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晚上站庆喽),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荆州]探寻屈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May 6 10:29:13 2004), 站内信件
洪涛:今天到我们节目中做客的嘉宾是当代著名学人楚辞专家文怀沙老先生。文老 您
好!文老,今天您到我们节目中来,观众朋友就已经猜到我们今天节目的主人公是屈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屈原。滔滔的江水,流淌了几千年。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
原,他的身躯虽然淹没在这江水中,但他的诗篇,他的精神却永远回荡在这浩浩江水的上
空。
洪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的一句名诗了。
文怀沙:我曾经在五十年前,把它翻成新诗。我是这么翻的:操纵太阳金轮的神,我
命令你慢慢运行。望见了你家的山门,也不许向前挨近。因为我的前途遥远,遥远又漫长
的路程。我还要上天和下地,为了真理到处追寻。
洪涛:文老,我知道您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吟诵屈原的作品,而且研究屈原可以说
一辈子,几十年的时间。
文怀沙: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诗的天空的王,但是我们的代价付出的很昂贵,用亡国的
命运换来了这么一个诗人。那么他又变成一种力量,一种复国的力量,他的死如果消极的
认为是自杀,这个是不对的。他是一种自我完成,他觉得生存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个体来
讲,个人的生命比起民族来,可以为了民族的命运,放弃个人的生命,应该为了生存的理
由放弃生命。充满了对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人格力量的一种肯定。司马迁有一段话讲得很
好,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阙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韩非囚
秦,《说难》、《孤愤》;什么意思呢?就是遇到极大的痛苦,极大的灾难,应该是走上
消极的道路,这个时候他们想到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们活着究竟干什么,难道就在命运面
前低下头来,不,应该怎么样,应该奋发有为,我曾经有两句诗谈屈原的,若无泽畔行吟
苦,哪得千秋绝妙辞。这个是永远变成我们一个永恒的汲取力量的一个民族的根据。一个
是风, 一个是骚。
毛泽东的词里头,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风就是民族的共性,骚就是民族的个性,民
族的共性代表我看是孔夫子,民族个性的代表就是屈原。
屈原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楚国。由于出身于和楚王同姓的贵族家庭,加
上屈原天资聪颖,见闻广博,而且擅长口才,很快就成为了楚国政坛上引人注目的风云人
物。年轻是便得到楚怀王的重用,曾经当过楚国的“左徒”,这是一个仅次于宰相的职务
,主要负责外交和内政。在当时的都城“郢”,也就是现在的荆州一带,人们过着相对富
足的生活。过去的古城比现在的荆州城要大,当时大约有32平方公里。
荆州市社科联学术委员 张世春:“这个纪南城就是楚国的都城郢,楚国的都城在什么
地方都叫郢。所以这里也叫南郢,也叫纪郢。为什么叫纪郢?就是根据北边有一个山,叫
纪山。在纪山之南所以叫纪南城,纪南城也就是荆州城的前身。屈原就在我们这个纪南城
这里,渡过了他的政治生涯的大部分。
由于屈原的性格刚直不阿,在政治生涯开始不久,便受到其他贵族的排挤。楚怀王听
信了谗言,罢免了屈原的官职。任命他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的事务,不让他再参与国
家大事。在楚怀王死后,他的儿子楚顷王即位,他也没有什么大的政治抱负,反而因为屈
原的直言相劝而流放了屈原。屈原不得不离开郢都,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流浪生活。
荆州市社科联学术委员 张世春:“屈原在46岁左右被流放了,他流放就是从我们这个
地方出去的。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楚都的东门城墙,东城垣。屈原《九章》里面的
《哀郢》,对于他所居住的地方以及流放的地方讲得很清楚。这里他流放的时候,就曾经
从东门出去,然后经过这边就是夏水,进入长江。”
这次流放成为诗人人生观念转变的开始。从一个士大夫到变成一个普通百姓,这其中
的落差,使得屈原的内心异常苦闷,但同时,远离了宫廷的黑暗,也使他接触到了民间的
疾苦。一路思索,一路探询,屈原的足迹踏遍了楚国的山山水水。
可以说在经历了几次人生的波折以后,在屈原的作品中,就融入了更多更强烈的爱国
的思想。
文怀沙:《哀郢》这首诗,就是离开了故乡,离开了自己首都以后,走向流亡道路的
那个时候写的。整个诗篇里头,有非常动人的句子。我把它用语体文来念几句:忧愁衔接
着另一个的忧愁,内心难受了这么久。想到离开郢都的道路多么遥远,江水与夏水也找不
到渡头。那个声音叫人听到,这个已经经过两千多年,我每次读到这里,心都会发紧的。
