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常州]跃动的音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3 09:50:18 2005), 转信


  二十世纪60年代,陈燮阳第一次拿起指挥棒,从此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指挥生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陈燮阳任上海芭蕾舞团管弦乐队指挥,随团出访过朝鲜、日本、法国和加拿大等国,1981年,陈燮阳到美国进修指挥专业,曾经与纽约现代音乐演奏团、檀香山交响乐团合作。在第33届阿斯本音乐节上,陈燮阳的指挥获得极大成功。后来,他还多次赴世界各国,与那里的乐团合作演出。获得了四项奥斯卡大奖的影片《卧虎藏龙》,里面充满中国韵味的电影音乐,就是陈燮阳指挥录制的。

  陈燮阳是常州人,他的童年是在大运河畔度过的,至今乡音未改。大兴桥,常州城外一个普通的村庄,一条小河把村子分为两半。小河东岸一处古朴的农家院落,就是陈燮阳儿童时代的家。

  村里有一家人会拉二胡,每天傍晚,院子里就会响起时而悲凉、时而欢快的琴声。陈燮阳此时就会贴近那家的大门,倾听里面传出来的美妙旋律。对于那时的陈燮阳来说,二胡是天下最好的东西了,甚至做梦都会梦到拥有只胡琴。

  1953年,家境贫寒的陈燮阳怀揣姐姐送的一把真正的二胡,报考免收学费的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陈燮阳以他娴熟的二胡演奏技巧,征服了所有的主考老师,破例收下了这位已经超过了录取年龄的学生。十二年后,这位来自常州乡下的孩子开始登上大上海的乐坛。

  1945年,时任国立音乐院院长的常州人吴伯超,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音乐小学——国立音乐院幼年班。就是在常州的一所寺庙里办起的这个幼年班,日后走出了田丰、袁世正、胡国尧、王恩弟、黄晓和、刘诗昆、吴祖强、盛中国等等一大批中国现代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

  电影《马路天使》中的插曲,影片中唱歌的小姑娘就是演唱者自己,她叫周璇。这位从常州走出去的女孩有着银铃一般的嗓音,她的歌声风靡了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影迷们都叫她“金嗓子”。

  1996年,全国第七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业余组美声唱法的第一名路琦也是常州人。当路琦捧着冠军的桂冠回到常州后,她依然是教书,唱歌。2000年,路琦在南京师范大学读完了研究生课程,留在音乐学院当了一名老师。2001年,路琦考入了清华大学与意大利歌剧院联合举办的“国际声乐大师班”,前来学习的学生,都是中国美声唱法的佼佼者,执教的老师,是意大利歌剧研究院院长皮埃尔·费拉罗。费拉罗很喜欢这位来自中国南方的学生,称赞她说:中国的好嗓子太多,但路女士的演唱有个性,有激情,这是不多见的。在费拉罗的点拨下,路琦的演唱技巧有了很大提高,意大利语的发音也更为纯正。

  刘逸安,常州市少年宫的音乐老师。说起刘逸安,常州以外的人知道的不多,但要说起他的学生,许多都是在中国音乐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赵寒阳,在2000年的教师节时曾经撰文写道:在我的专业学习中,遇到了两位恩师,一位是中央音乐学院的王国潼先生,另一位是我的启蒙老师刘逸安先生……我十岁的时候,跟随刘逸安老师学习二胡,十几年的心血,难道是一个“谢”字可以了结的吗?赵寒阳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刘逸安也年仅十八岁。那年代老师教学生完全是义务的,刘逸安听了赵寒阳拉的曲子以后,收下了这个学生。从此,每个星期天的清晨,都会有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怀抱二胡,从常州城南走到城北,北门附近的一所房子里,也就会响起悠扬的胡琴声。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了整整十年。

  刘逸安的另一个学生是这样回忆她的老师的:“是他把我带进艺术殿堂的,他不仅教我拉二胡,还教我怎么做人。我只有不断勉励自己,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这个学生叫段皑皑,现在是上海民族乐团首席二胡演奏员。

  刘逸安从1967年开始民族器乐教学以来,为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家级音乐学院、音乐团体培养了一批人才。他还编写了《少年儿童二胡教程》一书,对民乐教材的规范化、科学化起到了示范作用,十年间这本书竟印刷了24次。1991年,为了更好地普及民族音乐,刘逸安与他的学生赵寒阳一起,在中央电视台录制了26集的教育节目《儿童学二胡》,这个节目对普及少年儿童的民族音乐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

  1989年,刘逸安在小红花艺术团基础上,组建起常州市少年宫少儿民族乐团。这是一支全部由在校的中小学生组成的乐团,刚刚组建时,资金和人员极为缺乏。当时社会上流行西洋乐器,学钢琴、小提琴、电子琴的人多,而想学二胡、笛子、古筝的人却很少。刘逸安跑到市内几所中、小学招生,诚恳地游说老师、学生要重视民族音乐。多次努力后,终于招来了第一批小学生,刘逸安除了教学,还用自己的工资给学员买乐谱、买录音带,甚至买乐器。

  十五年的心血,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常州市少年宫先后荣获了“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一、二等奖;文化部、广电总局举办的第一、二届少儿民乐比赛金、银奖;文化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音乐的最高政府奖——“蒲公英”金奖,以及其他全国和省市的一百多个奖项。刘逸安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和文化部颁发的“园丁奖”。1999年8月,刘逸安率领常州市少年宫少儿民族乐团到台湾演出,短短的五天时间,少儿乐团在两个城市演出了四场,受到了台湾各界人士特别是江苏籍同胞的热烈欢迎。台湾一些大报还用通栏标题报道少儿乐团的演出盛况,称赞他们在岛内引起的民族音乐的轰动。刘逸安在少儿民族乐团培养了一千多名器乐演奏手,如今,他的学生有的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有的是全国闻名的民乐演奏家,还有更多的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音乐,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成为各行业的优秀人才。

  其实,像吴伯超、马慧琴、刘逸安这样著名和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常州还有很多很多,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高山流水的千年传承,才使得常州音乐像一条流淌的大河,源源不断地跳跃着各个时代的强劲音符。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20.3.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7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