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淮安]周恩来的淮安岁月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un May  9 21:28:15 2004)


  我们都知道周恩来总理是淮安人,说到周恩来总理,我想很多人都会讲出一些夸赞他
的话,甚至有人说对于周恩来总理来说,不管是他自己人,还是外面的人,甚至是他的敌
人,都会对他有好感。在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时候,一家欧洲媒体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大
体的意思是说共产党的周恩来绝不是亲西方的,但是西方主流社会却非常尊敬他。我想从
上面所说的这些,足可见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和他的影响力之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王旭东:“周恩来的魅力是巨大的,这个已经是举世公认的
,普通的百姓到领袖人物都是同样的看法。现在人们有时候带着一种探索的眼光去看待周
恩来,想探究周恩来为什么有这么巨大的魅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对一个人的人格
形成当中他的早期是至关重要,他早期的环境也有他自己的特点。他的特点概括起来讲,
就是他生活在三个女性,所营造的一个家庭环境当中。恰恰在这个阶段里面,他的三个母
亲从不同的方面,对他个人的成长,他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周恩来是在一种特殊的环境里长大,除了小环境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大环境。当
时的中国社会处在封建时代的末期,而且是受到西方侵略,所以整个社会是一片动荡。在
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当中,周恩来逐步的成长起来。 

  当周恩来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这条小街叫驸马巷
。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个干侄女婿曾在巷子的一头居住过,由此便产生了驸马巷
这个名字。然而几百年过去后,真正让这条小巷子出名的是因为,位于巷子中间的这户周
家大院里的那个聪明、英俊的男孩,他日后所成就的那番大业,已远远的超过了他所有的
祖先。 

  1898年3月5日,在江苏省淮安市的这户周家大宅院里,降生了一个新的生命。据说,
当时周家的一位长辈人高兴地说:“恩惠来了,家道有兴,这孩子就叫‘恩来’吧”。 


  这个婴儿就是后来叱咤风云、举世皆知的周恩来。 

  作为周家的长子长孙,周恩来刚一步入这个世界,就肩负起了这个家族的沉重祈望。
周恩来的乳名叫“大鸾”,鸾是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家人们指望着他日后能为这个破
落的府第带来好的兆头,并能守住这份祖辈留下的房屋家产。 

  这处住宅,在当时和平民百姓比起,这个房子还是很了不起的。县太爷的房子,当时
一共有几十间,是很典型的一个官僚家庭。 

  从这座已被修复过的大宅院里,我们可以看出周恩来的家庭背景。这处住宅是周恩来
的曾祖父周光勋、周光寿两位先生在苏北仪征等地做官时,于道光十九年以260两银子共同
买下的。院内共有二十多间房子和一个大花园。然而周家以后的两代人大部分由于外出谋
生、事业不顺,所以到了周恩来他父亲这一辈人的时候,周家已处于败落的境地。 

  就在这时,还不满一周岁的周恩来又被过继给了他的一个生了重病的叔叔,目的是想
要他的这位叔叔重新振作起来,可是没过几个月,周恩来的这位叔叔就病逝了。此后,这
位婶娘陈氏夫人便将幼小的周恩来看成是自己生命的惟一寄托。 

  在这里我们还要说到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幼年的奶妈。周恩来出生时,他的生母没
有奶水,而他的婶娘也是刚过家门,没有生育过,所以此时的周家只好为周恩来又请了了
一位姓蒋的农村妇女。这样一来,幼年的周恩来就有三位母亲,在他的身边相互陪伴。 


  后来,周恩来的生母又先后生了两个男孩。这样,稍大一点的周恩来也会时常带着两
个弟弟,与其他人家的孩子一起,玩着打打杀杀的游戏。不过周家的人还是希望幼小的周
恩来能够早点识字,多懂得一些道理。 

  在一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段这样的文字:1946年8月,周恩来应《纽约时报》当时
驻南京的记者李勃曼采访时说:“我小时候在私塾念书,从8岁到10岁,我已开始读小说。
我读的第一部小说是《西游记》,后来又读了《镜花缘》、《水浒传》和《红楼梦》。”
 

  当时的周恩来仅仅是一个8岁的孩子,他的阅读能力是谁给他培养出来的呢? 

