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徐州]徐州王陵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Mon May 10 16:29:26 2004)

  徐州市西北郊铜山县拾屯村附近的龟山,海拔只有73米,地面高度不过三、四十米。
多少年来,村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谁也不知道,一座庞大而神奇的地下宫殿就埋藏
在身边这座不起眼的小山下。 

  
  1981年2月的一天,拾屯村的农民和往常一样到龟山上开采石料。爆炸过后,村民们在
碎石下发现了几块巨大的石块。 

  这些巨石每一块都平平整整,有明显人工修凿的痕迹,石块的一端还凿有奇怪的牛鼻
眼。 

  石山中怎么会出现经过人工打凿的巨大石块?这些巨石是做什么用的呢? 带着满腹的
疑惑,村民们继续清理碎石泥土,最后,一个漆黑、狭小的洞口显露了出来。 

  得知龟山下可能埋藏着古墓的消息,考古专家很快赶到采石现场。根据经验他们断定
,这些巨石是古人用来封闭墓道的塞石,上面的牛鼻眼是盗墓人打凿的,便于穿上绳索向
外牵引。从现场的情况看,塞石已经被拉出,古墓肯定早已被盗,这很可能是一座空墓!
 

  然而,当专家们进入古墓时,却被看到的一切惊呆了!这是一个在岩石中开凿出来的
巨大地宫!整座古墓由两条狭长的甬道和15间墓室构成,主墓室与次墓室中间由一道小石
门连通,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夫妻合葬墓。尽管古墓已经被盗,墓中只剩下一些陶罐、陶
俑等器物,但从墓的形制以及这些幸存的文物仍然可以看出,这个墓的规格极高,绝非一
般贵族所有。按照古代礼制,拉车马匹的数量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而这个墓中拉车的陶马
多达四匹。看来,它很可能是一座古代显赫王侯的陵墓。这就是通向墓室的甬道,神秘幽
深笔直,直插向里,深入龟山的中心,几乎把整座山体穿透。堵塞甬道的那些塞石现在已
经被清理出去。奇怪的是,这些塞石每块重达六、七吨,除了盗墓人拉出的巨石上凿有牛
鼻眼,墓中剩余的巨石全都平平整整,为了清理它们,曾经调用了起重机等现代工具,而
古人是怎样把它们严丝合缝塞进去的呢?实在令人费解。 


  墓中的车马库和马厩是向甬道的两侧开凿的,里面不仅有车马以及养马的仆人,就连
饮马用的水槽也考虑得十分周到。它的位置设在墓的中前部,似乎还有护卫看门的功能。
 

  甬道尽头的主人中心生活区,设计得则更加无微不至,不仅有卧室、厨房、厕所、水
井这样的生活设施,连乐舞室、宴饮厅等娱乐设施也一应俱全,完全复制了人世间豪华奢
侈的生活。可以看出,墓中的主人并没有把死亡当作生命的终结,而是换个地方继续快乐
逍遥享受生活。 

  连通主墓室和夫人墓室的小石门叫壹门,它是在夫妻后去世的一方下葬时才凿通的。
夫人的墓室虽不如主墓室宏大壮观,但在设计上也是独具匠心,装饰上突出了女性柔美的
特性。 

  夫人墓室的屋顶是平缓的,上面还有星星状的圆球乳钉,与主墓室的两坡顶、四坡顶
等阳刚之气形成对比,显示了古代建筑多种多样的风格形式。 

  墓中的水井是巧妙利用山体自然渗水修凿的,井水四时常清。为了保持墓室干燥,墓
内各处都凿有排水沟。据测量,整个排水系统的坡度仅为10/1000,既能将滴水顺利排出墓
外,又不影响整体建筑的平整美观。更为神奇的是,在测量中还发现,长56米的甬道,直
线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而两条甬道之间的夹角不到20秒,几乎完全平行。
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惊叹不已。 古人是怎样在漆黑狭小的山体里
艰难操作、并且达到这样的精确程度?面对这些鬼斧神工的建筑之谜,我们只能由衷地感
叹他们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了。在这座古墓中,还有更多的未知之谜在困扰着人们
。为什么要在这石山里开凿陵墓?究竟是谁拥有并建造了这座宏伟壮观的地下宫殿?虽然
从古墓浩大的工程以及幸存的随葬品可以确定墓主尊贵的身份,但他到底是谁呢? 

  
 
  
  在整理墓道时,考古学家意外地发现了一块刻有铭文的塞石。塞石上言辞恳切地写着
:楚古尸王敢向上天发誓,墓中没有值钱的金宝玉器,后世贤大夫们,当你们看到这刻铭
时,心里一定会为我悲伤,请不要挖我的墓了。这些有趣的文字证实了专家们的推测,古
墓神秘的主人,确实是个侯王,他应该就是这位修建了豪华地下宫殿而又可笑地哀求盗墓
人临门止步、不要盗墓的“楚古尸王”! 

  “楚古尸王”的铭文给寻找墓主带来了一些线索,徐州历史上只有汉朝分封过诸侯王
,但他究竟是那一位王呢?由于墓室早已被盗,没有找到能够证明墓主身份的文物,研究
一度陷入了困境。然而,1984年,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机。拾屯村的一个普通村民在一
次闲聊中一语惊人:我知道古墓的主人叫刘注!刘注是谁?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又是如何
知道的呢? 

