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Ηermit∵(FΟΤ),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泉州]悠远的回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Apr 6 04:49:12 2005), 转信
泉州南音的艺术魅力有一种广施天下的容量,她并不只对本乡本土的人们给予惠泽;作为一个古老的乐种,她被誉为一部活的古代音乐史;作为一种现实的音乐生活,她以旺盛的生命力存活于民间的沃土之中。今天就让我们和您一起去寻访被誉为“华夏传统音乐活化石”的古老乐种泉州南音。这是一座充满了宁静与安逸的城市。
宽容地接纳与广泛的包容是这座城市的品格.她既温和,又执拗;既尊重传统又不排斥外来的文明。泉州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庙——开元寺始建于唐代垂拱二年,一千三百多年以来,在晨钟暮鼓之中,历经人间沧海桑田的变迁, 在气势恢弘的大雄宝殿横梁的斗拱上,雕饰着二十四尊身披羽翼色彩斑斓,体态轻盈宛若飞天之势的精美造像。
她们手持琵琶、洞箫、三弦、拍板和二弦等乐器,仿佛是一边演奏着美妙的乐曲,一边纷纷从九天之外腾云而至。
这如闻其声,如见其舞的场面所发出的是什么样的声音?这难道是一场音乐会吗?它们究竟在演奏什么样的音乐呢?
这就是发源于泉州一带,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古老乐种——南音。
南音旧时在泉州又被称为“弦管”,我们看到的就是泉州南音最常见的一种演出形式,它又被称为上四管。
这曼声清歌的袅袅乐音似乎让人们领略到了古乐悠远的回声。
王大浩,泉州惟一的南音专业团体,南音乐团的演奏员,是一名典型的南音人。自幼受到南音的熏陶,擅长洞箫的演奏。他不仅能制作南音洞箫,还利用业余时间开两家乐器店。南音所使用的琵琶是曲项琵琶,它最早是在东晋时期由波斯经新疆、甘肃一带传入我国的。它的演奏方法与弹奏姿态与开元寺大雄宝殿飞天乐伎和敦煌壁画中的描绘极为相似。 而横抱琵琶的弹奏姿态由魏晋历经隋唐,一直延续到了五代时期。
在这幅北宋时期的雕砖中,琵琶凤眼的位置和今天的南音琵琶大致相同。
五代时期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有曲项四弦琵琶和拍板这两件乐器。
这就是拍板,又叫檀板,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打击乐器。
目前,只有南音这古老的乐种还在使用它。
泉州南音使用的洞箫称作南音洞箫。因它的长度与宋、元之后,特别是明、清两代官造尺的一尺八寸相吻合又被称作尺八。
南音洞箫,是一件古老、珍贵的传统吹管乐器。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只流行于闽南、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华人华侨居住的地区。
洞箫音质好坏,取决于它的制作工艺和选材,目前,只有泉州、晋江等少数地区和台湾有人能够制作。
王大浩告诉我们,要制作一把好的南音洞箫最重要的是先要找到一根好的竹子。
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制作过程,王大浩告诉我们:“真正的洞箫制作过程是极为复杂和严格的,一把好的洞箫价值一般都在5、6千元以上。
我们从魏晋出土的陶俑,包括古代从魏晋一直到隋唐的壁画里,包括大家看很多有名的像《韩熙载夜宴图》这样的图画里,它的琵琶,它的尺八,它的拍板,就是和南音现在的所使用的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从乐器上,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南音是非常古老的,我个人认为,在唐以后,五代的时候形成的应该说比较可靠。
这是东石镇南音社正在进行的一场祭拜郎君的仪式。
祭郎君是泉州南音馆、阁中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郎君,是指五代时期后蜀的亡国之君孟昶,他精晓音律,善作词曲,历代民间艺人对他都十分尊崇。不知从何时起被南音社团奉作先师乐神。 晋江深沪镇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经有了弦馆组织。而御宾南音社则是一个有着370多年历史的南音社团。 在这个古老的南音社中保存着一把有着两三百年历史的南音琵琶。因其在声音清澈明响亮如顽石迸裂,被称为“裂石”。 清朝末年,裂石的主人因年事已高不能再弹奏此琴了。而御宾社中的另一位琵琶高手对此琴心仪已久,多次上门以求相让,却都被裂石的主人婉言拒绝。羞怒之下,他背井离乡走遍泉南各地,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觅到了一把音质出众的琵琶。欣喜之中,他为这把琵琶取名“赛裂石”。
然而,“赛裂石”的声音依然赶不上“裂石”。这近于残酷的现实给了这位爱琴如命的南音人致命的一击。物换星移,几经辗转。“裂石”和“赛裂石”都幸运地回到了御宾南音社中。
今天,它们依然在用琴声诉说,诉说着在岁月的流逝中南音弦友的悲欢离合。
泉州南音是被称为“雅集型”的传统音乐。她有着严格稳定的师承关系,在演出方式和曲目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南音爱好者称作南音子弟,他们互称“弦友”,只要有几位弦友相聚,即可组成南音社团,他们大多有着共同的音乐需要和惜护传统文化的热情。正是因为有了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传承方式和演唱规制,有了广大南音的爱好者的执著,更有了文化、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重视,才使福建南音这一古老乐种延绵不断,发扬光大。流水不腐,百川归海。传统就像是一条河流,流过千年岁月却依然奔腾不息,而古老的南音就像是这条大河中的一朵绚丽的浪花。她饱含着源头的活水;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