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丽水]山灵仙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Nov 27 20:40:29 2004), 转信


  在丽水一万七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一条大河贯穿全境,这条大河就是瓯江。瓯江滋养着丽水,它是丽水人心中的“母亲河”。这条母亲河的源头在哪里呢? 
  
  这里是丽水的西南部,瓯江流经的区域,世界上最早的拱型坝,通济堰就是在此拦水而建。通济堰建于南朝,至今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顺着堰坝旁的这条河道一直向西南方向行进,我们就可以寻找到瓯江的源头。 

  在凤阳山的原始次森林中,我们在大片的高山草甸之间发现了一条通道,据说瓯江之源就在这条小路的尽头。和所有的大江大河一样,八百里瓯江的浩荡之气也是由这样的涓涓细流发源而成。这源头旁屹然挺立着凤阳山的顶峰——黄毛尖。 

  黄矛尖也是浙江省的第一高峰,站在这海拔1929米的高地上,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丽水的别称“绿谷”。绿谷的森林面积占浙江省整个森林覆盖率的一半,这里保存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完整的原始森林。 

  当我们来到这里时,正逢台风刚过,连日降雨使山泉猛涨,一路上这样的飞瀑比比皆是。绿谷中的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今保存着600多公顷处于原始状态的天然森林,它们起源古老、树相发育完整。 

  然而就在二十几年前,这里除了有十几户山民居住之外,外人对它极少知道。它之所以引起世人的关注和重视,完全是因为这里盛传一时的“野人传说”。 

  我们赶往九龙山下的松阳县,据说那里至今还保存着野人的部分肢体。在松阳县的一所中学里,我们找到了一位叫周寿松的老师,他在50年前将肢体制成了标本,很久以来,周寿松把它命名为人熊标本,人熊就是当地人对野人的称呼。 

  这就是1954年我制作的人熊标本。这只手掌和人掌的大小、形状非常相似,褪去棕色的长毛后露出雪白的皮肤。脚掌的毛色与手掌一致,掌长约30厘米,四趾并拢,外形更接近猿或猴型。到底这对标本是从何而来呢?它真的是传说中野人的手脚掌吗? 

  1954年农历4月一个大雨滂沱的午后,在松阳县的清路村,12岁的放牛姑娘王聪美在回家路上突然看见一头人形动物迎面扑来,吓得惊声尖叫。她的母徐福娣闻声赶来,用棍棒将怪兽击倒,群众一起将怪兽打死,并砍下手脚向政府报告。 

  周寿松在听说这件事后的第二天,赶到了清路村,找到了徐福娣,可是他却被告知那头动物已经被烧掉了。他亲眼所见的只有一个烧焦的头颅和一对还算完整的手脚掌。 

  后来有专家将这个标本的指纹和骨骼排列状况,与很多已知的灵长类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这个标本跟黄山的一种短尾猴基本一致,排除了它是野人的可能性。 

  由野生动植物专家组成的考察队在绿谷之中没有发现“野人”,却发现了这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他们开始关注绿谷、深入绿谷。专家告诉我们,目前在他们考察的领域中,已经发现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近四十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六十多种。 

  他叫叶立新,是凤阳山下安仁镇人。作为一个山里娃子,他从小就想到山外的世界去看一看。长大后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省城的杭州大学。当时他想自己总算是飞出了这穷山沟。但是四年大学后,他又选择回到了家乡,在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 

  叶立新的工作是研究动植物,不论工作与否,他已经习惯每天到大山中走走,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非常熟悉。他说在绿谷中有一种植物堪称世界之最,这种植物被叫做百山祖冷杉。 

  沿着绿谷的山路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百山祖所处的位置,属于热带和海洋性暖温带群落交错的特殊地带。这里溪流纵横,气候湿润。我们在瀑布群与陡峭的山体间艰难跋涉,是为了寻找一种古生物“活化石”,百山祖冷杉,据说它是两三万年前的植物物种。 

  三个小时后我们找到了它,这就是百山祖冷杉,它是三株中最大的一株。由于第四纪冰川的作用,气候逐渐变暖,人们认为这种在低温下生存的植物早已在中国的南方灭绝了,但科学家却发现在百山祖地区竟然还有三株存活。它已经被列为世界上最珍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 

  这是绿谷中特殊的一群人,他们的一生都在和一种叫“香菇”的植物打交道,人们把他们叫做“菇民”,也就是种植香菇的人。菇民们每家都建有规模不同的塑料大棚,棚就建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孩子们就是在菇棚中玩耍着长大了。 

  绿谷香菇的种植渊源于一个叫龙岩村的地方,龙岩村位于绿谷中庆元县,据说这里是世界上香菇栽培的发祥地。龙岩村村头,几棵百年古树环绕间有一座祠堂,里面供奉着被他们称之为香菇之祖的人。 

  这个手持金鞭,身骑黑虎的人就是“香菇之祖”,他叫吴三公。村里人把他奉为这一方水土的保护神,虔诚地侍奉着。 

  这是龙岩村最年长的一位老人家,他姓吴,自称是吴三公的后代,今年已经85岁。在他的手里至今还珍藏着一本明朝万历年间重修的《吴氏宗谱》。《宗谱》上记载着,吴三公原名吴三,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三月七日。一千多年前在吴三20岁的时候,一次意外的发现改变了他原本平庸的一生。 

