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淮安]名著在这里诞生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un May 9 21:27:59 2004)
吴承恩的出生地淮安河下镇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人们倚河淘米洗衣,悠闲自得。
很难想象出,这里在明清时期,曾经是淮北盐的重要集散地,那时的河下镇商贾云集,气
象繁盛。后来河下镇随着运河的改道而寂寥。就是在这个河下镇,明清时期就出了 55 名进
士,其中状元,榜眼,探花都有, “河下三鼎甲”一时名闻遐迩。吴承恩出生在一个由下
层官吏沦为小商人的家庭,他小时候就聪明过人,在《淮安府志》里是这样描述吴承恩的
:“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少年时代吴承恩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
乡出了名,受到乡邻们的喜爱和赏识,大家都认为他科举及第肯定不在话下。可是事实恰
恰相反,吴承恩在科举场上很不得志。在昔日的伙伴一个个早已功成名就后,他直到 45 岁
依然还是一个老秀才。
这幢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就是吴承恩的故居。由于吴承恩身后没有继承人,故居原
来的建筑已经破败不堪了,今天的吴承恩故居是 1982 年,为纪念吴承恩逝世 400 周年,
当地政府修复而成的。吴承恩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里度过,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现在的河下镇人对吴承恩是推崇备至的,都无比的自豪,然而 300 多年前的吴承恩却
由于科场失意,境遇不好,遭到了当地一些势利小人的嘲笑和讽刺。
迫于生活贫困,为了维持生计,吴承恩终于在好友的帮助下在长兴县谋了一个小官职
,但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同流合污,他不久就辞了职,返回淮安。这一年,吴承
恩已是 61 岁。
回到淮安后,吴承恩越发的清高孤傲,一度甚至有当隐士的想法。在养养花草、作作
诗之余,吴承恩继续他的神话小说的创作,《西游记》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在吴承恩生活的那个时代,对于世道再有不满,也没有地方去议论,去发泄,因此吴
承恩就借助《西游记》里的神话人物去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他
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理想。
《西游记》以它生动的人物形象、幽默和风趣的故事以及辛辣的讽刺,从19世纪开始
,就被翻译为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西游记也被多次搬上银幕,这部动画片《大闹天宫》问世多年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
。动画片中孙悟空,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以及太白金星等人物形象都刻画的十分生动。
在明代中叶,佛道大兴,淮安也修建了大批的庙宇。据说当时淮安城内从土地祠到东
岳庙一条街上,就有十多个寺庙。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故事在淮安也是流传很广。
这给吴承恩后来整理、创作《西游记》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吴承恩小时候就经常跟随父亲遍游淮安附近的古寺丛林,听到了许多当地神奇的神话
故事。那么,《西游记》里的哪些内容与淮安地方掌故有着密切关系呢。
在百回本《西游记》里,唐僧西天取经,经过的地方大多数与实际时代、方位不太相
同。但有一处与实际地理相吻合,说的是唐僧在小雷音寺遇难时,孙悟空曾回过头来到东
土一个不太起眼的地方盱眙请一个专门收服淮河水怪的国师王菩萨。这段故事在书中完全
是个过场戏,但是,这段故事加强了《西游记》的地方色彩,盱眙离淮安很近,而且靠近
洪泽湖。这里一直就有“淮河水神”的传说。
淮安洪泽县老年大学的学员出于拯救民间文化而排演的这种古老的戏曲“青苗会”,
就是讲述大禹降“淮河水神”无支祈的故事。淮安自古就有水患,大禹降无支祈的故事,
不仅在淮安、盱眙等地有影响,在整个淮河下游一带民间也是流传很广。《西游记》中虽
然没有直接说出无支祈的名字,但书中已称之为“淮河水怪”,被一个叫国师王的菩萨收
服在盱眙一带,这足以说明吴承恩把家乡的传说融进了《西游记》里。那么,这个“淮河
水神”无支祈到底与孙悟空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它是否就是孙悟空的原型呢。
现在,大多数的人都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人吴承恩。然而,让人难以置信
的是:从明代《西游记》成书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其间三百多年,对于这本现在妇孺皆知
的名著的真正作者是谁,竟然很少有人知道。
在吴承恩生活的那个年代,像《西游记》这类志怪小说,是属于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
