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南通]近代名城-南通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Dec 17 20:42:46 2004), 转信


  在江苏省东南部,长江的入海口,有一个美丽的城市。这里没有苏杭的小巧婉约,但比苏杭大气;这里没有京城帝都威严壮观,但比其灵秀;这里没有上海的流光溢彩,但比上海从容。这个依江傍海,自古便有“江海门户”之称的城市就是南通。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现在的南通市还处在一片茫茫江水之中,只是万里长江入海口的一块沙洲,史称胡逗洲。“沧海桑田”概括了这片土地的发展历程,随着长江泥沙的堆积,水退洲涨,与大陆相连,便形成了现在南通所在的这块平原,城市的最早雏形出现在公元958年,即后周显德五年,当时的名字称为通州。宋时一度称为崇州,直至辛亥革命后,才废州设县,改称南通。 

  黄海在东,长江于南,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古往今来。南通占尽了江海之势,却并不知足,城中又有一条濠河绕城而过,漫步在这个城市,你会发现,濠河的身影总会伴在你的左右,无声无语,如影随形,站在岸边,随处可见河中的泛舟,而船上的人们也在欣赏着岸上的风景,真正是相看两不厌,美景各自知。 

  就在这个花园一样的城市中,在人们每日行走的道路两旁,一幢幢具有明显近代风格的建筑间杂在现代的楼宇间,时不时出现在人们面前,久居南通的人对他们如老朋友般熟识,俨然已经习惯了他们的存在。外乡人却不知,这些绿阴遮掩下的老建筑,却蕴涵着不平凡的身世。这里曾是昔日云集商贾名流的总商会,这里是近百年的图书馆,这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博物馆,这是中国早期的刺绣学校。南通的独特城市风貌吸引着各方来客,人们眼中的审视有好奇,有探究,更有思索。 

  2002年,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来到了这里,老人的眼中看到了不同寻常的南通。他敏感的发现,南通在一百年以前这种城市规模,城市的雏形,在当时的中国已经处于领先的地步,和青岛、武汉、上海这些中国近代发展比较快的城市进行比较后,他提出了一个观点, 南通不是单打冠军,但是是十项全能。因为其它的城市他都有一项很具体的东西,比如无锡是轻纺工业很发达,青岛是港口,武汉是重工业,那么南通呢,就像现在体操比赛一样,它是全能冠军,当时在南通,它的产业发展,社会发展已经涵盖了现代城市的所有体系,比如教育,文化,慈善,市政设施,交通等等各个方面,包括工业和农业,甚至盐垦开发,都有涉足,也就是说,南通在当时这样一个小城市的范围里已经做出了一个大城市所必须包含的各项内容。 

  在人类历史上,许多城市都和一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关系是那样的密不可分,以至于后世的人们置身于此,几乎在每一个角落里都能感受到那强大的人格力量。南通就是这样一座城市,一个世纪以前,由于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她的命运,使这个平凡的城市变的不同凡响,变的令人难忘,直至今天他为这个城市所做的一切,还在影响着21世纪的南通人,这个人就是张謇。 

  1894年,张謇在41岁时中了状元,那时(1905)离中国正式废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只有十年,因此,他算是一位具有终结性的人物。而就在1895年,即张謇金榜题名的第二年,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极大的刺激了这位清末状元,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的悲愤与忧虑。也就从那一年开始,张謇显现出了时代先驱的一面,在南通风风火火的展开了一系列开风气之先的创举,事业遍及工业,农业,教育,文化,慈善等几乎所有涉及城市发展与民生的领域,历经三十余年,将原本封建闭塞的南通小城塑造成一块近代气息甚浓的绿洲。 

  唐闸镇,位于今天南通城区西北方位6公里,在这里,张謇创办了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一系列近代工厂,随之开始了他实业救国的梦想,状元办厂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张謇擦亮了面壁苦读几十载而近昏花的双眼,将目光投向江海平原上的这块土地。于是,轮船往来的码头出现在长江边的天生港,花园度假别墅出现在沿长江的狼山角下,新兴的交通业也随着城镇间公路的出现发展起来。 

  
 
  
  有意思的巧合是,当上世纪之交的中国南通正在形成新城市格局的时候,西方的规划学者们正为因工业化发展而带来的城市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而头痛,分散城市区域功能刚刚成为解决问题的理论设想,假设他们有先知的话,与其乘坐越洋轮船到上海滩风花雪月,到不如来长江另一岸的南通走走看看。 

  在今天南通城区的市中心,矗立着一座建于1914年的钟楼,如今每逢整点时刻,清脆悠远的钟声就由这里响起,传向四方。钟楼的造型和墙体上的西式缠枝花纹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近代建筑,而令人不解的是紧贴在高大的钟楼背后,竟是座风格样式极为传统的旧式建筑,这个现象并非当时建筑师的审美或是选址出了问题,而是近一个世纪前,致力于打造新世界的张謇作出的有意安排。两个建筑好像是两个象征,前面的钟楼象征的是近代的,新的世界,后面的谯楼象征着过去的,已经逝去的,旧的一切,新的这么高,对后面的是又压又挤,似乎是告诉人们,新的来代替旧的,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这么一个历史潮流。 