《哀郢》就是一个祖国的首都沦陷以后,诗人,这么敏感的一个诗人写出来的这么一个不
朽的诗篇。由于楚国统治者的软弱无能,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屈原目睹了这一切,
却无能为力。在公元前278年,秦国的大将白起攻陷了楚国的都城,诗人的悲伤之情也达到
了顶点。
文怀沙:就在这一年,郢都 春天陷落的。到了这一年的孟夏,端午节这一天,他自沉
汨罗江。后来司马迁给他的两句评语,他的诗篇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我们多灾
多难的祖国,整个的历史过程,屈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离骚》。它是晚年在流放时,
以心血同泪花所组成的抒情长诗,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诗史上的经典作品。全诗370多
行,我把它分成三大段,第一段是由诗人对于高贵自我的肯定开始。帝高阳之苗裔兮,朕
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他明确指出来,他是那一年正月初七生的
。老虎年, 他属老虎的。庚寅那个日子生下来的,后来我发现庚寅不是胡来的,因为楚国
有个先烈,庚寅死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说我是继承先烈的这样一个命运,生在这个
不平凡的时刻,黄览揆余初度兮,我父亲看到我生下来以后,肇锡余以嘉名,就给我起了
名字,名余曰正则兮,正则就是平,屈平,他的名字叫平,屈平。字余曰灵均,我的名字
代表什么,苍天的公正,我的字代表大地的丰盈。
在《离骚》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祖国的爱,充满了对人民的爱。从诗中可以看出
,诗人的思绪上下盘旋,以无限的激情和悲愤,向古代的贤皇陈辞。当他发现,他所追寻
的天堂也无异于人间时,心中更加难以容忍。到底该何去何从,诗人的祖国正在经受苦难
的折磨,诗人的内心也一样备受煎熬,他宁可为了祖国而粉身碎骨,也不苟且偷生。
江渎宫是屈原创作离骚的地方。在这里还可以探寻到诗人当时奋笔急书的情景。在经
历了国家衰微,人生理想破灭的痛苦以后,屈原把全部的激情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来。在
他人生的末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屈原的诗形式多样,完全因诗本身的需要而决定
采用什么风格。突破了以前“诗经”中惯用的四言体格式。这种创新开了中国辞赋的先河
。在内容上,屈原也是不拘一格,从祭祀活动诗篇到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的诗篇,涵盖面
很广。屈原所创造的这种诗歌形式,人们称为“骚体”。后来人们把一些模仿屈原风格创
作的诗歌连同屈原的作品共同称做“楚辞”。
洪涛:可以说这个楚辞,应该说对后世很多文人创作中都是有很大影响的,比如说宋
玉等等。
文怀沙:宋玉是贴近他的,宋玉的那些还是属于楚辞的范围,一个风,一个骚。一个
诗经,一个楚辞。后来到了汉魏六朝,汉魏六朝以后,汉朝的文章,晋朝的字,乃至于宋
辞元曲,这么一系列下来,大概从屈原以后,无论李白、杜甫、鲁迅、毛泽东,没有不受
屈原的影响。
1972年,毛泽东把《楚辞》作为中国珍贵的礼物赠送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楚辞》不仅是中国诗歌中的瑰宝,而且也是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优美的诗
句和丰富的情感,征服了世界。在1953年举行的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上,屈原与法国的笛卡
儿,波兰的哥白尼,南美的和塞马丁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的作品被翻译成十几
个国家的文字,他的思想同样感染着那些有着爱国之心的外国友人。屈原的名字在世界文
明的长河中,一样奕奕生辉。
文怀沙:屈原的作品里头贯穿了一个东西,就是对妇女命运的关怀,以妇女命运为中
心,为他的整个比喻的根据,甚至于政治斗争里头,他也分两种。所以他的政治斗争里头
,也写了两种女性。首先是以女性为中心,为比兴手段为象征手段的。
洪涛:您说到这个比兴手段,我们小的时候,在课文里面,其实认识屈原也是从那个
时候开始,因为读了一篇课文叫《橘颂》,我们很粗浅的理解了,就是借物咏志。
文怀沙:你这个理解很好,他的题材有点和诗经相像,四言稍微扩大一些,后皇嘉树
,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也表现了橘子的性格,来写自己,精色内白,类可任
兮。磋尔幼志 ,有以异兮。独立不迁, 岂不可喜兮。《橘颂》里头最厉害的有一条,向
未来学习,屈原他是对年轻人很重视,他里头讲什么年岁虽少 ,可师长兮,以未来为师。
诗人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橘子的花、叶、果,把橘子的生机勃勃和绚烂多彩的形象展
现给人们。荆州的百姓更是把橘子当成了对屈原的一种怀念。今年70多岁的李先生,根据
屈原的楚辞,创作出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他的灵感来自对屈原的热爱。他的理解也很有
独到之处。
荆州市沙市区群艺馆 原馆长 李南杰:“我当时还有一个跟大家不同的看法,全国的