,也就是供乡邻、孩童消遣娱乐而已,这也与吴承恩当时没有社会地位有关,明代刻本就
不署吴承恩的名字。本世纪二十年代初鲁迅先生写了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在书中他根
据《淮安府志》等史料,精辟地论述了《西游记》为明代淮安人吴承恩所作,此后,学术
界基本就没有异说了,并在新出各种版本的《西游记》小说中,重新署上了作者“吴承恩
”的名字。
一部 <西游记> 足以让人们记住淮安,而让淮安人还引以为豪的是:另一部中国古典小
说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也写于淮安。
据史料记载,《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战乱迁居淮安的,他在旧城西门土地祠
买了一小进院落,生活写作直到去世。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年荒乱世走天涯,寻得山阳好住
家"。山阳是今天淮安楚州区的古名,虽然施耐庵当年的居所已在今天的“城市改建”中被
拆毁,但他的那首诗不仅反映了这段史实,也表达了他对淮安的深厚感情。
可是施耐庵不是淮安人,他为什么要来淮安,并在这里写成《水浒传》呢?这与淮安的
地理位置有关,淮安地处京杭大运河与淮河的交汇处,由于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因此漕
运十分发达,淮安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清朝以前,淮安是淮河漕运、盐运的中心
。为了保证朝廷税收,在明清漕运和盐运的鼎盛时期,远离京城的淮安就设置过总漕行辕
、总督行署和府衙,相当于今天三个部级单位。当时的淮安城内遍布旅店、茶馆、酒馆,
十分的热闹。经济的繁华带动了文化的繁荣,因此文人墨客常常在这里驻足停留。
除了拥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外,淮安作为江北重镇,大运河上的大都会吸引了一大批说
书艺人、戏剧作家和杂剧演员来到这里表演,切磋技艺。这也使淮安很适合施耐庵整理、
创作在淮安民间流传已久的水泊梁山好汉的故事。
据传,施耐庵在淮安写《水浒传》受宋元画家淮安人龚开的画作 <宋江三十六人画赞
> 的影响很大,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的过程中,常对着画赞琢磨人物的角色特征。
施耐庵著书,很多时候是和他的门徒商讨而成的,《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作为施
耐庵最得力的门徒,也长期住在淮安。可以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有三部都与淮安有
着密切的联系。
有的人在这里专心著书,作品流传千古,但有的人却把写小说当成是闲事,也出了名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就是如此.刘鹗,字铁云,号老残、洪都百炼生。说起刘鹗,许
多人都知道他是小说家,其实细说起来,他还是诗人,哲学家,收藏家,企业家,水利专
家,慈善家。他还因为写了一部研究甲骨文的专著 <铁云藏龟> 成为了中国研究甲骨文的
先行者。
刘鹗在淮安的故居原来是淮安漕运巡抚的故宅。刘鹗的父亲在河南当知府时就对古城
淮安很仰慕,任期结束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官员一样落叶归根回到家乡,而是在淮安购买了
宅邸, 举家定居在了淮安。
刘鹗在孩童时就兴趣广泛、广交志同道合的伙伴。生性洒脱的刘鹗在内心并不情愿像
父亲一样走仕途之路,但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多次参加乡试,结果名落孙山,他索性
专心在家攻读家藏的各种书籍,后来他拜扬州太古学派李龙川为师。在太古学派看来:“
能具菩萨心肠,即证圣贤地位。”刘鹗受太古学派的影响很深,他立志以 “养天下” 为己
任,开始了他终身为之奔波的实业救国之路。
也许刘鹗本人也没有想到,今天的人们之所以记住他的大名,并不在于他养天下的思
想和他兴办实业的经历,而在于他的晚清小说《老残游记》。《老残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
很有地位,几乎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中,都有专门的章节来介绍它。
《老残游记》对于景物的描写,在晚清小说中是十分出色的,早在民国年间,书中描
写济南风光和大明湖说书人的部分,就被选入学生国文课本,供学生阅读欣赏和学习。
刘鹗年轻时主要是在淮安度过的,他也把淮安当作自己的家乡。这种对家乡的感情也
在《老残游记》中自然的流露出来。《老残游记》主要写老残在山东的所见所闻,因而山
东的风光写得不少。但他也未放过显示家乡淮安风光的机会。在《老残游记》第七回,书
中就直接写了淮安的勺湖风光。书中还描写了老残的家,实际上就是刘鹗自己的家:刘鹗
的家当年接近勺湖,有水与勺湖相通。刘鹗去世后,刘家家境日渐衰落,房屋多数空置。
后来房屋拆的拆,卖的卖,昔日的一百四十余间房屋如今仅存不到十间,虽然我们已经无
法找到书中所描写的“海渡杯”、“秋梦轩”等生动的景致。但他对家乡淮安充满感情的
描写将会随着他的小说《老残游记》永久的留存下去。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