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常州]千载读书城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3 09:46:15 2005), 转信


  白清源老先生在常州可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老人教了一辈子书,最大的爱好就是藏书,他现在有二万多册图书和几万份报纸,是常州城里私人存书最多的,退休后,他和藏书爱好者们倡议在常州搞起了图书节, 并且在家里办了个家庭教室,教孩子们学习书法,忙得不亦乐乎。

  白老师说,常州人爱读书,常州的人均购书率在全国是属第一的,常州人也会读书,常州学生的高考升学率,在江苏省历年都排第一,他现在退休以后,以书会友,又交了许多新朋友,老人不但喜欢藏书,连看电视都要随手记笔记。

  白老师说,很多古书图书馆找不到,在常州人家里准能找到,家有大量藏书的人在常州多的数不胜数,常州城的历史是两千五百年,读书之风也盛行了两千五百年,一点都不夸张.

  历史上的常州有“中吴要辅,八邑之都”的美誉,经济十分发达,当年府学,县学遍布常州的大街小巷,今天的常州二中就是当年的府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是常州人三百年前写下的,而后享誉中国,从这里不难品味出常州人读书的韵味。

  龙城书院到今天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了,是当时常州城里最大的书院,这块石碑上记录的是龙城书院的校训,勤.勇.朴.诚.学以致用,不死读书,四百年过去了,龙城书院已经改成了局前街小学,然而,勤、勇、朴、诚的校训没改,体育,音乐,天文,地理只要是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就开设兴趣课,这几年局前街小学的同学们经常参加知识大赛,并且取得了不少好成绩.

  从隋唐到清末常州出了九个状元,八名榜眼,十一名探花和数不清的进士,王安石,杨万里都曾在这里做官,他们对常州文化的兴盛曾起到过重要作用,离常州市郊两公里的这座墓地的主人,是明代文学家唐荆川,后人在今天仍然没有忘记他,是因为他提出了务实的学风 ,强调学习要为实用服务,唐荆川的治学理论,影响了常州五百年,他的理论后来还被写进了《古文观止》。

  读书是常州人引以自豪的立业之本,这也许是常州的文化名人,多出自寻常百姓人家的原因所在吧,世世代代的常州人,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乐趣,不知不觉中构筑了一座千年读书城.

  从历史到今天,作为读书城的常州人才辈出 , 今天,又一批学生从常州高职技术教育基地毕业了,这届同学在还没有毕业的前一年,就己经全部被上海和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录用了,实用是常州高职技术教育基地培育人才的新思路,这里集合了电子信息,轻工,化工,工程机械等六所高校的教学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完全按市场的需求安排教学,为探索高职教育理论和应用的结合,走出了一条新路。

  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使常州高职教育基地受到了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几年上海别克,苏州的可口可乐,三星电子等众多外资企业,纷纷来到常州高职教育基地,希望与高校合作办学,专门为这些企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说这里培养的学生,分配到企业不用再培养,就是技术骨干,教育以人为本,寓教于乐,在快乐中培养性格,获取知识,这就是常州高职教育基地办学的成功理念.

  渔米江南,孕育了常州两千五百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勤奋而又富有智慧的常州人,在千百年的岁月里,把常州变成了一座读书城,一代代读书的人来了又走了,然而,常州的名字,却永远留在了读书人的心里。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修改:·Gforce 于 Feb  3 09:47:59 修改本文·[FROM: 202.120.3.1]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20.3.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