  他发现倒地的阔叶树上有一种没有毒味的蕈,他给它取名香蕈,也就是现在的香菇。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吴三发现用刀斧砍树的疤痕上能长出香菇,这就是他总结的“砍花法”。后来他又对砍了但是没有出菇的树木采取猛击树干的方法,然后用树枝覆盖,人工营造阴冷潮湿的环境。几天后他惊喜的发现香菇重新生长出来,于是诞生了“惊蕈术”。这是世界上人工栽培香菇最早的记录,在以后近九百年的时间里,人们都是采取这两种方法栽培香菇。 

  据当地人介绍,在靠近百山祖顶峰的香菇湾,至今还保留吴三公他们当年种菇时栖身的屋子,人们把它叫做香菇寮。 

  据当地人介绍,传统的种菇法都是选择深山幽谷、人烟罕至的地方作为菇场。过去这一带的香菇寮多达近百个。今天的人们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再现了香菇寮的布局和构造。香菇寮里面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厨房,另一部分是哄房兼卧室,陈设都极为简单,除了灶、一张桌子和一张床,别无它物。 

  这是一张明朝的古画,它反映的是当时这个地区香菇交易的盛况,人头攒动,生意兴隆。几百年来,在这些以种香菇为生的人群中还衍生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香菇文化。 

  在绿谷有很多供奉吴三公的“菇神庙”,在玉溪桥旁的西洋殿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个,每年农历的六七月份,香菇丰收的季节,这里都会举办的庙会,这是菇民们最盛大的节日。 

  庙会上最受欢迎的节目就是“菇民戏”。菇民戏起源于明朝,菇民在婺剧词曲的基础上,吸取赣南乱弹唱腔的特点传唱开来。菇民戏的演员本身就是菇民,他们一边生产,一边在劳动空闲时演唱、表演,丰富了深山寂静的生活。 

  在深山中菇民有很多语言上的避讳,他们不说不吉利的字眼,比如受伤叫“挂彩”,死了叫“老了”,鬼叫“崇”等,他们不交流种菇的方法以防技艺外露,于是在长期的共同劳动中,形成了只有菇民之间才能明白的语言。菇民用这种语言交流,用这种语言哼唱他们自创的菇山歌。 

  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给我们展示的是当时的香菇功夫,这是菇民们为了强身健体、抵御野兽和强盗的袭击而自创的一套功夫。现在的菇民们早已脱离了过去的险恶境地,种菇的场所已经从深山转移到了家门口。 

  
 
  
  菇民们现在都在大棚里种植香菇,他们在吴三公的基础上,将香菇的栽培技术做了四次革新,出菇周期由过去的两三年,缩短到了今天的两三个月。吴克甸是丽水绿谷的高级农艺师,他用40年的时间来研究和推广香菇的栽培技术,绿谷人都把他称做当代吴三公。 

  吴克甸给我们介绍这种春季出菇的栽培法目前在中国是出菇质量最好的,香菇作为绿谷的一个品牌已经走出绿谷,走向世界。 

  华南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虎种,距今已经有两百万年的历史,绿谷中的百山祖曾经是华南虎的主要栖身地之一,但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野生华南虎就一直销声匿迹,已经成为国际上第四个即将消失的虎种。我们也只能从图片上欣赏到它的王者之风。 

  据说五十年代末,百山祖一带虎害相当严重。老虎在一夜间能叼走家猪6只,耕牛5只。于是农民开始雇佣猎户打虎,这是当地电视台二十年前拍摄的打虎镜头。与此同时,乱砍滥伐、毁林种粮的现象也使华南虎失去了藏身之处,终于在百山祖绝迹了。 

  要想华南虎重返家园,必须恢复百山祖的绿色原貌。十年前,绿谷之中有很多靠砍伐树木后烧制木炭为生的山里人家,为了保护山区的阔叶林,国家开始限制用木材烧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烧炭技术,眼看着就要失去用武之地了。情急之下,有个叫陈文照的人想到了漫山遍野的毛竹林,这 这就是毛竹烧的炭,陈文照告诉我们,燃烧竹炭获得的热量不亚于木炭,而且竹炭还有很强的吸附功能,除了吸收空气当中的湿气以外,它对甲醛、苯、氨气、二流甲烷,都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于是他又利用竹炭的这个功能,研制出了一系列环保的日常用品,这些产品已经远销到国外,陈文照也因此发了大财。 

  陈文照把我们带到了他成功的发源地,十年前他就是在这里将竹炭烧制成功。今天这个卖炭翁已经成了千万富翁!越来越多的绿谷人开始仿效陈文照做起了竹炭的生意,就在他们走上致富之路的时候,百山祖也渐渐恢复了它的绿色原貌。 

  就在华南虎绝迹四十年后,1998年的一天,百山祖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巡山时发现有三只看似老虎动物在一个小水坑边喝水,当人们在努力鉴别时,它们却逃离开了。后来工作人员在动物所到之处捡到一些动物粪便,送到了浙江大学生物科学系。 

  生物学家们从动物园中采集到标准的华南虎粪便样品,通过各种指标的对比后,证实这确实是华南虎的排泄物,也就是说华南虎终于重返家园了。2004年8月国家邮政局在绿谷举行了“华南虎”特种邮票首发式,华南虎已经成为今日绿谷的品牌和标志。 

  江水悠悠,江风徐徐,绿谷山水的真实与亲切,也造就了丽水人的真实与亲切。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