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晚上站庆喽),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襄樊]书宗米襄阳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y  7 10:33:57 2004), 站内信件


  襄樊是座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城市,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时代的更迭文明的演进,都
在这里留下过深深的痕迹,在历史上,这座位居中国南北要冲的城市,也出现了许多对中
国文化传统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和人物。 

  千百年来,这座城市的人们把穿城而过的汉水称为襄江,似乎是说襄樊和汉水一样悠
久,在襄江的北岸有一座古老的建筑,它就是被书法艺术家视为圣地的米公祠。 

  米公祠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大师米芾的后人,为纪念这位了不起的先祖修建的祠堂。
祠堂的外部设计庄重、典雅,而里面却草木茂盛庭院幽静。 

  米公祠最初建于元代,由于襄樊历史上战事不断,所以历代都有屡毁屡建的记载,现
在的米公祠建于清朝的同治年间。 

  米芾字元章,生活在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自小生长在襄阳的米芾对故土充满了
眷恋,后来他的印章,题款中常自称楚国米芾和襄阳米芾。 

  米芾的家族世代行伍,虽然父亲是个将军,但北宋时期社会风尚重文轻武,因此从小
家庭就把改变门风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儿时的米芾天资聪颖,六岁时就能背诗上百首,
但他字写得很难看,幸运的是他的先生在书法上造诣很高,在先生的指导下,米芾研习书
法十分刻苦,为了锻炼臂力,他常手臂悬空,在墙上写字。少年米芾的字迹已无从寻找,
今天的人们所看到的是一座书法艺术的高峰和后人对他的尊荣。 

  青年时期的米芾,对唐代褚遂良等人的书法,进行过深入的研习、临写,但多年后他
感到唐代的书法讲规范而过于死板,这与他自由奔放的性情是格格不入的,于是他需要寻
找新的突破。 

  晋代书法大师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合称二王,他们是书法艺术的里程碑,王羲之更是
被后人称为“书圣”。米芾对二王书法的奥妙进行了长期的探索,这个过程使他受益终生
。 

  米芾可以算是米氏家族出现的第一个文化人了,也就是从他开始,这个家族改变了尚
武的门风,因为米芾的开创精神是伴随他一生的。 

  学习是重要的,但创新才是目的。从这些现存的米芾书法中,可以看出他鲜明的艺术
个性,和超越古人的创造精神,而那些前辈书法家的精妙之处,已融入他的字里行间。 


  
 
  
  《动静交相养赋》,是米芾关于养生之道的一篇文章,但人们一向把它视为书法艺术
的经典,从中可以看出来米芾对二王书法的融会贯通。 

  在这篇400多字的文章中,共有动字11个,静字13个,之字多大21个,每个相同的字都
有着不同的造型和用笔,有的清影飘逸,有的沉稳凝重,这些丰富的变化和个性的体现被
视为书法艺术的极高境界。 

  在米公祠的米芾自画像两旁有一副对联,上写道“衣冠唐制度,任务晋风流”,横匾
是颠不可及。这是说他崇尚晋唐文化,已到了穿唐装、学晋人生活方式的程度,更有趣的
是他的颠。 

  米芾拜石图已成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许多画家都曾画过米芾爱石成癖,收集了大量
的怪石并视为珍宝,酒醉后常呼怪石为兄,再三礼拜。实际上这正说明了米芾善于观察事
物,并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石头中,发现它富于变化夸张,怪诞的美学特质,由于米芾常以
他特有的癫狂,表现对石头的迷恋,所以“石痴”这一称呼便不胫而走了。 

  在米氏宗族谱的碑刻上,可以看到米芾曾在安徽无为当过几年县令,这段历史在米芾
的书法生涯中是无足轻重的,但他的为官之道却成为了流传后世的一段趣话。 

  米芾从50岁到他过世这段时间,进入了艺术风格最成熟的时期,也是他书法的高峰,
而他的性情此时也更加放任不记。在米公祠内的宝晋斋碑刻中,有首他写给好友薛少朋的
诗,诗的内容是他对历代书法大家的评价,而他对褚隧良,欧阳询等一代大师都提出了严
厉的批评,这在当时的许多人看来是狂妄无礼的。 

  米芾的这种个性还体现在作画上,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米家山水”,就是米芾首创
并由其子米友仁发扬光大的绘画风格。 

  米芾在绘画艺术上,一反中国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方法,用点的渲染来结构和表现绘
画主题,画面上积墨点点写,满纸淋漓,一片朦胧中,山石树木呼之欲出。他的癫狂使他
的米点山水在中国绘画历史上独树一帜。 

  研山铭的成功拍卖充分体现了米芾在中国书画艺术上一代宗师的地位。而他的由来却
颇有意味。 

  这是他为纪念被朋友换走的一方砚石而写下的祭文,并画上了这方形象山峰一样的心
爱的砚石。不经意间它就成了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研山铭成为了后人的一个标志,连同它的价格都创造了一个难以企及的记录,而米芾
给后人提供的启示不仅是一个研山铭和一个天价似的记录,作为900多年前的古人,在那个
时代里他所体现的创造精神,藐视权威的勇气和特立独行的品性都给后来人带来无尽的启
迪和深刻的反思。 

  
 
  
  米公祠在襄樊的土地上,已经经历了40多个春秋,它经过了米芾后人一代又一代的努
力,也度过了一次又一次劫难,才有了今天这样的规模。 

  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政治家或名人生长的地方都会成为凝集后人,传承文化的所在
地,落叶归根,认祖归宗的祖籍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也可以说明为什
么米芾大半生宦海沉浮远离故土,却又时时自称米襄阳,尽管他死后被葬在了镇江,但他
的后人仍百出不离其根,最终回到了襄阳,并且把米公祠视为自己的祖庙。 

  今天的米公祠已经成为襄樊市的一处名胜,因为她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遗存和
园林艺术的杰作,这里有飞檐重阁的殿堂,风格迥异的庭院,波澜不惊的湖水,和米芾深
爱的怪石。这意境再现了米芾当年诗句中的描述:“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
” 

  在米公祠里的重要建筑宝翰珍藏里,那珍贵的古人墨迹,和米芾存世极少的书法,已
成为研究米芾的学者和书法艺术家心中神圣的殿堂。 

  米芾的时代距今天已经900多年了,但是当人们走近这些作品时,仍会强烈的感受到他
的活跃的生命力和从不安分的性情。在这里人们看到的是不朽的艺术和一个大师的传奇。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9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