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晚上站庆喽),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合肥]科大有个少年班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y  7 11:23:06 2004), 站内信件


  25年前,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科技大学,招收了一批少年大学生,他们中年龄最
小的学员只有11岁.从那时开始,每年都有几十位智力超常的少年进入这所大学的少年班学
习.今年九月,第27期学员刚刚入校. 

  科大校园里这栋不起眼的小楼就是少年班的教研楼,从这里进进出出的,都是年龄比
同年级的学生小三、四岁的少年大学生。穿红色上衣的李兆凯十四岁半,是今年惟一从合
肥市考入少年班的学员,也是少年班新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读完高一后,李兆凯用70天
的暑假自学了高中二年级的全部课程,暑假后直接进入三年级复习高考,以高于重点院校
录取分数线十几分的成绩参加了科技大学的复试,并最终成为少年班55名新学员中的一员
。 

  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园分为东、西、北三个区,刚来学校的李兆凯只是对少年班所在的
东区环境有所了解,在这个区有两个学生食堂,他喜欢去离宿舍近的小食堂吃饭。也许是
因为年龄小,在不太熟悉的新环境里,李兆凯显得有些胆怯,有同学在的时候,他就会放
松许多。 

  和其他学生一样,少年班的学员也是五个人一间宿舍。由于是新生,班主任代镭每周
都会来学员宿舍三、四次,看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解决。 

  从2000年开始,中国科技大学每年都会从新生中挑选几十人组成“零零班”,这个班
的学生和少年班的学员一起学习、一起住宿。和李兆凯同宿舍的,就有两位比他大几岁的
“零零班”新生。 年龄,也成为师生们谈论的话题。 

  课外时间,李兆凯喜欢听音乐,羽泉组合新出的专辑是他最近常听的。考少年班,并
没有让李兆凯感到太大压力。 

  从少年班学员宿舍走廊的窗户往外看,是学校的足球场,听到足球队训练或比赛的声
音,李兆凯和同学们就会跑到窗边看. 

  李兆凯的家,在合肥市郊区的三河镇,这是他上大学后第一次用周末的时间回家。从
校门口坐车,大约四十分钟就到了三河镇。 

  李兆凯的父母都是镇里三河医院的医生,由于工作忙,两岁半的时候李兆凯就被送进
了幼儿园。没多久,上了一年级. 

  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李兆凯都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12岁,同龄的孩子小学
才毕业,李兆凯就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合肥市的重点高中。 

  按照中国科技大学对少年班学员的培养制度,李兆凯和同学们要一起学习一年数学、
物理等基础课,到了二年级,又大了一岁的他们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全校范围内
选择专业。不知道一年后,李兆凯将有怎样的选择。 

  1978年3月8日,中国科技大学首期少年班学员正式入校学习,他们共有二十一人. 

  从1978年到2003年,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招收了二十七期学员,共999名优秀少年大学生
,他们中777人已经毕业,222人在读.在毕业了的二十二期学员中,80%被录取为国内外研究生
,其中第四期少年班学员全部考上研究生,三分之一毕业生已经获得博士学位. 

  少年班创造了中国教育界的一系列之最: 

  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谢炎波 陈磊 11岁 

  年龄最小的研究生 谢炎波 15岁 

  最年轻的博士 谢炎波 23岁 

  最年轻的副教授 陈永聪 26岁 

  最年轻的教授 陈永聪 30岁 

  大学二年级分科,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物理\电子等专业,周逸峰(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
博士生导师)却选择当时的冷门学科生物作为自己的专业。 

  在专业选择上,周逸峰还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和小时候一样,他对自己的选择始终
非常自信。 

  1991年,周逸峰获得上海生物所博士学位,33岁,成为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从1990年
到现在,他一直在从事灵长类动物视觉神经衰老机制的研究,今年5月2日,美国《科学》
杂志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世界生物界引起了轰动。 

  因为是中美合作项目,周逸峰曾经于1994年和2001年两次去美国做研究,每次时间长
达半年多,但是从去年开始,他在美国犹它大学医学院的合作伙伴、当年自己的博士生导
师莱文索先生开始到中国来做研究,周逸峰认为,这种变化是中国的实验室和自己研究能
力增强的一种表现。 

  在周逸峰办公室的电脑里,保存着几张他认为记录了自己人生重要经历的照片,有他
和导师的合影,青年时期在实验室的工作照,也有他和自己学生的合影,当然也有他从事
生物学研究的起点——在科大少年班时的照片。 

  40岁,已经站在世界生物学课题研究前沿的周逸峰,对自己的人生还有更大期望。 


  今年9月2日,是中国科技大学建校40周年纪念日,在重新布置的校史陈列馆右侧墙壁
上,挂着一张少年班前六期学员的合影照片,几位前来参加校庆的少年班毕业生,在这张
照片前寻找少年时的自己和伙伴的身影。 

  在陈列馆里,他们还意外发现了大家都很熟悉的、首届少年班优秀毕业生、微软亚洲
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博士生导师)在
少年班读书时的成绩单。 

  从第二年到十六岁大学毕业,张亚勤几乎都保持了数学满分的优异成绩。23岁,他获
得美国乔治 华盛顿大学电器工程博士学位。1997年,年仅31岁的张亚勤成为美国电子工程
协会一百年来最年轻的院士。1998年,32岁的他获美国电子工程师荣誉学会授予的“杰出
青年电子工程师奖”。 

  1999年,33岁的张亚勤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任首席科学家,在他的带领下,有关计算
机动画技术在游戏软件中的应用等前沿科研课题,正在逐步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们为25年来中国科技大学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骄傲同时也感谢中国科技大学为培养少
年大学生所做出的贡献。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