  随着来自西方的计时工具滴答作响,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在上个世纪之交的南通涌现:新兴产业工人走进了大大小小的厂房车间,码头上来往的船只载满了原料与货物,公共汽车与蒸汽轮船成了人们的代步工具,电灯,电话出现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从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各类学校向社会民众敞开大门,各种慈善机构也纷纷设立,那时的南通人切身体会着新世界的新生活。 

  而正当人们闲坐于濠河岸边的公园里,对剧院,博物馆里的趣事作为谈资津津乐道时,就在与南通只一江之隔的上海,租界地公园门口还高高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张謇经营下的南通是一个完全凭借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自觉,自发建设起的近代城市,与上海,天津等殖民资本侵略下发展起来的城市,和同时期中国一批借助政府官办资本发展起来的城市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他有一个比较远大的理想,他有一个口号叫做自强不息,他的口号体现了他的理想就是要把中国建成一个新新世界,就是一个发达的,强盛的,应该说是资本主义的国家,那么在整个全国他不能办到以后,他在一个地方开始搞实验,所以南通这个地方成为他的一个要办新新世界雏形的一个实验基地。 

  近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曾对张謇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了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在南通城区的西南部,濠河在此处水面豁然开阔,水边绿树成荫,景色尤为优美。这里曾建有东、西、南、北、中五座园林,合称为五公园,上世纪初,这里就已成为南通市民闲暇之余消遣休闲的一方胜地。在五公园的东边,一条沿河的宽阔马路十分引人注目,在这里,现代的气息依然掩盖不住其当年的风采,在路边的一排老式建筑中,南通图书馆和南通博物苑至今还在发挥其当年的功效。 

  按照当地人自己的说法,南通属于开化比较早的地区,究其原因,城市公共教育的作用功不可没。张謇于1905年创办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起初的目的是为学校师生“观摩研究”而设,进而免费向市民开放,所收集的展品中外兼具,五花八门,苑内馆园结合,园中种植各类奇花异木,并均挂标牌注有名称,产地等,供人休憩观赏的同时,人们还可以从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 

  用一个“新”字概括南通于上世纪初的城市风貌可谓十分恰当,那时的南通人较之中国大多数地方提前接受到了众多的新生事物,1919年秋天,一座新的剧场在南通繁华地段落成了,它的名字也同样十分具有新意。 

  张謇认为开启民智要靠社会教育,而通过戏剧最为直接,于是,在这一年的早些时候,南通建立了中国第一所正规戏剧学校--伶工学社。而主持学社教学工作的便是年轻的欧阳予倩。学社一改传统戏曲教学的科班模式,而注重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办学的宗旨便是改良京剧。随后,作为伶工学社的演出实习场地,更俗剧场建成了,所谓“更俗”,就是要移风易俗。 

  民俗专家杨问春向我们介绍,更俗剧场秩序特别好,那时候欧阳予倩先生曾经讲过一句话,通中国没有第二家,整个中国找不到第家这样秩序良好的,为了给老百姓看戏,它这里考虑的非常周到,设施也非常的全,里面一些旧的东西都给破除掉了,比如说过去茶园里面演戏,都有大声吆喝的说话的,大声喧哗的,或者是乱抛瓜皮果壳的,但是在我们更俗剧场是绝对看不到的,首先,这里面整个的环境非常的整齐,而且里面还设立了两个小孩,叫小童子,小孩在里面穿着醒目的背心,颜色很鲜的背心,上面写着请君自爱了,注意卫生了类似这样的一些敬语,然后一手拿着一个痰盂,一手拿着一个小笤帚,凡是有人要咳嗽要吐痰,他马上就跑到你旁边来把手伸过来,像这样无声的一种语言,就引导了这些观众文明的观戏。 

  通中国第一的剧场自然吸引了通中国一流的艺术家。当时国内的名伶大腕儿你方唱罢我登台,纷纷 献艺南通,特别是著名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三年中三次登台南通更俗剧场,更曾与欧阳予倩联袂演出,京剧界的北梅南欧齐汇南通,成为这个城市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段传世佳话。 

  如今,更俗剧场已焕然一新,曾经在这里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剧目又将以新的面貌登台亮相。而在另外一个更加宽广的大舞台上,崭新的南通也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如果说一个世纪前的南通有着太多的辉煌,那么今天的城市建设者们则正以大海的胸怀续写着更加灿烂的篇章。 

  落日熔金,南通悄悄握别了自己的喧嚣,童话般地把夜的世界渐次点亮。也把她最美的面目展露。这个承载着辉煌历史的城市就在这悠悠的濠水中流过,乘一叶扁舟荡漾濠河,也就如同淌过历史。因为濠河见证了古代通州的封建闭塞,见证了近代南通的文明昌盛,更见证着今天城市的继往开来。   

  南通是个不靠外国人帮助,全靠中国人自力建设的城市,这是耐人寻味的典范。所有愿对中国人民和他们的将来做出公正、准确估计的外国人,理应到那里参观、游览一下。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5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