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见牛思齐|我就不信了,戒!(),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宁德] 线舞雄狮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r 13 22:14:18 2006), 转信
这里的线狮特别神奇,不由人舞动而是用线绳抽拉,有人说这里是线狮的发祥地。
线狮展示着霍童人对先祖的崇拜、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让我们走进宁德霍童镇,去感受究竟为什么霍童人有着剪不断的线狮情结?
当我们摄制组走进宁德霍童镇,恰逢那里一年一度的二月灯节。在灯会上我们发现了一种民间艺术的绝活——线狮。
这在全国各地几乎没有见过的线狮表演,使我们不禁心生疑问:难道这里就是二月灯节和线狮的发祥地吗?
我们的探寻之路是从霍童山下的古代隧道开始的。这位陪同我们寻访线狮的杨良辉先生是镇政府的领导,他经常深入民间调查并查阅史书,是位民俗专家。他向我们讲述了霍童线狮与二月灯节和灯节创始人黄鞠的故事。
那么黄鞠究竟是位什么样的人物呢?翻阅了黄氏家谱,我们才恍然大悟。
在一千多年前的隋代,一个风雨飘摇的日子,谏议大夫黄鞠的父亲劝隋炀帝以农为本,结果被关进大牢。父亲对来探监的黄鞠说,你们21个兄弟要赶快分散到全国各地避难。于是黄鞠从河南举家来到了福建宁德的霍童镇。比黄鞠早来这里落户的姑丈朱福,将自己的一片土地让给了黄鞠居住。
黄鞠见这一片土地虽然紧挨着霍童溪,但因溪水的水位较低,很多田地得不到灌溉,于是大兴水利,开山凿洞。由于工程艰难,工期长,以致两个帮助他施工的女儿丹鸾和碧凤一辈子没有出嫁。在大家的努力下,黄鞠终于把高山的清泉引到了各家门口,不仅老百姓有了生活用水,而且万亩良田得到了灌溉,富足了一方的百姓。如今无论是从什么地方迁徙到霍童的居民,年年都要祭拜黄鞠。
从此农历二月初成为霍童人一年一度的节日。灯会上,老百姓不仅能看到大戏,还能看到纸扎、踩高跷等许多民俗表演,由此形成了踩街的风俗。但在踩街的活动中,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线狮的表演呢?它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霍童的民间戏曲中有这样的描述,古时候,孩子看上了窗户上的木雕狮子,想摘下来玩,父母就用棉布做成的小狮子逗他笑。为了让孩子玩得更有趣,父母还在太师椅上绑上绳子牵动狮子跳跃。后来这种儿童游戏就成了线狮的雏形。但线狮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民俗学家却另有说法。
在二月灯会上有许多精彩的节目,比如有传统的舞龙、武松打虎、柳毅传书等各种纸扎的戏曲节目,还有线拉蜂猴。
但为什么惟独线狮常演不衰,成为霍童独特的民间艺术而声名远播呢?
我们发现在霍童人的生活中似乎到处都能看到狮子的形象。
在道观鹤林宫门前我们发现了两只镇邪的狮子。民俗学家认为,老百姓的这种狮子能避邪的思想,深受道教的影响。
在霍童山上,我们发现霍童人为开山鼻祖黄鞠立的塑像,在黄鞠塑像俯视下的双峰书室门前,我们看到了一对威武雄壮的狮子。在儒教里面,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霍童人认为它也是一种避邪的吉祥物。双峰书室的大殿中,立着儒教的创始人孔子的塑像。
每年在纪念先祖黄鞠的日子里,人们都没有忘记到文昌阁祭拜儒教圣人。老人们说,二月灯节正是儒家忠义思想的证明,人们信守祖先黄鞠对朱福的诺言,年年请他回来看线狮,千年不变。
为什么千百年来线狮能伴随着霍童人,走过漫长的历史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霍童人家,走进霍童人的日常生活。
当我们驱车来到霍童人的母亲河霍童溪畔,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的码头,码头上面有一块古时候遗留下来的石碑。上面写着:厘头馆该路一派场所,不许堆积秽物,违者公罚,绝不殉情。什么是厘头馆?据说是古代朝廷征税的地方。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设厘头馆?在镇上的古宅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块木雕,它描绘着霍童昔日繁华的景象。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今天黄氏家族的男人们格外地忙碌,就像年年过灯节一样,又在忙着制作线狮了。在制作线狮的人群中,年岁最大、制作技术最高的,当数这位80岁的黄尚颂先生。他向我们讲述了当年他们为什么能坚持年年表演线狮?
