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莆田]《莆田人的春节》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ue May 18 13:11:29 2004)
每到中国的农历新年,也就是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是我们中国人最快乐的日子。“
爆竹声中辞旧岁”,一家人坐在一起,包着寓意团圆的饺子,家庭情感在这些温馨的气氛
里得到了联系和强化,当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沉浸在节日的温情脉脉里的时候,在福建省的莆
田市,这两天却是安安静静的,一点过节的迹象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莆田最热闹的时候是在农历正月初四到初五,这两天,就相当于中国内地的大年三十
和正月初一。在初四这一天,家家都要包用糯米粉为原料的红团,它的含义相当于内地的
饺子: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圆圆的形状寓意着家庭团圆。在初五早上这一天,家家才开始
燃放鞭炮,开始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帖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
两边。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
必须要遵守的,否则会有不吉利的嫌疑。但莆田的春联也是和内地大不一样,全都要在红
纸顶上加上一道白色的镶边,这又是为什么呢?
中华民族尊重自己的祖先,人们会遵守祖先遗留下来的各种风俗习惯,也许几千年都
不会变化。但是在莆田,在300多年前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故,导致了春节风俗的改变,这
就是来自海上的日本浪人倭寇的入侵。
那一年,倭寇入侵到莆田一带盘踞了几个月,大开杀戒。一直到中国的抗倭名将戚继
光从浙江赶来,才赶走了他们。这时已经是次年的大年初一了,在山上避难的人们陆续返
家后,哪里还有心思过年?
现在莆田人过春节的日期就从那时改变了。初一初二,是当年倭寇之乱中逃难的人们
回家悼念亲人的日子,所以不仅不过节,也不让串门。初三和初四日,人们开始张罗过节
的各项物品,贴春联,买鞭炮,准备重新过年。初五日,人们才像内地的大年初一一样,
各家各户串门走访,回忆过去的历史,联络乡邻的感情,畅谈未来的希望。莆田人过春节
的新习俗铭刻着他们惨痛的历史记忆。莆田的白头春联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过去莆田
人世世代代也是在门上贴红春联。在嘉靖年间的这场大屠杀以后,为了表示对死去的亲人
的悼念,人们在红春联的头上加上了一条表示哀痛的白额。
元宵节是中国人春节以后紧接着的又一个大节,它的日期在正月的十五日。可是莆田
人从正月初六就开始了他们长达20多天的元宵节活动了。元宵节有两个主要的节目:一个
是吃元宵,一个是观灯,莆田人把这两项内容都变成了大规模的狂欢。
莆田人的灯至今还保持着这种古代宫灯的形状。在莆田,元宵节的灯跟内地截然不同
。人们不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灯,而是大家要抬灯巡游的。据推测可能是因为这里古代
地广人稀,中原移民来到这里以后,发现把灯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来观看的人会很少,
所以他们想出了抬灯巡游的办法。巡游的路线往往会很远,有时包括好几个山头或村寨。
也许这是古代中原移民向当地原住民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吧。
莆田的元宵宴仪式证实了我们的这种推测。和中原地区一家一户吃元宵的方式不一样
,莆田人的吃元宵是几个村寨间的一项盛大的交往仪式。
路线准备完毕后,元宵节巡游也就开始了,一般是几个村寨的人共同集合到社区的公
庙里头,从这里出发,开始了到各个村寨的巡游。队伍中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公司职员,
也有在工厂里做工的工人,今天都放下了自己手头的工作,汇聚到一起,来参加这盛大的
节日庆典。巡游的范围一般是沿着几个村寨的地界绕行一圈。行走的路线并不总是平坦的
,有时故意绕开大路,含有克服困难的意思在里头,无论这条菩萨指定的路线多么难走,
也必须遵照执行。在元宵节巡游仪式的中间,经过的村寨要用大锅准备好许多元宵,供大
家在休息的时候食用。游行的队伍欢欢喜喜在一起吃元宵,看起来就像和和睦睦的大家庭
一样。
跳棕轿是莆田特有的一种神秘的元宵节风俗和仪式,一般会和游灯,莆仙戏等喜庆节
目同时举行。在莆田的乡村,跳棕轿的仪式是非常隆重的,几乎是家家户户必须参加的全
民活动。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小伙子们打着赤脚,抬着7到9只棕轿,围着火堆穿插跳舞,
这赤脚等一会是要从火堆上踩过去的。为了能够安全踩过火堆,他们事先要绕着火堆进行
身体和精神上的准备。跳棕轿仪式的高潮是用脚蹈火,它表现了莆田人的豪气和勇敢的精
神。
当二十多天热闹的元宵节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就会有社区内一个大的公庙牵头,举
行最后的高潮活动文艺踩街。它是把莆田各种特有的民间乐器都集中在一起进行的文艺巡
游,是在一个大范围的文艺联欢活动。站在花车上的小学生扮演出一些戏剧人物和历史英
雄人物的形象,颇有些仙风道骨。他们还扮演一些当代的英雄模范人物,如航天英雄杨利
伟和取得世界冠军为国争光的中国女排等人物形象,表现了人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国家
,对生活的热爱。
相传,在抗倭英雄戚继光重创倭寇的林墩战役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叫曹大金的部
将,奉命在莆田这个叫“迎仙寨”的地方拦截逃敌,就在身负重伤的关键时刻,他擂起庙
里祭祀用的社鼓,鼓励战士奋勇杀敌。附近的乡亲们听到鼓声后,也纷纷赶来助战,终于
消灭了这股倭寇。后来莆田人为了纪念这次战斗,就把庙里的锣鼓作为一种娱乐活动,逐
渐发展起来。
莆田的车鼓在大约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表演方式。大概是
因为莆田的节日活动往往伴随着规模盛大的游行的缘故吧,他们一般是把指挥表演的大鼓
放在一辆平板车上,边推边走,在行进中指挥队列的表演和音乐的节奏,“车鼓”的名称
也就由此得来了。又由于这车鼓起源于战争,所以在过去一般是由男子来表演的,各个村
的车鼓队还经常举行挑战赛,他们叫做“斗鼓”。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和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许多农村妇女
也纷纷组成了车鼓队,与男子一较高低。在女子车鼓的发展过程中,她们又把公庙里的花
伞加进车鼓表演,使它更加生动好看。近年来,女子车鼓队已经遍及莆田的乡村,她们又
新发展出了许多舞蹈动作,使车鼓表演在男子的阳刚之气外,又增添了女性的英姿。
莆田人的春节,既丰富热闹,又生动有趣。既有从过去流传下来的古代中原人纯真的
快乐,又有结合当地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一些变异,还有着莆田人独特的历史遭遇所铭刻下
的情感记忆。在莆田过春节,不仅可以领略到新奇和惊喜,更能感受到历史悠久的中华文
明的博大和丰富。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6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