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我佛慈悲|别样07?守望100天(),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香港] 至爱无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Nov 22 19:58:09 2006), 转信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一些手拿小红袋的人,路过的行人不时向他们的小袋投入一些硬币,并从他们那里得到一枚小标签贴在胸前。
到过香港的人可能都知道,这是当地每周六都要举行的一种慈善募捐活动——卖旗。最初,这种活动是卖花,后来发展为卖纸旗,现在改为贴小标签,但香港人仍旧习惯沿用"卖旗"的称谓,久而久之,每周六也就被称为卖旗日了。
这些卖旗的人,胸前都贴着这样一个标志,义工证,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是利用休息时间出来义务服务的义工。
香港是个发达的商业社会,在这里,“时间就是金钱”,而做义工完全是出于自愿,没有任何报酬。但是在香港,在香港人务实理性的外表下,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做义工的经历。
采访:香港特别行政区社会福利署高级社会工作主任 林绍裘
在过去六年的时间,我们登记了1300多个机构,有47万多个义工,但是这个数字,是让他们自己报告我们他们的服务情况,我相信有很多的机构很多的志愿者他们做了服务还没有告诉我们的,所以我相信在香港志愿者的数目比我们知道的还是要多的。
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的义工,就是由这里组织管理的。义工服务主要以社区、单位、学校为中心,志愿登记报名,然后由工作人员统一调配,打电话确定方便服务的时间,并留下时间记录。
采访:香港特别行政区社会福利署高级社会工作主任 林绍裘
我们在分区的地方有我们分区的办事处,我们成立了地区的委员会,跟他们联系,每一个机构他们都根据他们的兴趣,他们所住的地方,为不同的人提供一些义务工作的服务。
如果说义工是慈善大使、而社会福利署是政府协调管理机构的话,那么谁,又是香港慈善事业的主角呢?
事实上,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世界性大都会,支撑着社会繁荣与和谐的不仅有活跃的经济,还有这样一些成熟完善的慈善机构,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以前。那些在街头卖旗的义工,就是为它们募集善款的。
东华三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一家慈善机构,作为东华三院历届主席会主席,李东海先生为我们讲述了最初建院的历史。
采访:香港东华三院历届主席会主席 李东海
东华三院是在1870年建立的,在那个时候是英国人占领我们香港20年,这20年当中我们有十多万人口在这里,我们的人没有医院,病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以看病,那么印度人反而他病了有英国的海关医院去看病,我们华人在这里病人穷人都到这个小庙里,这个小庙就是广福义祠,是小祠堂,那么穷人到那边病了死了,就死在那边,死了就把尸体拿出去,所以这是很惨的。
为了扶危济困,解救悲惨的乡亲, 1870年,当地华人自发筹资建立了东华医院,为穷人设置免费病床,并设立义冢,开始了慈善救助的历史。
如今,东华三院已发展成为拥有五家医院以及多家学校、老人院的社会服务机构,对香港社会影响巨大。每年由东华三院举办的爱心满东华、欢乐满东华等慈善活动,成为香港人捐款献爱心的盛会。
香港的许多慈善机构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十九世纪末,中国沿海一带拐卖妇女儿童的事件时有发生,一群热心的华人自发筹建了以保护妇孺、保赤安良为使命的香港保良局。
在保良局大厅的墙上,塑满了一幅幅捐款人的头像,这些塑像记录着一百多年来为保良局慷慨解囊的好心人。保良局的正厅供奉着关公的牌位,关公常常被追求财富的人供在厅堂,为什么施财舍财的慈善机构也供奉关公呢?
