯的徒弟。李白于年少时,在家乡附近的梓潼,与来此云游的元丹丘相识,建立了异姓天伦的亲密关系。
李白于开元十八年春夏间第一次入长安求功名,“历抵卿相”无结果,他无颜回乡,于开元十九年带着惆怅和无奈,东游梁宋。秋风起时,一代诗仙应元丹丘之邀,第一次来到嵩岳这座有着无穷奥妙的精神圣地。
李白寄迹于元丹丘的石门幽居。他在《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序中描述道:“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云岩映郁,有佳致焉。”
嵩岳的秋天是令人陶醉的季节。昊天澄碧,云淡风轻,层林尽染。李白与元丹丘“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遍登少室三十六峰,追寻神仙遗踪,渴望“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颇有出世之意。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太白去拜谒心目中的麻姑仙焦炼师。这个传奇般的女道人修炼于少室山的三花树下。这三花树乃奇异之物,《述异记》说:此树名贝多树,是汉时道士从国外带回种子,种于少室山,一年三放花,其花白色香美。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乃道家修养之大法也。
“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神仙传》说,汉武帝上嵩山,登大禹之室,建道宫,命董仲舒、东方朔等侍臣整洁身心以候神灵。深夜,忽见有仙人,身高二丈,双耳垂肩。武帝问是何人,仙人回答说:“吾乃九疑之神,听说中岳石上菖蒲一寸九节,服食可以长生,所以来采。”言毕不见。汉武帝对侍臣说,这是中岳之神以菖蒲赠我也。于是命人采嵩山菖蒲服食三年。嵩山采菖蒲,太白亦神往之。
李白对神对仙的津津乐道,其实就是最艺术的超然物外,就在嵩山的山上山下,先贤和古人,风花和雪月,成了他最知己的朋友。能与自然和历史达成这样默契的诗人,注定妙笔生花,也是唐朝最醒目的光彩。然而,飘飘欲仙的李太白并没有完全沉醉于嵩岳的美景幻境之中。迎风挺立于少室之巅的诗仙遥望西京,“长相思,在长安”,匡世济俗的情结斩不断,理还乱。
开元二十四年,秋风又起,丹丘子寄书李白说,今有南阳名士岑勋夫子在此,何不来嵩阳一会?李白欣然前往。三个狂人于嵩岳顶峰把酒凌风,畅叙心曲。太白远眺西北平衍,但见云树蓊翳,有白如练者,若明若灭。丹丘子说:“此乃黄河也!”
遥望明灭一线的大河,太白借乐府古题,脱口而赋《将进酒》,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在嵩岳之巅,诗仙太白真切地领略到黄河由天泻海,不舍昼夜的宇宙永恒,由此生发 出人生苦短若朝暮之间的感慨。千古名句因嵩岳而生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清水出芙蓉的嵩岳令诗仙太白坦诚直率,放纵恣肆。诗仙醉了,嵩岳空谷里回荡着他的长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李太白与申伯、甫侯一样,是 “嵩岳降神”,是江山社稷的辅臣!。
因为李白,嵩山黄河成为千古绝唱;因为山水,诗人李白千古风流。亦或是嵩岳的神灵带给他好运。第二年秋冬间,挚友元丹丘奉诏入京,被唐玄宗封为道门威仪,随玄宗之妹玉真公主于王屋山仙人坛受道。丹丘子通过玉真公主荐李白于玄宗。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金銮,玄宗优礼有加,命李白待诏翰林。
走上仕途的诗人,应该都是通常意义上的一些清官吧,怀着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和抱负,有声有色地工作着。他们还有一些文人情怀,带一点清高和自负。带一点浪漫和冲动。他们的朋友说,他们真是性情中人啊;他们的泛泛之交说,他们毕竟是诗人,由着他们去吧;他们的敌人说,他们既然不和我们同流合污,那么我们就找个理由结束他们吧。
他们总是很快地败下阵来,他们遭受了教训以后,也不会很好地检点自己,也不会亡羊补牢,他们说,世人皆浊惟我独清,他们想到了离开官场这个是非之地,想到去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走一回。
李白就是如此,李白走出宫殿的时候是漫无目的散散淡淡的样子。他的仕途上,有一点失意,他的人生中,有一点失落,他怅然若失地走着,走出来的竟是若有所悟。
天宝三年,秋风再起,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太白犹如寻找归宿的鸿雁,向着嵩岳飞去。
这一去,便演绎出一段中国文坛“双星耀中州”的千古佳话。是年深秋,巴蜀精灵李白与嵩洛才俊杜甫在嵩山西麓的东都洛阳相会了。嵩山北麓瑶湾村的这孔窑洞便是一代诗圣杜甫的诞生地。窑洞所依的笔架山,虽历经千年侵蚀,其形依然如故。
杜甫的家庭有着良好的儒家文化传统, 他“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这时候杜甫正风尘仆仆地赶往洛阳,他要去拜谒那位心仪已久的天才诗人李太白。在李白面前,杜甫当是小字辈。交谈之间,李白已察觉这位小他十几岁的青年人才华学识非同一般。当他吟完杜甫请他赐教的诗作《望岳》和《房兵曹胡马》之后,情不自禁地嗟叹道:“深得风人比兴之旨,汉魏风骨盎然”,“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耶!”
见过杜甫,李白已将唐宫的诸多不快付之洛水。诗仙与诗圣相携,登王屋,游梁宋,酬唱于天地之间,抒怀于古风之中。到了晚年,杜甫回想起这段经历,仍然充满着无限的激情,于《遗怀》诗中追忆当年,发出了“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的由衷眷恋。
杜甫晚年漂泊于洞庭潇湘之间,慨叹“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想起家乡嵩岳的竣极于天,发出了“月是故乡明”的心声,其情切切。杜甫嘱咐儿子,他死后要“合窆我子美于首阳之山前。”但穷困潦倒使一代诗圣与先祖合葬的愿望落空了。其子宗武因病未能遂父志,含恨而殁。后由其孙嗣业于元和八年才将杜甫遗骨归葬故里巩义,其时距杜甫过世已四十余年。
在杜甫浪迹天涯的岁月里,李白亦走齐鲁,居庐霍,但于萍踪无定之时,仍魂系梦萦于嵩岳。友人于十八应举落第,李白赠诗曰:“劝君还嵩丘,开酌盼庭柯。三花如未落,乘舆一来过。”友人李清自齐鲁返鸣皋山,李白马上想起,“去时应过嵩少间,相思为折三花树。”诗友杨山人要归隐嵩山了,李白赋诗相送,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嵩岳的美好憧憬:“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天宝九年,元丹丘归隐故里,自嵩山邀李白。又是秋风起时,李白从庐霍间举家就之。“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丹药。”在这段全家同隐嵩山的日子里,李白与娇妻爱女在嵩少的山林中享尽了天伦之乐。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诗仙与诗圣,双星耀嵩岳。唐宋两代,乃中国古代诗文鼎盛时期,嵩岳造就了大批诗坛巨星,本土诗人有韩愈、白居易、李商隐、李贺,客寓者如王维、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辙、司马光,可谓群星灿烂,垂拱日月。他们徜徉在嵩岳的模山范水,情满太少,意溢颖汝。他们留下的千古绝唱与李杜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交相辉映,共同彰显着伟大嵩岳诗的底蕴。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20.3.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