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永远的吐火Godzilla!),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绍兴]《少年鲁迅》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May  5 15:03:35 2004), 站内信件


  鲁迅,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原姓周,名树人,
字豫才。鲁迅是他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 

  鲁迅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少年时代,家庭遭受的一系列变故,使他认识到封建社
会的腐化和没落。 他青年时代到日本留学,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并弃医从文,
选择了以笔作为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创作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小说。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
他精神的写照。 

  长长的咸欢河,仍然像绍兴老城时的模样,自西向东缓缓流去。穿过布满藤萝的石阶
,越过一座又一座的石桥,便会来到一条僻静的小街,都昌坊口。坐落在这条街上的覆盆
桥周氏家族,曾是绍兴城内有名的大户人家。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秋日,暮气沉沉的新台门突然变得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周家添了
个男婴,而且是长子长孙。这个男婴就是鲁迅。 

  
 
  
  鲁迅后来回忆说:“我生在周氏是长男,“物以稀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
不大,不到一岁,便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了一个和尚为师了。这个和尚就是龙师傅,幼时
的鲁迅便有了另一个名字,长庚。意思就是长命。鲁迅后来也把长庚作为自己的一个笔名
。 

  鲁迅在幼年时期,除了父母 、祖父母外, 曾父母也还健在,他们对鲁迅都很疼爱。
在鲁迅诞生的那间屋子的前院,在被称为桂花明堂的门口,有一株苍老的大桂树。炎热的
夏夜,年幼的鲁迅躺在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一边乘凉,一边听摇着芭蕉扇的祖母讲述着一
个又一个的故事。一只猫从桂树上跳了下来,祖母就讲“猫是老虎的师父……”听完了,
鲁迅就想,幸而老虎性急,否则它学会了上树的本领,把师父吃掉了,那么,从桂树上就
会爬下一匹老虎来。 

  还有鲁迅的保姆长妈妈,给鲁迅讲人首蛇身的“美女蛇”如何在墙头上喊读书人的名
字,弄得鲁迅不敢去看墙上。她还教诲鲁迅说,人死了,不许说“死掉了”,应当说“老
掉了”;死了人的屋子,里面的晦气,不许走进去;生了孩子的屋子,称“暗房”,也是
不许进去的;饭粒不许落在地上,落下了,那是罪过,挽救的办法,就是拾起来,最好是
吃下去;在晒裤子的竹竿底下钻过,也是不许的,不然,一辈子没出息。鲁迅先生成长以
后,仍然记得她这种话,想把死掉说作老了,后来也用在彷徨的祝福上。 

  鲁迅的母亲姓鲁,叫鲁瑞,是绍兴乡下黄浦庄安桥头人。鲁迅的“鲁”来自母姓,足
见母亲的影响大于父亲。父亲周伯宜是个秀才,一直闲居在家中读书。中国传统上以孝治
家,以忠孝治天下。祖父希望父亲做孝子,父亲也希望鲁迅做孝子。《二十四孝图》,是
从小必读的故事。《二十四孝图》中有一则故事“郭巨埋儿”,说的是郭巨因儿与母争食
,竟要将儿子活活埋掉,以确保母亲的吃饭问题。看了“郭巨埋儿”,鲁迅“不但自己不
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亲愁柴米;祖母又
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每当这时候鲁迅就会想
起真正属于自己的乐园——百草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
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
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
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
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童年的记忆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而孩提时的友谊也是最纯真的。百草园中让少年鲁迅
一直不能深深忘怀的是一个十一二岁 天真烂漫、健康活泼,项带银圈的少年。 这位“十
一二岁的少年”就是鲁迅著名小说《故乡》中的人物――“闰土”。这位曾经使无数读者
心动不已,以至于在今天的中国仍旧家喻户晓的闰土真名叫章运水。章运水的父亲章复清
是一个手艺很巧的竹工,每年晒谷子的时候,就会来鲁迅家翻修和编一些新的竹匾。 

  
 
  
  然而, “闰土”,后来的生活,发生的了巨大变化。让所有读者记忆深刻和长久隐痛
的,是章运水越过越糟的生活。 1919年,鲁迅回到故乡再看到“闰土”时,发现:他“头
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是一件极薄的棉衣……红活圆实的手,又粗又笨而且裂开,像是松
树皮了。” 最深深刺痛鲁迅的是,幼年平等而快乐的朋友却分明叫了他一声“老爷”!鲁
迅痛切的感到正是黑暗的旧社会让自己和运水之间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鲁迅在小
说《故乡》的结尾热切的期望运水的后代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为经生活过。而让鲁
迅先生未料到的是,这话真的应验了,这位普通的老人就是闰土的孙子,今天鲁迅纪念馆
的退休副馆长章贵,他和周海婴十分要好,常来常往,感情颇深。 

