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无欲则刚),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广州] 黄埔军魂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ug 17 21:55:00 2004), 转信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携夫人宋庆龄,乘军舰,登上广州城南的一个小岛--长州岛上,一个隆重的开学典礼即将举行。
孙中山先生郑重的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这天,“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诞生了。因为这个岛属于广州的黄埔区,所以人们习惯叫它黄埔军校。
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军校校长。蒋介石,浙江奉化人,这年37岁。他曾就读于保定军校和日本士官学校,参加过辛亥革命。孙中山落难永丰舰,蒋介石闻讯赶来与孙中山共患难,从此,深的孙中山信任。在他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学生名录,每星期他都用大量时间找师生个别谈话,亲自记下对学生的评语,就在这些名单里,很多学生后来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黄埔军校以孙中山、蒋介石和廖仲恺组成的校本部为最高领导机构,并设置了党代表和政治部,保持了黄埔军校的革命性质,称为新型革命军校的重要标志。在这所新型的军事政治学校里,有不少的知名人士担任了重要职务。
1924年9月,周恩来从法回到国内,到达广州,26岁的周恩来,当时在党内的职务是中央广东区委委员长,廖仲恺一见面就对他说:我们等你好久了!周恩来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成为他军事生涯的起点,他在这里为创建中国现代革命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周恩来重新制定了政治教育计划,增加了社会主义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等课程,政治部还自编了大量通俗生动的朴素教材,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教育,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充满朝气和活力。
黄埔军校的军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主要是讲授典范令和四大教程,野外操练课在校本部旁的大操场进行,从单兵动作到排连营队列,行军、宿营战斗的联络和协同等一一实现,把军事政治教育和革命斗争密切结合,这是军校的又一特点。
在这个门上,曾有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它处,下联写的是:贪生怕死勿入此门,横批:革命者来。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培养了24期学员,有20多万人,先后走上了不同的战场。
何纪元先生是黄埔军校第17期学员,1939年入校,那年他17岁,是在江西分校接受训练的。
“我在步兵(学校)需要学到的我都学过了,里面有战术、射击、筑城,筑城就是做的防御工事,地形、车辆。文科方面的是政治经济、还有法制、还有日本语,日语。那时候对日抗战,所以大家学的日本话,好在将来,在战场上向对方喊话。”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何先生军校毕业后毅然走上了抗日前线。“我在1942年毕业,到1944年,参加了衡阳的保卫战。我们部队的整个军都奉调到衡阳外围,配合守城部队来抵抗日军的进攻。在衡阳外围跟日本打了差不多有四五十天,快两个月。我们那个军损失很大。六十二军,那个军不到两万人,大概伤亡的有6000多人。损失很大,多数是连排长。 所以牺牲的很多是黄埔军校学生,整个八年抗战,牺牲的黄埔师生,老师、学生好几万人。”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革命尚未成功”的遗憾,在北京逝世。黄埔军校的师生在北伐前线举行了追悼会,于是就有了这张周恩来和蒋介石在一起最早的合影照片,前面这个人是蒋介石,后边手拿祭文的是周恩来,
“天地不成春”,他匆匆为后人留下了这所黄埔军校,留下无尽的岁月和话题。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