  
 
  
  周恩来的婶娘陈氏夫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当丈夫去世后,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心全部用
在了周恩来的身上。 

  大概是在周恩来三岁多的时候,婶娘就开始一边教他识字,一边为他讲故事。很快幼
小的周恩来就能把学到的东西全部背了下来。至于《孙悟空大闹天宫》、《岳飞精忠报国
》等故事的经典之处他已能张口就来。 

  就这样,1903年的2月13日,只有5岁的周恩来在周家大院第一次开始接受了家塾教育
。这一天周恩来坐在课桌前看着《三字经》,不禁自言自语的小声读了起来。教书的邹先
生为此一惊,问周恩来:“你能识多少字?”,周恩来伸出了一个手指,邹先生问:“是
一百个字吗?”周恩来说:“不,是一斗字。”邹先生有些不解,逗的其他学生也都笑了
起来。当我们拍摄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这里的工作人员还真的找来了一个小斗,来解释“
一斗字”是怎么回事,不过这个斗要比周恩来当年用过的那支斗要小了两三倍。 

  在周恩来奶妈蒋氏夫人的房前,至今还保存着一口完好的水井。据说周恩来小时候很
喜欢在这里帮助奶妈做一些杂活,特别是从井中打水这样的活,周恩来干起来非常起劲,
因为这样他就可以提着水桶,穿过这条过道,而把水浇灌到菜地里去了。 

  不过聪明的周恩来小时候也能做出一两件傻事来。 

  周恩来小时候,问乳母南瓜是怎么来的,乳母告诉他,南瓜是南瓜子种到地里面去,
然后长出瓜苗,最后长出南瓜。周恩来听了之后很感兴趣,他没有向乳母请教,冬天他就
将南瓜子种到地里去了,白天给他浇水,过了几天看南瓜不出苗也没有长,他急了就把土
刨开看,南瓜子都烂了,他就问乳母,你说南瓜子种在地里面,就可以长出南瓜苗结出南瓜
,我种下去了怎么没有出苗,而且瓜子还烂了。这时乳母就笑着告诉他,南瓜是春天种的
,现在是冬天。 奶妈不仅教周恩来做一些日常的杂活,有时她也带周恩来一起到街上购
物,或是去农村她自己的家。这也让幼小的周恩来大开眼界。有一次,周恩来和奶妈在街
上走,忽听后面有人大喊:“走开,走开,老爷来了……”周恩来看着那个衣服有些破烂
的车夫,耳边也听到了奶妈的一句话“穷人的命总比黄连苦”。 

  看来童年的周恩来不仅很爱学习,喜欢做一些农活,而且对底层人民的生活已经有了
一个初步的了解了。 

  他对底层生活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他的奶妈。一个奶妈的出身,是一个城市的贫寒的
家庭,平时还经常回家做一些农活,她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管到哪去他总要带着他,只要允
许她就带着他。所以他通过他的奶妈,了解一些下层人民的生活,平民百姓的一些生活。 


  据说周恩来的母亲万氏夫人,曾经中过一回彩票,而且金额还很大。 

  五千元,在当时来讲是一个巨额的,可以说接近于天文数字了。 

  这五千元应该说改变了他们家的生活。 

  刚开始的时候,给他的家庭好像打了一个强心针,在中彩票之前周恩来的家庭实际上已
经开始衰落了,他这个家庭开始衰落,但是还能撑着门面,可是正好在这个时候,中了这
个彩以后,他的母亲就把这笔钱全部用在维持家庭的生计和撑门面上面了。这样一来给周
恩来带来了三年的比较幸福的时光。所以说三年过去以后,钱已经没有了。所以他从欢乐
的顶峰,一下就跌到了悲惨的谷底,所以对他来说,这个彩票对他影响特别大。 

  彩票并没能解决周家的根本问题,当时周家的状况已衰落到了底谷,家里的长辈有的
去世,有的外出某生,还有的举家迁走,大院里只剩下几个女人、孩子和周恩来的一个叔
叔,这一年周恩来已经六岁了,他的生母万氏夫人为了让周恩来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一
年的秋天,周恩来的父母带着三个孩子以及周恩来的婶娘和奶妈,离开了楚州的周家大院
,来到了五公里之外,位于清江浦河畔的万家公馆,也就是周恩来的外祖父家。 

  周恩来的外祖父叫万青选,清咸丰年间曾任清河县县令。由于治政清廉,所以很受当
地百姓的拥戴。万青先和他的儿子平时爱好书法和绘画,并收藏了许多的书籍,这对年幼
的周恩来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万家与周家一样,也有家塾教育,周恩来在这里开始接受更多的知识,他除了学习《
四书》、《五经》之外,还要学习珠算,这种教学在当时来说,虽然算是较为先进,但还
是满足不了周恩来的求知欲望。 