采访:香港保良局主席 杜伟强
我们为什么要供奉关帝呢?因为关帝代表仁义,跟我们保良局保赤安良的宗旨很配合。
在仁义精神的庇护下,许多曾遭遗弃的孩子在这里幸福地生活。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保良局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庞大的慈善机构,他们不仅扶助了社会弱势群体,也在民众中弘扬着宽容和仁爱精神。香港保良局这块铜牌,就见证了无数这样的感人故事。
这张美丽的面孔许多香港人都十分熟悉,她叫张玛莉,1975年曾被选为香港小姐冠军,之后,又荣获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二十一世纪成功女性等称号,然而,这位杰出的女人却并非生下来就一帆风顺。
采访:1975年香港小姐 1988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张玛莉
我是差不多8岁开始就在香港,一个慈善机构叫保良局里边住,住了十多年。从小我们就开始参与很多不同的义工跟筹款活动,像我们卖旗呀,小小的旗,每个星期我们去卖,然后筹款给这个慈善机构。另外做一些嘉年华会呀不同的活动去筹款。
如果不是她亲口说出,谁能想到今天的社会名流张玛莉,昔日曾被遗弃街头,流浪度日,是保良局收留了她。在那里,张玛莉受到良好的教育,乐善好施的传统潜移默化渗入她的心灵。
在香港,选美往往意味着不尽的荣耀和滚滚的财富。然而,1975年,当张玛莉被选为香港小姐后,这位年轻的美女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艰辛的旅途,那就是传播慈善与爱心。这些年,在保良局,在香港,在世界上许多极度贫困、充满灾难的地方,都留下了她美丽的身影,成为人们熟知的明星慈善大使。
采访:1975年香港小姐 1988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张玛莉
我为什么常常这样做,我就觉得我是比较幸运的一群,从小没有家,后来在保良局里边,就是香港一些有心有钱的人去帮我,所以现在我去帮其他人是很顺理成章的,从小就是这样做。
感恩和回报,是张玛莉深埋心底的情结,她也希望能把爱送到曾经遗弃过自己的父母身边。
采访:1975年香港小姐 1988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张玛莉
现在我自己做了妈妈,我有两个孩子,大的已经大学毕业,我看他们我就觉得不再恨我爸爸妈妈了,我自己觉得如果爸爸妈妈没有机会去照顾自己的小孩,是很苦的。所以那个时候我每次祈祷的时候,我是基督徒,我跟他们祈祷的时候常讲,不论他们在世界的哪一个地方,我希望他们已经把这个包袱,或不开心的事情放下,很想天上有一个神告诉他,嘿 ,你们的女儿现在很好,希望他们也生活得好。
仁者爱人,人的一生除了索取,更重要的是给予。这位老者,是香港著名企业金利来的创始人曾宪梓先生,1968年,曾先生从这样一台缝纫机开始,含辛茹苦做到今天,自有他的一番道理。
采访:香港金利来创始人 曾宪梓
我感觉到呢,我用什么来回报祖国呢?我就是这样,我有了财富有了经济基础,我才能奖纳,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祖国。
作为成功的实业家,曾宪梓先生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每年都要为各种慈善事业捐款,为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们做善事,现在,他已捐了五亿七千万元。
这些书信,是曾先生珍爱的礼物,放在他办公桌最醒目的地方,这是他所资助的贫困学生给他的来信。而学生们的深深祝福,是他以及所有和他一样热心慈善事业的好心人得到的最好回报。
中学生邝明蕙在地铁站卖完小旗,又匆匆赶回家,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做蛋糕。
做蛋糕是她们的拿手好戏,平时,她们也常常给自己和家人做蛋糕,但今天她们所做的,是一个特别的礼物。邝明蕙是香港著名的中学圣玛俐修院六年级的学生,家境优越,父母对她从小疼爱有加。但这个平日在家里娇生惯养的女孩,周末却常常到慈善机构义务服务,是个有六年经验的“老义工”了。
采访:香港中学生 邝明蕙
我记得有一次在我中二的时候,我跟红十字会的哥哥姐姐到了香港一个比较贫穷的地区里面服务,我们进了一个老人家的房间里面,他一出来笑得很大很大,好像期待了我们很久一样,然后我记得他也送给我们一块糖果,那块糖果对我来说不是一块普通的糖果,因为每一次看到它我就想起社会上有一些等待我们要去关怀,去带给他们问候的人。
在服务中体会快乐,是邝明蕙这些年做义工最大的收获。现在,她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参加各种义工服务,已经连续五年被评为金牌义工了。
义工嘉许典礼,是香港社会福利署为鼓励优秀义工而举行的仪式,他们为每年服务时间超过200小时的志愿者颁发金牌;超过100小时的,颁发银牌;超过50小时的,颁发铜牌,获得这样的奖牌在香港人眼中是莫大的荣誉。据统计,像邝明蕙这样每年服务超过200小时的金牌义工,在香港已经超过5万人。
在这些金牌义工之外,香港还有许多默默无闻、从来没有登记过服务时间的义工,九龙区淘大花园的蔡碧治就是这样。蔡姐是个职业女性,从事秘书工作,她在社区做义工已经20多年了,在她身上,曾发生过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
