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见牛思齐,闻过装喜(),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赣州] 渔家往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an 11 20:04:47 2006), 转信
这里有数百年来沿袭水上生活的三姓人家,江面和渔船是他们的生活家园;这里有世代传承的古老约定,维系着稳定的水上秩序;为什么江上除此三姓再无别家,为什么结拜兄弟间会争夺不休?走遍中国带你走进赣州城下的水上人家。
赣州城下有三条水,章江,贡江,和由他们汇合而成的赣江。三江之上有三家人,他们分别姓萧,姓郭,姓李。萧郭李三姓别无长处,惟独精通打鱼。相传早在明代,他们的祖先就结拜成了三兄弟,之后,三兄弟的后人世世代代就以船为家,在赣州城周边的水域劳作生息。提起江上打鱼的,除此三家,再也找不出其他姓氏。
虽同是打鱼,各家却有自己独特的拿手技艺,萧家善于放网,李家善于下鱼钩,郭家以撒网为特长的。不仅如此,三家还约定了彼此的作业区域,平时分江而渔,到特定的时间又汇聚到共用的江面。更有意思的是,这种有秩序的组成与约定竟然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在赣州地区的江面上,除了萧郭李三姓人家的渔船,还是找不出另外的姓氏。这样稳定的江上秩序为什么能沿袭数百年而不发生变化,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
为我们讲解撒网要领的老人名叫郭年铨,他的船与其他停靠在章江边大榕树下的渔船都属于郭姓人家。如今,虽有许多渔家人已在岸上居住,但还是有人安家在这种连家渔船上。对于他们来讲,船既是捕鱼时的工具,也是一家人生活起居,躲避风雨的地方。在这里,家的概念被完全浓缩进一片甲板和两个船舱之中了。
渔家人虽历来在水上生活,但祖先却总要留给后人惟一的地上建筑。这就是祠堂,在郭家祠堂,我们倒是听到了一个关于江上三兄弟的传说。
朱元璋逃难,朝廷内乱的时候,赶到河边上,刚好这三姓玩的比较好,成为三兄弟,就这样抽烟啊,打鱼打累了,玩到一起去了,三条船连到一起去了,朱元璋就叫师傅啊,现在叫师傅,原来叫什么就不知道了,反正就是帮我个忙,我要过一下江,过这个河,这三个人在一起看他这样,后面是有人追过来,也不明真相,就说你赶快上船,我们给你送过去,送过去以后,他就回到了天下了,就是说以他为主,还是朱元璋掌权,朱元璋为了报答这三姓,这三姓在河里面就像垄断一样,就是规定他们优惠政策,打鱼,放排,撑船,就是在这河里面吃饭了,任何姓不可以下河去工作了,就这样报答这三姓。
传说的真伪,今天的人已无从去考证与分辨,而圣旨下的特权对质朴的渔家人来讲似乎足够的理直气壮,垄断也成了理所应当。然而,三姓人家在江上生活至今,除去传说,是否还有更加现实的原因,我们索性再去听听李家人的说法吧。
李家和萧家从不在郭家所在的章江上打鱼,萧李两家的地盘位于河面更为宽阔,支流众多的贡江上,在贡江上游,今天赣州市的于都县,一位李姓家族的老人----李声麒就居住在这里。然而,我们没有在水边找到老李,却在李家后代的指引下,在岸上的村子里见到了他。
年近七十的李声麒老人原来还是远近闻名的治疗跌打损伤的高手,不仅如此,听村民讲老李身上的武功也十分厉害。医术,武术,为何会集中在这个渔家老者的身上?关于他的功夫,关于水上的三姓人家。李声麒老人又会告诉我们怎样的故事呢?
渔家老者亲历的水上生活“到结婚的时候,我们拜堂啊,就在船上”一张老渔网的故事“一斤鱼是两斤米左右”兄弟之间的恩怨争夺 “我们李家是靠这个,第二靠”
岸上的田土,就是可以赖以维生的土地,水上人家要维生,依赖的是江水。渔家人认为,鱼是大家共有的,无论是水上人还是岸上人,但江面是他们惟一的生存空间,是万万不可被侵犯的。因为全家人的生存都要指望来自江上的收获。
“一天没鱼就不吃饭”是岸上人形容渔家生活的话。它十分鲜明的道出了渔家生活对水的依赖。对于没有土地资源的渔民,他们的日子是岸上人家所不能体会的。
江边,人们正在修补一条年久的木船,我们也得以看到渔家人可以立足的全部空间,就在这长不足八米,宽不足两米的地方,却包含了世代渔家人从生命一开始直到结束的全部生活内容。
艰辛的水上生活远比不了故事与传奇听上去的精彩,但他既真实,又苦涩。正因为如此,渔家人更加希望江面平静下去,不要再被外姓人家打扰。而另外,对岸上的人家来说,没有一手水上讨生活的绝技,则是比艰辛的水上生活更加难以面对的现实。
渔网和鱼钩, 虽然三姓人家都会使用,但由于各家分处江面的情况不同,世代相传的捕鱼工具便大不相同。正是由于三家拿手的工具不同,又经常在共用江上碰面,则引出了萧郭李三姓间曾经发生的另一段故事。
因为打架成就了武功,因为疗伤成就了医术,时隔几十年后,年近七十的老李在当年的战场上为我们展示着李家的身手。原来江面上曾经并不平静,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源,连兄弟间都要争夺,渔家人又怎能容忍岸上有田土的人家染指江上呢?
江上与岸上,井水不犯河水;兄弟与兄弟间,即有争夺又有和解。一个是彼此心照不宣的约定,一个是动静兼蓄的和谐。三姓人家数百年来,就这样保持着稳定的江上秩序走到了今天。对此,赣州的文史学者刘劲峰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
同期声:赣州文史学者 刘劲峰
三家人结成一个群体我认为这是最稳定的群体结构,因为在我们自然界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一个平面,而这三户人结合在一起,他常常当两户人之间有矛盾的时候,第三个人是最好的调节人,因为在这两户人当中,都希望他倒向自己这一边,而不希望得罪这第三个人,都会听从他的见解,他的分量倒向哪一边,那常常决定了胜负,所以在这个时间,他是个最好的调解人,因此这三户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最稳定的结构。
追踪新一代的渔家人“他们可以一天到晚24个小时不要睡觉”探寻真实的渔家生活:“这个线接在那里,就有光了”
在过去,水路曾是赣州地区最为重要的交通方式,水上人家除了在江上打鱼,撑船,放排也是维生的手段。而如今,便捷的公路,铁路已经取代了水上交通。渔业资源也由于各种原因少了起来,江上留给渔家人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面对这样的环境,今天的渔家人也开始动起了脑筋。
黎明过后,江上渐渐热闹起来,摆渡船忙碌的接送着岸上往来江上的村民,岸边新盖的房子不知今天又会增高几层砖,渔家的人们又秩序井然的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沙坝上的老船还在修修补补,不知道他今后还能在江上再漂泊多久。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9.0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