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常熟]寻访沙家浜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an 27 10:21:13 2005), 转信



  在长江三角洲下游的湖甸上,有一个让人们既陌生又熟悉的江南小镇,陌生是因为人们对它不了解,熟悉是因为它与一个响亮的名字紧紧相连。

  今天,几乎所有四十岁以上的中国人都能哼唱这些著名的唱段,都熟记剧中情节、人物甚至还有他们的对白、唱腔。这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行全国,常年上演而经久不衰的现代京剧《沙家浜》。

  然而,沙家浜是一个真实的所在,还是虚构的水乡?郭建光、阿庆嫂、沙奶奶等等剧中人真有其人吗?今天的剧情真是昨天的历史吗?
        
        

  在江苏常熟,提起沙家浜,当地人都会自豪地说,沙家浜就在常熟,京剧“沙家浜”的故事就曾经发生在常熟这块土地上。从常熟城向南十余公里,有一处风光旖旎的所在,这就是沙家浜。它的南面是烟波浩渺的阳澄湖,北边是清如明镜的昆承湖,滆湖远眺,便是灵秀葱茏的虞山。两镜夹青山,扁舟逶迤行,这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风景。近看沙家浜,却发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这里河汊纵横,水泊棋布,两湖之间曲径蜿蜒,小溪萦绕,无数的小型水面则将沙家浜穿插分割又互相串通,这使沙家浜平添了几分变幻,几分迷离。风和日丽的时候,湖面上就会荡来一只只小州,传来优美的歌声。沙家浜是水孕育的,在它33平方公里的面积中,有四分之一是水的天下。没有水就没有沙家浜。水是沙家浜的灵魂。村与村、田与田之间处处有水阻苇隔,这里的人形容说,出门先动橹,抬脚就下湖,大船小舟在这里成为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沙家浜最令人着迷的还是它的芦苇,千顷芦苇荡点缀在绿水之间,微风轻拂,芦苇丛回声激荡,犹如埋伏着千军万马,无风的日子,青青芦苇又似水边的森林。如果驾舟穿行在芦苇荡中,却又是别样的感受,苇笼绵延,仿佛置身在曲折、狭长、幽深的水上迷宫,没有当地人指点,恐怕难以顺利回转。然而,水和芦苇荡并未使这个小小的江南水乡声名远扬。其实,这里最早不叫沙家浜,它开始叫横泾,后改名为芦荡乡,直到1992年,才更名为沙家浜镇。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为艰苦的时期,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后,日军在常熟沿江登陆,很快战争的烽火蔓延到常熟。 1939年新四军一支队,支队长陈毅根据中共中央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指示,决定由第六团东进苏常地区执行任务。于是第六团团长叶飞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的名义率部来到阳澄湖畔,开辟苏常抗日游击区,这支队伍简称“江抗”。1939年秋,江抗奉命转移。在湖荡一带留下了一批伤病员治病养伤,同时发展抗日的队伍,保护民众,打击日伪。于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在这一片辽阔的湖荡中,发生的一切,就成为了日后脍炙人口的京剧《沙家浜》的主要内容。

  芦苇荡地形十分复杂,四通八达的河汊两边都是芦苇荡,如果在里面行船,有岸上芦苇遮掩,什么也看不到,十分隐蔽。日军知道这里面隐藏着新四军伤病员,但是无人带路也无法找到,他们根本就不敢到河汊里去,想进也进不去,想打也打不着。新四军伤病员,凭借芦苇这绿色天然屏障和湖荡的有利地形,治病养伤,为重返战场积蓄力量。随着伤病员伤势的好转,痊愈的伤病员组建成一支队伍,在1939年11月与日伪进行了第一场战斗,他们根据敌人抢粮的情报,埋伏在敌人经过的北桥水路上,进行阻击,枪一响毫无准备的敌人纷纷从船上落下了水。这一仗让人们知道新四军没有走,新四军还在这一带打鬼子。保护着人民群众。这以后日军更不敢贸然进入这一地带侵扰。在后来的日子里新四军伤病员在这一带打了大大小小的战斗几十场,都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在沙家浜革命传统纪念馆里,珍藏着五百多幅历史照片,在这里我们看到了36个伤病员的名单,他们是:刘飞、夏光、黄蜂、吴立夏、叶成志……等等。正是这36个真实的姓名,向人们展示了许多战斗的故事。 那么这36个伤病员中,究竟谁是那个志勇双全、英姿勃发的新四军指挥员,郭建光的人物原形呢?1982年5月,谭震林同志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曾风趣地说,《沙家浜》斗争是真实的,“郭建光”就在台下,他的名字就叫“夏光”。现在36个伤病员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已经不在人世了,而今仍然健在的夏光也有他自己的解释。看来京剧《沙家浜》里的郭建光只是一个艺术化的人物代表,他的人物原形就是像夏光一样的抗日将士,同样,在剧中还有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就是以开茶馆做掩护的阿庆嫂,她利用胡传魁、刁得一之间的矛盾与敌人斗智斗勇,保护伤病员。像剧中的“春来茶馆”在常熟散布着许多许多,这些茶馆大多开设在市镇上和乡间交通方便的地方。常熟人自古就有喝茶的习俗,他们把喝茶叫“吃茶”,而且在早晨天蒙蒙亮时,这里的人就在茶馆里开始喝茶了,茶馆每天人来人往是一个谈天、休息、听新闻的好地方,在这儿可以获得许多信息。在沙家浜这个不寻常的女人是谁呢?她在哪呢?当年抗日组织利用茶馆做掩护,开展情报活动。在这一带有许多茶馆就曾经是秘密交通站、联络点,有的茶馆老板就是抗日武装的联络员。 听人们说,董浜镇上有一个叫涵芬阁的茶馆,就是当时的一个秘密交通站,那的老板叫陈关林,他的妻子叫陈二妹,人称关林嫂。他们一边卖茶,一边传递情报,接来送往经过这里的抗日将士。
        
        

  现代京剧沙家浜除了艰苦抗战,军民亲情的情节之外,还给人们留下了“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这样一些关于湖荡水乡美丽景色的深刻印象。许多人一提起沙家浜就会想起江南水乡,鱼肥水美,稻花飘香,美丽富庶的画面,沙家浜也的确是这样的地方,她辽阔的湖面,丰富的水产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沙家浜人,也使来这里的人们深深地迷恋于这里的自然美景和淳朴的民风。几十年过去了,战争的阴云早已被岁月冲淡,昔日的战场也已成了游客漫步的水乡景区,惟有沙家浜的碧水和苇荡依旧潋滟,依旧美丽,沙家浜的儿女终于生活在和平的乡土上,与水相依,生息成长。而那些在战争岁月的往事,也为这片湖荡水乡带来了传奇的魅力。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9.32.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