因为有了这些财力的支持,千百年来黄家的线狮,才能年年制作,年年表演,经久不衰。
在公元1560年,日本倭寇占据宁德、烧杀掠夺,名将戚继光率军一举歼灭了倭寇。在收复宁德的时候,村民们为了欢庆胜利,各展技能,在这期间,黄家线狮也大显身手。
当年有许多人一边吃着光饼一边欣赏线狮。就是在今天的灯会上,依然能看到这种情景。光饼就是以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名字来命名的。至今在霍童的街里仍能看到制作光饼的情景。光饼中间的圆洞,就是为了把饼串连起来,让战士们上战场打倭寇时吃起来方便。
自古以来,当线狮飞进街道两边的店铺、扫下货架上的商品时,店铺老板不但不生气,反而大放鞭炮表示赞扬。这样生龙活虎的线狮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这是黄氏家族正在用毛竹扎线狮的骨架,然后再在骨架上一层层地糊上棉纸,包上棉布。这位组织制作线狮的黄振泰先生,为什么把毛线结成一条一条的呢?等把它们缝到狮子身上就可以看出来了,这是狮子身上的毛。黄振泰先生原来是霍童镇邮电分局的局长,几十年来,他一直用业余时间带领黄氏家族的人们制作和表演线狮。
线狮的制作技术不轻易外传,表演是不是也有不能外传的诀窍呢?我们来到了他们的彩排现场。我们发现中间这只70斤重的母狮,仅在头上就系着5根线绳,加上系在腿部、尾部的线绳,一共有10根,分别由6个人控制。两边30斤重的小狮子也各有4根线、各由2个人控制。为了能抓牢线绳,每根绳上都绑了一个木把。
当我们和他们边学边舞线狮的时候才体会到,一个人左右手互相配合已经不容易,再和其他人协调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要使大家共同舞好一只线狮,需要有长时间的磨合与默契,同时还得有很好的腰腿功夫。如今这些诀窍几乎人人皆知了。
这是黄氏家族的宗祠,(每年他们都在这里祭拜先祖。)我们有幸在这个地方看到了黄家人平日的武术训练。据说舞狮人必须有武术功底,他才能把线狮舞得很好。霍童人练的南拳古已有之,像线狮一样历史悠久,不轻易外传。在陈家大院我们也看到了舞狮人练拳的身影。南拳是舞狮人必练的武功,抽拉线绳的动作犹如美化的南拳。舞狮的人个个体格健壮,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练了南拳吗?舞狮本身也能强身健体吗?
也许正是因为舞狮人有了这种强健的体魄和潇洒的身姿,他们才在舞狮的时候吸引了许多少女的目光。这位种茶的农民名叫黄振巧,也是个舞狮人,他就有一段因舞狮而引发的浪漫的爱情故事。
如今他们有了一双儿女,生活虽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儿子对舞狮的爸爸非常地羡慕。
十多岁的少年对线狮有这样美好的憧憬,那么它是霍童人世世代代共有的梦想吗?
当我们驱车行驶在霍童现代的大桥和古老的街巷时,我们仿佛是在历史的隧道中穿梭。
在街道旁,我们发现一家不大的礼品店,店主人陈新发在霍童是个有名的人物,他为什么这么有名呢?据说陈家的线狮年年创新的每一个奇思妙想,都是他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琢磨出来的。他的儿子也是因为舞线狮而赢得了姑娘的爱慕。如今他的小孙子又从小耳濡目染,在制作线狮的氛围中长大。
陈新发师傅对我们说,几百年前线狮身上的毛都是用破麻袋片剪成条状做成的。现在是用尼龙绳拆开后剪断做成的,这样狮子看起来更加形象逼真。随着时代的发展,制作线狮的材料也在不断地变化。
线狮的舞动,靠的是线绳在架子上来回抽拉,过去是把猪皮垫在木槽里,后来用的是木质滑轮,现在用的是铁质滑轮。究竟为什么霍童人热衷于不断地创新呢?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不断创新的绝活,霍童线狮受到国内外许多地方的邀请。1989年黄家线狮被国家旅游局邀请,在广州举行的“中国旅游艺术节”,表演了27场,观众达23万人次。1997年春节他们又被澳门邀请,巡回演出14天。许多新闻媒体报道了演出的盛况。
从1989年至今,陈家的线狮被邀请参加过福建省首届艺术节、全省民间绝活大比拼、六省一市春节电视联欢晚会等节庆艺术活动,荣获过表演一等奖,民间绝活金奖等荣誉。线狮已成为当代游客喜爱的旅游项目。
2004年陈家创新的绝活是吐春联。今年的新节目是5只狮子同台表演。这些线狮表演会不会永远传承下去呢?
这是我们在霍童江夏线狮俱乐部门前看到的情景。黄氏家族的后代们在学习舞线狮。1987年黄家人集资8万多元人民币,建起了这家俱乐部,老艺人们不断研究提高线狮的表演水平,同时重视培养下一代。
尽管现代社会里有电视、电脑和许多高科技的娱乐活动,但霍童人仍然没有失去对线狮的兴趣,这是为什么呢?
今年二月灯节的最后一天,是最热闹的一天,附近村镇的人们也都坐着汽车来到霍童。在这几万人的灯会上,霍童各个姓氏的宗族也都拿出创新的绝活参加表演竞赛。线狮已经成为各个宗族显示本族凝聚力和荣誉的特别节目。
从这热闹的踩街活动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线狮威风凛凛地从历史中舞来,又将充满自信地向无尽的未来舞去。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科技如何进步,霍童人永远热衷于参与线狮的表演,线狮永远是霍童人剪不断的情结。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