  1893年,鲁迅十二岁那年,家中发生了一起很大的变故。祖父周清福因为科场舞弊案
败露,在一夜之间,由朝廷命官沦为朝廷钦犯。家人惊恐万状,赶紧把鲁迅和弟弟送到绍
兴乡下的外婆家躲了起来。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
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 :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
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
是拜先生。”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这样写道。从此,人们便记住了三
味书屋,记住了那个手执戒尺,神情严厉的老先生寿镜吾。 

  鲁迅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不过先生有时脾气不够随和,执
拗得没有商量的余地。例如,他极为痛恨侵略中国的列强,一生不愿用外国货,不穿洋服
,连已经时兴起来的照相,他也痛诋得不遗余力,认为那是外国人到中国来骗钱的。现在
留下来的惟一一张照片,是他晚年手拄木杖在屋外散步时,他的孙子乘他不备偷拍的。寿
镜吾学问渊博,但是厌恶功名,自二十岁, 中了秀才以后就再也没有去应试,而是一生坐
馆授徒。不但如此,他还认为天下贪官污吏当道,做官就是同流合污,不是清白人所能做
的。所以不准儿了参加科举考试,为此甚至把儿子锁在屋里,儿子跳窗户逃出家门,才得
以参加了科举做了知县。 

  
 
  
  三味书屋只收学生八个,而且非常严格,先生“自说因精力有限,”多了“就照顾不
到”每当收新生的时候,总先要经过先生认为可靠的熟人介绍,然后是先生亲自到学生家
里去看过,他认为是“品格方正”的孩子,才可入学。鲁迅学习十分用功,因此成绩非常
优异:所以很受寿老先生的器重。 

  镜吾先生一生嗜书如命,向人借书,极守信用。同样,鲁迅对书籍也十分珍惜,寄出
去的书都要亲自动手,捆扎得整整齐齐,从不随便折页。后来,鲁迅常常运用儿时过的对
课方法命文题,定书名,增强文章的战斗性和幽默感。鲁迅十分敬重寿老先生,自1897年
离开三味书屋后,一直保持着与先生的联系,而且时有往来。 

  1926年9月,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报到不久,还未顾上很好地休整一下,就执笔写
了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时的寿老先生已将近八十高龄,鲁迅也年近半
百,但鲁迅仍以优美动人的文字回忆了私塾读书前后的生活。 

  离绍兴城东北三十多华里的皇甫庄,河网交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每年六月十六日
,是包拯的生日,人们就在这里搭台演社戏,赛龙舟,保佑人们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
登。离皇甫庄不远的安桥头,就是鲁迅的外婆家。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鲁迅差不多都来一次。在这里,鲁迅可以在河边钓虾,可以在密
如蛛网的河上划船,可以在月下观赏河上风景,在这里,男吊,女吊,无常,鬼的故事,
鬼的身影,也一同闯进了少年鲁迅的心灵。 

  绍兴乡下的目联戏给少年鲁迅下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两种特色的“鬼”:一种是女吊;一
种是活泼诙谐的“无常”鬼。无常是民间传说中的勾魂使者。但出现在绍兴迎神赛会和目
连戏中的无常,却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颇引起少年鲁迅的好感。 

  。目连戏中的无常因为同情一个鬼魂,暂放还阳半日,不料被阎罗责罚,从此不再宽
纵了。无常那种“哪怕你铜墙铁壁!哪怕你皇亲国戚!”的英雄主义精神,深深地镌刻在
少年鲁迅的头脑里,三十多年之后,鲁迅依着往昔的印象和记忆,在《朝花夕拾》及后记
中对“无常”做了生动的文字描写并画出死有分和“活无常”的插图。 

  女吊诞生于人们对上吊女性死后化鬼的传说。如果说,男吊是无声的抗争,那么女吊
则是血泪的控诉和复仇的呼号。象征复仇的红色外衣,咬牙切齿的愤激表情,一段紧凑的
台步和“三甩头”的亮相,一个生前的美妇死后的厉鬼形象就这样出现了,开始诉说自己的
身世和被迫上吊的痛苦与愤怒,令少年鲁迅既惊心又动情。 

  
 
  
  直到几十年后,鲁迅还一直保持着鲜明的记忆。他认为;这个复仇性最强的女吊,这
个最美丽也最坚强的灵魂,就是被压迫者的复仇意志的化身。在《社戏》中,在《朝花夕
拾》中,鲁迅一再讴歌和赞扬无常和女吊。 

  鲁迅16岁时,父亲由于重病,死去了。家中的财产也被变卖一空,甚至连极少的学费
也无法可想。当时在绍兴,不能继续读书的,总走两条路,要么去做师爷,要么学做生意
。家庭的衰败,生活的困难,身为长子的鲁迅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结束了三味书屋学习
的鲁迅第一次面临人生的选择。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