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十堰]《张三丰与武当山》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hu May 13 08:37:13 2004)


  “功夫”是中国人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抗争中,在与命运的较量中,总结、演练出的种
种生存、搏击的精华。中国“功夫”源远流长,北有少林,南有武当。武当内家拳是一种
什么样的功夫?张三丰又是谁?太极拳,刚柔相济,阴阳相生,它和道教文化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就上武当领教一下武当“功夫”的玄机。 

  赵:观众朋友您好,这里是《走遍中国》,今天到我们演播室做客的嘉宾是湖北省武
当文化研究中心的杨立志先生。杨先生您好! 

  赵:杨先生,我们知道武当山是一座道教名山,它不仅风光秀美,而且还是武当武术
的发祥地。 

  杨:对,在武当山修炼的道士很多,像在汉代在宋代一直到明代,我们知道的太极拳
创始人张三丰,就曾经在武当山修建了20多年。道教传说的“真武大帝”也是在武当山修
炼的。 

  赵:张三丰还是太极拳的创始人。您提到张三丰,实际上在很多的影视作品里面都有
关于张三丰的描述。比如说像金庸先生作品里面,就有张三丰方面的内容,关于张三丰的
内容。那么我想问问您张三丰真有其人吗? 

  杨:我认为张三丰是真有其人,因为在《明史》里有张三丰的传记,它写的张三丰生
活的年代,在元朝末年明朝永乐15年。明朝永乐年间,包括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曾
经派过很多大臣,在全国各地寻找张三丰,并且也下了很多的圣旨,来召见张三丰。虽然
皇帝没有见到张三丰,但是张三丰创造的太极拳,却流传到了全国各地,而且到现在,太
极拳也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武当功夫。 

  赵:一提到中国功夫,应当说不仅会引起中国人的共鸣,也会引起很多外国朋友的共
鸣。现在就有很多的外国朋友,在学习中国的太极拳。所以也掀起了一股中国武术热,我
想这也是我们大家非常喜欢金庸先生作品的原因之一。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让人听起来如醉如痴,无论是张三丰,还是全真派在他的笔下都
是武林中的英雄豪杰。但是至今,他老人家也没能如愿上过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明朝时,道教发展到鼎盛时期,武
当山的名声,虽五岳而不能及。一时间,天下之大,群山之雄,为武当至尊,所以有大岳
武当之称。 

  在幽幽的山谷中,在涓涓的溪流旁,大自然给人以极大的诱惑。道家主张清静无为,
无为而有大为。早在张三丰之前,道士们就把古代胎息、吐纳、导引、辟谷等养生术引进
了武当山,开始了对生命科学的积极探索。 

  
 
  
  相传真武大帝曾在此悟道飞升,春秋时期老子和他的弟子们也在这里修道,明代的张
三丰、李时珍都在武当山研习道法和武功。 

  “我命在我,不在天地”,这是道家对生命的认识。张三丰他凭着自身的悟识,凭着
对大自然的体味,全身心地融入其中,让本来寂寞枯燥的悟道变得灵活而充满生机。 

  从张三丰开始,武术,这一生命在运动中顽强存活的方式,在武当山这块灵山宝地中
得到了发扬光大。 

  今天的武当功夫,师承张三丰,早已扬名天下,更走进了经典小说和影视屏幕,成为
了文学艺术作品绝佳描写对象。然而,要想体味真正的武当功夫,把握现实与艺术的区别
,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领悟到的。 

  据这位道长说,太极拳中的进、守就是技击阴阳的体现,而在张三丰创立的所有养生
术中,都有阴和阳的辩证关系。在电影中,我们经常会看见跳跃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是十
分夸张的,还有一些是突掌,隔了很远,还没有挨着人,就可以打倒,这种在内家拳很实
在的工夫里,是很难见到的。 

  这位学员在武当山已经学习武术有3年了,据他的感受是电影和现实差距很大,电影中
对武术都有些夸张,他说:像电视上面都是飞来飞去的,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人在练武
之后,反应要比平常人块,他的经验就是勤学苦练。 