  因此周恩来有时会偷偷地,一头扎到外祖父的书房里,去读那些他平时最爱读的《东
周列国志》《三国演义》等书籍,而这时周恩来的学习成绩已远远超过了他的同伴们。 


  周恩来和表姐表妹一起读书,他们只能读《百家姓》《三字经》《大学》《中庸》,
惟独周恩来他们给他进行新的教学。对个邹先生邹老师,是他龚表舅的朋友。他就带他也
算是作为一种实验,给他一些书看,他这种新式教学就给他自己看,他们再加以辅导,所
以这都是在特殊情况下形成的。 

  一天下午,周恩来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弟,偷偷地将停放在门前的一条小船的绳锁打开
,他们划着小船,越过状元楼顺流而下,不知不觉已经走出了很远很远。当周恩来突然发
现,回程的路是逆水行舟时,他才想到这样的玩法是家长绝不允许的。结果当他们返回到
家的时候,天色已黑。此时一直守望在河边的周恩来的一位婶子,在见到他们时,却什么
也没说,只是泪流满面的一把将周恩来和两个弟弟抱在了怀里。 

  这个故事是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一位淮安老乡时而谈起的,周恩来说:每次回想起
这件事,我都很内疚,当时婶婶的泪水就像是火碳一样一颗颗的滴在我的脸上。 

  
 
  
  尤其是女性,如果要是女性能够用自己那种特有的母爱,用那种体贴、关爱、宽容,
来对待孩子的话,往往是能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从周恩来的角度来说,她的影响几乎是惟一的。因为在前面我们提到过,他的父亲常年
在外,要去谋生,所以这个孩子主要是由三个女性承担着哺育的责任。他的第一个母亲,
因为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所以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处理各种
事物,办事干练。而且他这个母亲很有心,有心在什么地方?一旦是家里有宾客来访,或
者家族中要处理什么事情,她会带着小小的周恩来,处理事情的时候让周恩来站在旁边观
看。 

  这样的话,这些现场的一些影响,对周恩来是潜移默化的。第二位就是他的嗣母,通
过自己编写儿歌,把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通过儿歌传授给小小的周恩来。另外给他读唐
诗,再给他讲一些淮安当地的一些历史上的名人和一些故事,对周恩来影响很大的。 

  第三位女性,就是他的奶妈了。 

  奶妈对他的影响,不同于前面两个女性。奶妈不是主观有意识的去影响周恩来,因为
她是一个劳动人民了,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她有一种质朴的感情,在这里面她特别喜爱周
恩来,她对周恩来的影响,实际上就是通过她的行为举止,她的待人接物,换句话说,就
是虽然没有言传,最起码也有身教,对于周恩来产生很大的影响。 

  母亲的关爱是有限的,1908年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夫人和婶娘陈氏夫人因病先后离开了
人世,这一年周恩来才只有10岁。而周恩来的父亲在外地赶回来后,因为没能拿出足够的
钱,为妻子操办一个体面的葬礼,这件事深深的得罪了万家的老太太,也就是周恩来的外
祖母,所以周恩来也只好与两个弟弟再次回到楚州的周家大院。这样童年周恩来亲身的感
悟到世态炎凉,生活艰辛。 

  我们在周恩来日后的一篇回忆文章中,看到了几行这样的文字,“父亲常外出,我10
岁、11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的柴米油盐,外出应酬,在这方面,给了我一些锻炼”。
   

  虽然失去了两位母亲的关爱,但这时的周恩来却又有幸识了一位远房的表舅,这个人
叫龚荫荪。龚荫荪让周恩来到自己开办的私塾学堂。在这里,周恩来读到了《民报》、《
警世钟》和《革命军》等进步书籍和报刊。这一年周恩来也仅有12岁。 

  有一天,周恩来对龚荫荪说,我看过了孙中山先生的文章,也看过“四书”里面有这
样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后天下”,所以我想,孙中山先生不就是那位“修身齐家治国
后天下”的大英雄吗?龚荫荪拍了拍周恩来的肩膀问到:“将来你也想做这样的大英雄吗
”? 

  1910年的春天,周恩来按到了父亲的来信,让他到东北去生活、读书,这一年周恩来
12岁,淮安一别,他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1959年1月,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从广州回北京途经淮安,他让飞机在淮
安的上空盘旋了三圈,这是周恩来离别家乡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淮安。 

  节目看到这,我想起孟子说的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周恩来的成长历程,他的童年时代恰恰是经历了这些。他以后成为国家总理,不管是
在外交方面,还是处理内政方面,都能够从他的早期的人生,淮安时期的这一段生活当中
,找到他的萌芽。 

  后来我们从周恩来总理身上感受到的很多,很美好的东西,实际上都能够折射出他童
年的影子。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