  两年前,在考古专家结束工作撤出古墓后,这里成为周围村民闲暇探奇玩耍的场所。
一次,村民王德成和几个伙伴到墓里去玩,偶然在墙角的淤泥里拣到了一枚小印章,便悄
悄地收藏了起来。他并不知道这枚龟纽银印的真正价值,这一藏就是两年。 

  龟纽银印上的刘注,正是2000多年前徐州这座城市的无上至尊,第一代楚王刘交的后
代,汉朝的第六代楚王。至此,龟山古墓主人的身份终于真相大白! 除了龟山汉墓,近
几十年来,考古学家们在徐州市周围的一些小山下,又陆续发现了十余座大大小小的汉代
地宫。这些地下宫殿形制各异,规模不一,环绕在徐州市三环路周围,形成了一种举世罕
见的环城王陵墓葬圈奇观。 

  那么,建造如此庞大豪华的王陵墓葬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汉代的徐州
并非国都,只是一个诸侯国的首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极尽奢华修坟造墓的奇异现象呢?
 

  
 
  
  作为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汉代的徐州曾经免除赋税,充分享受汉皇故里的尊荣,因
此在那时,徐州的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是一个“人众殷富,府库之钱累百钜万,不可胜数
”的东方大城,楚国在当时,也是实力最强盛的诸侯国。  

  汉代的时候,西汉200年东汉200年,400年的和平安定,物质生活已经相当丰富,粮仓
里的粮食吃不了,钱线断了都没人拾。 

  在徐州这些汉代墓葬的画像石上,细致地刻画了那时的安宁富足和盛世繁荣。 

  经济上的繁荣富足和政治上的和平安宁,使得楚王们有了充足的财力和时间为自己建
造大规模的陵墓。而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取向对厚葬之风盛行无疑也
有着重要影响。 

  恭行孝道的最好证明就是大起坟冢,倾财治丧。在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汉天子即
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既然可以用天下三
分之一的财富来建造陵墓,那么雄霸一方的楚王,建造出一个个和龟山汉墓一样或者更大
的地下宫殿,就完全不足为奇了。 

  
 
  
  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 

  在徐州这些大大小小的王陵中,还有一座非常著名的王陵,它的发现曾经引起轰动,
在这座墓中出土了大量惊世珍宝,被称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为了寻找和挖掘
这座王陵,考古学家们倾注了无数心血。 

  1985年,在狮子山的西麓出土了奇异的兵马俑军阵,引起了考古界极大关注。迄今为
止,在中国的土地上只发现过两处大规模的兵马俑陪葬坑,一处就是陕西西安的秦始皇兵
马俑,另一处是陕西咸阳的杨家湾兵马俑。狮子山的兵马俑是谁的陪葬呢?为了寻找答案
,老考古学家王恺和同事们走遍了狮子山的每一个角落,用洛阳铲探测每一个可疑的线索
,整整找了6年,终于在1991年7月找到了封闭千年的墓门,让这座古老的地宫重现人间。
 

  在徐州市博物馆里,从青铜器、陶器到金器玉器,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珍贵馆藏布
满了整个展厅。它们大都是从徐州的各个陵墓中发掘出土的。 如果说这些珍宝已是让人万
分惊讶的话,那么,狮子山出土的那些精美文物,则足以让人震撼了。它所代表的是中华
历史上最为灿烂的一段文明——雄浑博大的汉代文明。 

  在当时的世界上,所有真正能够代表西方先进文明的就是罗马,古罗马帝国,但是拿
我们汉代文明跟罗马文明比较,我们丝毫不逊色罗马文明。 

  
 
  
  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文物,代表了汉代文化的极高成就。这件金缕玉衣是由三千多片
玉片缝缀而成,做工极其精细,它是目前出土的最完美的一件玉衣。这些玉璧、玉龙、玉
蝉、玉璜、玉冲牙、玉盖杯等,全都采用品质绝佳的新疆和阗白玉,温和润泽,精美绝伦
,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 

  还有这造型独特的青铜器、纯金打造的金带扣,精致而不烦琐,凝重而又传神,透过
它们,可以直观地感受汉代人卓越的审美情趣。以往史书中记载的大汉文化、高度发达的
汉代文明,在这些文物上都可以找到最好的诠释。 

  狮子山楚王陵的精彩除了博物馆里的珍宝,陵墓建筑本身也有极高的价值。它与龟山
汉墓神秘幽深的构造不同,它的墓葬是以气势恢弘见长,17米高的外墓道与面积达120平方
米的天井从山腰竖直劈下,切开一整座石山,气势慑人心魄。 

  与大多数墓葬一样,这座王陵早在千年前也被盗墓人光顾过。当考古学家打开墓门时
,玉棺已被捣毁,墓中一片狼迹,大部分随葬品均已荡然无存。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这
些墓道旁的侧室没被发现,尽管惨遭洗劫,狮子山楚王陵仍然为今天留下了大量罕见的稀
世珍宝。但这座王陵,也留下了许多难解的谜题,时至今日,专家们只能推测墓的主人为
第二代或第三代楚王。 

  庆幸之余,徐州的王陵还有一个疑问在困惑着我们。那就是,为什么汉代的徐州有这
么多王陵开凿在石山的内部?在其他地方、其他时代却不常见到呢?开山造墓施工的难度
极大,选择这样的建陵方式,岂不耗时耗力? 

  
 
  
  考古专家认为,这主要源于那时的墓葬理念,古人认为以山为陵可以藏风聚气、荫泽
后世子孙。主张修建陵墓要“因其山,不起陵”,而徐州城周围大都是一些石灰岩小山,
土层很薄,要想因山建陵,只能在石山中开凿。后来,这种耗时耗力的方法渐渐地被更容
易操作的封土式陵墓取代了。 

  目前,徐州发现的只是众多王陵中的一部分,其他更多王公贵戚的地宫还静静地埋藏
在这里的丘陵小山下,更多的未知之谜在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