  赵:看来影视、小说中的功夫和现实中的武术还是有差别的。我们说的武当武术我想
问问您,它与道教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杨:道教认为:万物起源于自然,道教讲道法自然,那么道法自然是讲道存在于自然
。太极拳也讲拳法自然,太极就是道,拳法自然就是说练拳的时候要顺应自然,强调心平
气和,不要用蛮力,中国功夫是一种生存的本领,太极拳和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密
切的关系。 

  赵:中国功夫我们都知道是南有武当,北有少林,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杨:一般来说,北方少林派注重腿法,它踢腿很厉害,叫“南拳北腿”。它除了练腿
法以外,它的内功也很重要,叫“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而武当山的内家拳,主要
是和道教文化有关系,它强调的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功夫。 

  赵:现在武当山的道士们还练功吗? 

  与文学作品不同的是,张三丰创立的以太极拳为核心的武当功法,更重视对生命、生
存的探索。他所有的依据都是来自于大自然。 

  张三丰是在观察了鹰蛇相斗后创立太极拳的,他认为蛇在攻防之时采取的姿态非常形
象地演示出内家功夫的真谛: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辩位于尺寸毫匣,制敌于擒扑封闭。 


  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完全是遵从了老子在《道德经》里阐述的“柔刚 、静动、 曲直
” 的矛盾辩证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告诉了我们如何御敌,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的
道理。 

  “功夫”是中国人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抗争中,在与命运的较量中,总结、演练出的种
种生存、搏击的精华。 

  武当武术,是道家在生命探索中产生的光辉结晶,是修身养性的动功技术,演化成手战
之道的结果。如今在武当山,武术学校、武术馆比比皆是,老师们在教学生门武功的同时
,也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学习张三丰的太极拳,就是要通过对生理与机能的锻炼,来达到
身心、意志和道德方面的提高。 

  在武当派拳论中有这样的精辟论述:"以气为源,以桩为本,动静结合,守中用中,无
微不至,无坚不摧"。张三丰主张,太极拳神韵超然、体用兼备。它体现出道家清净自然,
动如抽丝,静如山岳的修炼方法。创出武当武术以其松沉自然,外柔内刚,行功走架,如
行云流水,连绵不绝的独特风格。 

  赵:听了这老先生的话,我想他要表达的意思是说张三丰创立太极拳还在,他的道家
养生功法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三丰没有死,还在。 

  杨: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它是在道家养生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张三丰曾经说过
:我创立这个拳,不是为了技击,不是为了打人,而是为了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身
体健康。所以说,创造这个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养生健身。 

  赵:您提到这个健身养生,让我想到药学家李时珍,他就是湖北人,他的足迹遍及了
整个武当山。我记得在他的《本草纲目》里面收录的武当山的药材就有400多种。 

  杨:对,道教有个说法,民间有个说法:就是“十道九医”。武当山有很多道士,他
们都懂医药之术,就是张三丰,传说他也非常精通医道。他曾经为明成祖朱棣,还有好多
老百姓治过病。据说他身上所披的蓑衣草为人治病就很灵验。 

  赵:不过,武当山山高路远,在武当山采药,我觉得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 

  多少年来,人们就是沿着这条古神道上下武当山的,他们在山上,感受着天地的灵气
,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 

  由于这里地貌、地形的特征,形成了武当山丰富的局地小气候,各类南北方的植物在
这里都能得到很好的生长,据1985年的普查,武当山的药材实际上有617种。这里丰富的水
资源孕育了茂密的森林和动植物的多样性。 

  道家万物法自然的辩证观点,和阴阳平衡,动静相生的理念,影响了一代武林宗师张
三丰。同样也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武当山人。 

  面对云云苍生和自身艰难的经历,人们冥思苦想,挣扎着寻找人生的真谛,道士们把
习武健身作为必修的科目,在道语理的辩证中,在灵与肉的挣扎里,他们感悟着世界,在
修道与探索的过程中,在运动与创造的追求里,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武当山人从张三丰太极转换、阴阳互补的原理出发,喜爱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就连
这里的乌鸦也被人们看成是“报忧不报喜”的神鸟,他们认为:只有看到了“忧”,才能
迎来“喜”。这是道家“天人合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张三丰太极理论认为:道法自然、太极出于无极。在武当山修道的人们认为:只有使
用最原始的生产工具,采药、制药,才不会给病人带来副作用。 