很多搞楚辞的专家都认同,我当时我说这个《橘颂》,他说这是《橘颂》,他诵的不是橘
子,它是柚子,只有柚子的性格是符合橘颂的描写的,因为柚子质量很好,那个地方叫长
青果,气味也好,我当时我就用柚子做雕塑,这个就是做屈原楚辞里三鬼的形象,也怀着
这个感情在里面。李先生是用心在创造,他的作品朴实无华,充满了乡土气息,可是却饱
含了屈原那种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可以说,屈原在荆州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人们通过
各种方式去感受屈原的精神,去与这位伟大的诗人进行交流。”
屈原带给人们的思考不仅停留在文学上,更多的是给人们心灵上的冲击。
屈原虽然远去了,但是,他的理想,他的诗篇在这里永远地扎下了根。
荆州师范学院历史学教授 魏昌:“可以说我们楚文化,到现在我们荆州地域文化,直
接受到屈原的影响。比如屈原的爱国思想,恋乡精神,在我们身上有突出,所以楚文化可
以说,它是长江流域中游这段文化的代表,它跟吴文化跟巴楚文化都是密切的,而且他们
也受这个文化的影响。”
能够伴随屈原的诗篇长大,是荆州孩子们特有的一种幸福。他们从屈原的诗中汲取营
养,从屈原的诗中体会精神,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宛若一首歌曲,唱出的是人们对屈原
的另一种怀念。
洪涛:《天问》可以说是一首,古今罕见的诗篇了。它是用一口气连向苍天提出了17
2个问题。
文怀沙:是屈原作品中最奇特的一篇。形式上是四言体,内容变幻莫测。他对古代的
历史传说,对整个的宗教信仰,还有宇宙观念,都加以怀疑。我做一个比喻,172个问题,
就像箭射到天上去,每一个都冒出光彩来。这是对现实极端的爱,所造成的失望以后的痛
苦,把他变成一种力量,天问就是对天的提问。
对“天”发问,其实是屈原对整个自然,对整个社会的发问。是把积压在心中的种种
不满通通用提问的方式抒发出来。在这百余个问题中,有对自然现象的不解,有对历史传
说的怀疑,这反映出诗人丰富的想像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科学的审
视力。诗人那种怀疑精神,那种探索求真的态度,对以后的文学界,乃至科学界、哲学界
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一直追求一种“美政”的思想,希望通过优秀的统治者,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所以屈原的作品中,随时能发现他对政治的关心和看法。除此之外,屈原的诗歌还涵盖
了文学、天文学、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经过后人的总结整理,屈原的诗歌可以说,是反
映当时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许多学者对屈原都有很高的评价,郭沫若就说屈原是一颗闪
耀在 “伟大的爱国诗人”,“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颗明星”。
洪涛:说到这个屈原,有一个日子是和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五月五。这是屈原
投江的日子,那么它正好是端午节了,所以后来民间就有很多活动,比如说包粽子,还有
赛龙舟,都来纪念屈原。
文怀沙:端午这个节日,恐怕比屈原还要早,原来民间就有这个。但是到了屈原因为
这天死了以后,这个时候把它的解释,把屈原的伟大的生平,同他殉国这个事情跟端午节
结合起来,给他以人的内容,变成龙舟竞渡就是抢救屈原,包粽子就为了祭屈原,为了纪
念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活动。把民俗东西给以新的解释。
小小的粽子寄托了人们对屈原的怀念,据说这粽子的形象做的很像菱角,是为了不让
鱼虾把它吃了,好给屈原送些粮食。在荆州,每逢端午节,一家老少都要在一起包粽子,
也有合家团聚的意义。这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之所以选这个日子
,是因为这正是春夏之交,蚊虫容易滋生,人们通过挂艾草和菖蒲来驱邪避毒。
在端午这一天,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赛龙舟了。其实在以前,赛龙舟并不在端午
这一天,但是自从有了屈原投江的故事以后,赛龙舟就基本上集中在端午节了。
龙舟的构造大致相同:是由船体、龙头、龙尾、各种装饰物和锣鼓组成的。龙头大多
用整木雕成。一般都是竞渡前才装上船头的。龙头大多染成红色,称“红龙”。按照风俗
,在举行龙舟赛之前,才把龙头装上,同时还要举行一些祭祀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纪念
。
中国以龙为神,以龙为贵。龙舟代表了一种向前的争先精神,代表了一种不屈的性格
。现在的荆州,每年都要举办龙舟节。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兴致勃勃地参加到龙舟竞渡
的活动中来。他们在划龙舟的同时,也许能体会到一种精神的存在。
龙舟竞渡现在已经由一种民间的活动,逐步演变成一种正式的体育活动。但是,无论
形式怎样变化,屈原的精神永远不会改变。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1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