2003年,非典灾难突然降临香港,而淘大花园是非典病人出现最多的地方。在这场灾难中,家住淘大花园E座的宋明老人身边惟一的女儿染上非典离开了人世,令老人痛不欲生。埋葬了亲人之后,这位90多岁的白发老人精神和生活都陷入了绝境。
这一天,蔡姐外出时听邻居说, E座有位老人一口客家话,谁都听不懂,无法与别人交流,整天关在家里痛哭,已经好几天没出门、没吃饭了,非常可怜。
一听说这件事,蔡姐立刻赶往老人的家。
采访:香港市民 蔡碧治
我是闽南人,下放到闽西,闽西刚好是讲客家话的,虽然我来香港一段时间,但是我还是能听,简单的我可以讲,复杂的听得懂,比较容易跟他沟通。
语言的障碍解除后,悲伤绝望的老人平静了许多,那段时间,蔡姐一直忙前忙后,为老人烧茶做饭,在她的悉心照顾下,老人身体状况渐渐好转。
但蔡姐发现,老人依然时常坐在窗前发呆,被痛苦回忆折磨着的老人,每天都要靠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
采访:香港市民 蔡碧治
那个时候我心里面就很难受,他一个90多岁的老人家,失去了惟一的亲人,年纪这么大了,单靠安眠药对他影响很大的,所以我就带他看了几次中医,也到处去找了一些人家的偏方,民间的偏方,龙眼露啊,喝牛奶啊,玫瑰花泡茶,什么办法都为他想尽了。
四处求医问药没能让老人摆脱精神上的痛苦,后来,蔡姐又打听到,老人在内地老家还有个从未见过面的孙子,她又四处奔波,花了一年多时间,最后终于把老人的孙子迁到了香港。看到老人重新开朗起来,蔡姐感到由衷的安慰。
采访:香港市民 蔡碧治
看到他就想起我自己的祖母,我祖母也是90多岁去世的,我从懂事起祖母就教导我,一个人在社会上能帮人家,尽力而为,哪怕它是一棵草,有需要的时候,你都应该伸出手去帮它生存,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也可以说作为我人生的座右铭。
两年多来,蔡姐为老人所做的服务是无法用时间来计算的,而20年中她所付出的一切,更无法用奖牌来衡量。在香港,还有许许多多和蔡姐一样朴实的市民,默默无闻地用爱心营造着周围的世界!他们和那些金牌义工一样,也同样令人尊敬!
这是一群青年学生和一群智障人的特殊聚会,也是在香港经常可以看到的一幕。
当我们看到这些畸形的身影信赖地倚靠在健康的臂膀旁,瘦小的双脚跟随着青春脚步前行,外表和智力的巨大差异丝毫也不妨碍他们心灵间的交流,这幅人世间最美的图画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在这个温馨的世界里,只有一个超越一切的力量,那就是一个巨大而永恒的字——爱!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香港的慈善事业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据统计,东南亚海啸消息传出不到两周时间,香港的慈善爱心捐款就达7亿港元,创下单一城市人均捐款全球之冠。1998年洪灾,香港共捐款 6.8亿元,居世界首位。香港为希望工程的爱心捐款也已超过5亿元,救助失学儿童24万名,兴建希望小学1600多所......
采访:香港东华三院历届主席会主席 李东海
香港呢一向是这样的,因为本身没有什么资源,都靠贸易,从前也没有工厂,所以香港采取低税制度,就是纳税很少,那么到现在也是很少,就是每个公司的赢利只纳(税)十七点五,从前还要少,十五,现在加了,十七点五,一百万只交十七万五,在世界上可以说是很低。
80岁的李东海先生对香港历史颇有研究,曾编写过《香港跑马缤纷史》、《香港太平绅士》等专著,出任过国务院特聘的港事顾问,他解释了香港慈善事业之所以如此发达的一个出人意料的原因。
采访:香港东华三院历届主席会主席 李东海
那么这样低的税,政府没有什么福利的,纳高税像美国、加拿大其他地方有养老院安老院什么退休制度,你病了以后政府给钱,这种社会福利是政府考虑的,香港是不一样,因为没有这个社会福利制度,那么穷人怎么办?所以特别产生这种慈善机构。
香港的慈善事业起源于民众间的互助自救,历经沧桑却日益发达兴旺,到今天已经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之一。香港人常讲,“施比受更有福”,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给予比索取更有福气”,这样的理念使得置身于这个繁华都市中的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相互间的关爱和温暖。
又是一个周末,卖旗的义工们又走上街头。今天,在卖旗的义工当中,多了这样一个小小的幼童。
由于年龄太小,没有卖旗的经验,孩子常常走向已经买过旗的行人,没能卖出小旗。
这么小的孩子,母亲并不在意他能卖出多少,但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已经种下了爱的种子,那是一种人类伟大的情感,也是香港的未来。
--
Enjoy academia+66 & Design career
-----→-----→----→---→----→---→----→--→
↑ Stroustrup Oppenheim Gonzalez Haykin Forouzan Trees Manolakis Kay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97.18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