  道士们就是这样,凭着一把草药,一根银针,走遍了武当山的山山水水,治病救人。
 

  在武当山有个黄龙洞,听说过去来这里看病是“两头不见人”的。道人们为了潜心修
炼,不被他人打扰,往往躲进深山,然而他们的“高超的医道”却又总是青山遮不住。于
是他们就采用诸如“悬丝诊脉”看病、“高崖放篮”发药等方法,为患者服务。这样既体
现道士们的高深莫测,又能做到悬壶济世,拯救患者。 

  至今黄龙洞山脚下的黄龙亭中还保留着“天下驰名”的扁牌呢。 

  赵:杨先生,我想问您这样一个问题,一些老中医说:道家讲究“性命双修”。性命
双修怎么理解? 

  杨:“性命双修”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一个道家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修炼的实践问
题。我们一般所说的“修命”主要是指修炼我们的身体,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比如说:炼
精化气、炼气还神、炼神还虚,这样一个过程。而所谓“修性”主要是指的道德的修养,
怎么样来排除各种的私欲杂念。道士们到深山去修炼,这是一个办法,道士们听道教音乐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洪涛,你听过道教音乐吗? 

  
 
  
  赵:道教音乐我没听过。不过我觉得您提到这个修身养性,这音乐应该是可以帮助人
修身养性,而且对身心健康都是有帮助的,所以现在还有一种音乐疗法。 

  杨:对。古代的道士们,他们也都精通音乐。张三丰他本人,据历史记载,他是琴棋
书画,样样精通。他还非常喜欢唱鱼鼓,那么这种鱼鼓的唱词在道经里也有很多流传。张
三丰的弟子丘玄清,还把武当山的道教音乐带到了当时的明朝朝廷里面去,丘玄清担任过
朝廷的太常寺卿这个官职,太常寺是干什么的呢?它主要是为朝廷祭祀礼仪,负责整个全
盘的过程,当然也包括了音乐。 

  赵:我想,在武当山这样一个道教圣地,我们是可以通过道教音乐以了解到很多古老
的文化信息。 

  在记录张三丰事迹的《云水集》中有一首《悠悠歌》,歌中唱道:"悠悠歌,悠悠歌。
四十八岁空消磨,人生寿命能几何!株守恒山十六载,燕赵往来成逝波。到不如携琴剑,
整笠蓑,东走蓬莱唱道歌。" 

  可以想象,张三丰当年携琴带剑云游天下的情景,他把武术与音乐作为一生的追求。
 

  武当山作为一座道教名山,香火依然,那历经沧桑的宫观,悠扬的道家音乐,丰富的
神话传说,连同那些行侠仗义的英雄豪杰,都给我们后人留下了真实难忘的故事。道家音
乐体现了一个“静”字,真正的武当功夫体现在心境的较量上,就像这盘围棋,即可以争
伐在棋盘之上,又可以玩味在谋略之中,动静相生,变化无穷。 

  武当山的道教音乐是一种皇家宫廷音乐,它所进行的法事活动,是一种人神沟通的仪
式。道士们认为企福避灾,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人力所不及的事情,都能可以通过这
种形式,求的神的威力,而得以实现。 

  张三丰喜爱的道教音乐是一种调节阴阳平衡的工具。音乐可以使长期生活在内外清虚
环境中的人们,心神宁静,少病长寿,还能帮助人们在打坐、修炼时,排除杂念,凝神固气
,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 

  如果你是一个知音,你就会从这些音乐中听出空灵虚幻的韵律,听出生命延革的节奏
,听出一个新的世界。 

  赵:听道教音乐真的是有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我们今天这一集节目带观众朋友走了
武当山,武当山的武术可以说是让人眼花缭乱,武当山的音乐、武当山的道教更是中华文
化的精髓。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