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常熟]千年小康话常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an 27 10:20:13 2005), 转信
三千年前,当中原的士族第一次来到陌生的江南,他们就相中了这个地方.三千年后,虽然这里仍然只是一个县,但它的产出却顶得上一些面积几十倍的省.成为中国小康的典范.
传说中国有一块神奇的土地,它大旱不枯大水不涝,称之为息壤,这里正是这样.在这块土地上,不同时代的人都追寻着同一个梦,这就是小康.
从西周的仲庸,春秋的言子,到明代的钱谦益,清代的曾朴这些著名的常熟人对小康都有不同的理解,与今天有什么不同,他们的小康梦能够实现吗?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两个衣衫褴褛的人,跌跌撞撞的闯进了虞山脚下的村寨,部落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祀,猛然看到这两个装扮迥异的人,认定是魔鬼下界,要立刻把他们烧死,
为了活命他们献上了仅有的一块随身的宝物,部落的酋长被它的完美精致打动了,赦免了他们,然而酋长并不知道这是一块来自遥远王国的国家重宝.
此后的日子里两人也模仿当地土著的样子披发文身,成为部落的一员.人们很快发现两人决非等闲,他们带来的酿酒,冶炼,制作陶器的新技术在当地闻所未闻,不久较年长的外来人就取代了酋长的位置并且联和其他部落成为一个强大的盟邦,命名为勾吴,原来他们是中原帝国大周朝的太子和次子.
常熟的标志是这个始建于宋代的方塔.据说当初建造是为了打破这个地方客重主轻的风水形制,然而现在人们才发现这些客人并不是风水引来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随着太湖最重要的输水通道白茆塘的开通名副其实的常熟田出现了,不仅存在于常熟更惠及整个太湖流域,造就了中国最大的米粮仓,太湖熟天下足,这其中常熟的水利系统功不可没.
之后文化教育开始在富庶的常熟兴旺起来.言子的后代言大章率先考取隋朝的进士,此后宋明清更出进士近五百人,在全国城市比较中与南京北京并列第六,对于一个县城来说非常难得.
钱谦益的收藏可能给我们另一个了解他的渠道,这就是三百年前他最喜爱的沁雪石,它属于太湖石的一种,是明代江南文人最时髦的收藏,它精巧灵动表现了主人心志敏捷,而自然天成,绝不重复,也许这就是个性张扬,钱谦益的性格代表了明清时期一大批常熟文人,他们对传统的突破正是常熟领文化风气之先的原因.
这是一幅传奇的古画<富春山居图>,他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历史上为了得到他许多巨富倾家荡产,而皇帝也只能以赝品收藏,这就是常熟人黄公望的画作,这位信奉全真教的道士,曾试图从政,但是独立奔放的性格让他最终选择了云游四海.
他的画中树有不同身份的,而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性格,人们经常看到他在荒山里嬉笑怒骂,他可与树为伍与山结交,这就是他以自然为师的风格,此后形成的虞山画派,虞山琴派,虞山诗派,都以超脱凡俗的浪漫主义,引领文化潮流,先祖仲庸当年淡薄权贵的风尚在这个小康社会里发挥到极致.
但是小康文化真能离开他们脚下的土地吗? 现代画家用他的画表达除了对常熟文化的理解."县庭无讼乡闾富,岁岁多收常熟田熟"这就是当时的写照.当无数的粮食通过运河运往京城的满足了朝廷的需要, 江南更可以安睡在自己甜蜜的梦乡里,但是他们真的再也失去了变革的勇气了吗?
十九世纪海上的炮声惊醒了他们.天朝的腐败气味已经招来四方的列强,小康的梦被打破了.
常熟人曾朴第一次用小说来唤醒世人革命,他的作品就是著名的谴责小说<孽海花>,
"难道我们这种人都是没气的,应得叫人欺负吗?不就是害怕那般帝王只顾一时安稳,不顾万世祸害."曾朴把矛头直指仍在位的清朝帝王,和麻木的世人,大胆犀利.当曾朴想报效国家为官僚不容,想办实业又被日本人打压的时候,他更加感觉到国家的兴旺才是他们小康的根本,于是他开始呼唤常熟人, 中国人站起来捍卫自己的家园.
今天的常熟人再一次享受到了富裕安详,但祖先们对小康的不懈追求仍留在他们记忆里,给他们以启发和勇气.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9.32.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