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我佛慈悲|别样07?守望100天(),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香港] 家在香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Nov 22 20:00:34 2006), 转信
28年来,詹姆斯先生总是在早晨7点半钟准时到达学校。现在他已经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了。他给自己起了一个相当中国化的名字——詹大卫。
把一天要做的事情用录音机录下来,是他到学校后做的第一件事。
这部黑电话陪伴了詹姆斯先生25年。他说,不少人劝我换掉它,我还舍不得。
位于香港的港岛英童中学只招收讲英语的学生,其他语言在这里被当作外语教授。
来到香港的这个学校,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在这间学校里融合得美丽、和谐,这就是这个世界将来应该变成的样子。
这个班的外语教授的是普通话,詹姆斯先生看到现在的香港对会普通话的人才需求强烈,普通话班也就应运而生。
教普通话的老师们说他们亲身经历了普通话从无到有,一天天引人注目的过程,他们自己编写了适应香港学生的教材供本校学生使用。
这是港岛英童中学为校长提供的住宅。
采访:校长
我是教历史的,(当时)很难找到一份工作,我就递了很多求职信,找到香港这份工作。我跟妻子说只是工作两年,没什么关系。我一定要找一份工作,不能没有工作。然后我们就来了,这一说就是28年前的事了。
“她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她妹妹也在这里出生。
采访:校长
在回归前的几个月香港人叫我们鬼佬、白鬼、殖民者。回归几周后,香港人对我们翘起大拇指,称赞我们说,你们是好样的,没跑。人们都认为我们会逃走,可是我们没有。
采访:校长
他们这些年轻人比我们更加艰难了。以前任何一个英国人都可以来香港工作。现在来之前必须有一份工作,一个接待单位,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来。
星期天的中午詹姆斯先生一家人经常聚在一起吃中午饭。在香港生活了28年,一家人都挺喜欢中国菜,但是要自己动手做还有困难。饭后,大家就要分头工作了。詹姆斯先生说,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星期天下午必须准备下一周的工作。
安格瑞在香港的亚洲电视台做英语节目的主持人,她很喜欢这份工作。在她看来,如果离开香港回到英国,她不一定能找到、也不一定能胜任这样一份工作。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香港航空青年团长官训练中队的训练课。李伟荣副司令今天来这里检阅。香港航空青年团是由香港民政事务局和公益金资助的青少年制服团体。目前拥有700多名成年团员和3100多名学员。目标在于帮助青少年认识航空文化,为他们投身航空事业铺路。
李伟荣先生曾经从香港转到在国外工作,全家人也同他一起住在新加坡。近年来,他看到香港各方面依旧充满活力,又返回了香港。
采访:李先生
我加入航空青年团十几年了,我以前也像你们一样坐在这儿,今天在10分钟里,你们会学到很多东西。作为一个飞行员或是拿到牌的机师,在人生当中或是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帮助青年们实现他们的梦想,是教官的责任。航空青年团是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学习是一个过程,能学到多少,完全是靠你自己。
李伟荣先生将自己的出版社命名为“天窗”。他认为天窗就是要“打开天窗说亮话”,要为学生、教师、家长、管理人材与创作人才提一个最佳的、最有品位的出版平台,激发独立思考、追求理想的精神。
采访:李先生
我做出版差不多15年了。从国际性的出版社到现在以香港为基地的我的现在的出版社。在做出版前我是中学教师,教英文、经济、地理。
采访:李先生
我觉香港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其实很多时候在于你怎样把握机会,是否努力去做。我运气很好,有一班很好的员工,他们都愿意跟我一道朝着公司的目标去努力。我觉得很有信心,能够有发展的机会。同时我觉得内地和香港的经济在慢慢地融合中,香港的市场会慢慢变大。以我在国际性的公司做了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将来中国两岸三地的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和融合空间。”
李伟荣先生是地地道道的香港人,祖辈生活在香港。他曾经在新加坡工作过,夫人也办了移民。李先生的母亲是当地的客家人,但是客家话已经说不太好了,现在讲广东话。在国外的日子里,李先生随时关注着香港的变化。而今又举家迁回香港,谈起为什么不愿意继续留在国外,他是这样说的:
采访:李先生
我自己是香港出生的,在香港受教育长大,我始终觉得香港才是我的家。我个人感觉香港比新加坡要更加有活力,有很多很多的发展空间。香港跟将来世界最大的市场——中国(大陆)最接近、最有优势。而去新加坡只是开阔眼界,接触更多的人。但我始终觉得香港是我将来发展的地方。
这几天全球性的慈善组织——狮子会在香港召开年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两万多名会员兴高采烈地举行慈善募捐游行。李先生带领航空青年团的团员们到现场义务帮忙,这是他特别喜欢做的事情。李先生说:
这所公寓楼里住着前港英政府的布政司司长。老人的中文名字叫钟逸杰,他还曾经出任署理港督。从1957年抵达香港起,他就尽力了解香港市民以及他们的文化、历史与志向。老人喜欢画油画,前几年把不少自己画的画捐给了慈善事业。
采访:钟叔
这是九龙,三十多年前了。”
采访:钟叔
这是我看马湾桥。
48年过去了,当年来香港出任公职或许只是服从,但是退休后把家安在香港却完全是他自己的选择。
采访:女孩子
因为我有很多朋友,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重要的不是天气、山水,而是人。”
最近,钟先生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中文书名翻译为《石点头》。
采访:钟叔
“英文的(书名)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是邓小平说的。”
钟先生于1987年退休了。他觉得如果回到英国去,他就成了“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的老人,还是留在香港好。留在香港每天有做不完的事。
采访:钟叔
我和我的夫人到中国的很多地方,去看一看,我们喜欢明白中国原来的文化,所以我们去了很多有名的地方,去黄山、泰山、峨眉山、很多山,很多公园。”
采访:钟叔
我是一些做生意的公司的董事,有很多外贸工作,我也对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很感兴趣。因此我花了很多时间来帮助专业人士和组织,研究解决这些课题的方法。
采访:钟叔
香港还有许多问题,但是香港人可以面对这些问题,克服困难,我肯定香港可以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担任很好的角色。我确信香港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采访:钟叔
我78岁开始上课,学普通话,是最老的学生。
李晓莉,中国云南省人。十多年前移居香港,如今办起了“阿诗玛云南风味轩”连锁店。无论走到那一家店,只要顾客多,她立刻换上工作服忙碌起来。来香港前她在医院做正规化验师,到香港后一切必须从头做起。从打工、读书、拿证书、与他人合办化验所,到经营云南菜,一路艰辛。
采访:李女士
我就觉得我如果要做好这个行业,我一定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才能跟别人做到一样的。所以那个时候每天读,每天要补英文,那个时候读书很多都是用英文来教学的。
(那时我)每天搭两到三个小时的(车),转三、四次车到玛丽医院进修班去读书,每天都是下班以后才去读,读晚上的课外的课程。有一次刚刚下雨,大雨,那么辛苦,车也接不到,回到家里的时候差不多快一点了,也是觉得很辛酸,自己在家里大哭一场,这些都是过去了。
明天李晓莉和弟弟要一起飞回云南,在昆明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餐饮界朋友聚会,共同探讨如何把云南文化随着云南菜带出云南,带到香港,带往世界。今天晚上,家里人难得地聚在一起,说说心里话。聊起这些年的生活感受,李晓莉说:
采访:李女士
我觉得在香港时间越长,都觉得香港真是慢慢已经变成我自己的家了。而且那些朋友,这些工作上的人,很多我觉得还是有很多贵人在帮我,所以我这几年觉得这些事业发展得很顺利。”
采访:李女士
我现在感觉我跟内地的人交流了,好像也觉得自己跟他们沟通很好,觉得自己的观念还是跟内地一样的。但是我跟香港人交流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好像是跟真正香港人,他们想的、说的、考虑的怎么样,我还是很能沟通。有时候自己静静一个人想,好像自己是内地的人,有时候又觉得是香港的人,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不能偏向任何一方面,好像又是一个中间人一样,是这种感觉。
阿诗玛云南风味轩”的菜分外精细,地道。李晓莉的目标是推广云南地方文化和风情餐,以正宗、健康、注重特色为宗旨。作菜用的原料大部分都是从云南当地专门采购运到香港的,保证了纯正的品质。
采访:李女士
这几年在餐饮会也是做了很多工作,尽量帮这个会里面、会员各方面协调,现在大家也是互相帮助,我在这个会里面也是很受到大家的欢迎。所以餐饮界我惟一被选为女的副主席的其中一位女士。所以我觉得还是自己慢慢,觉得自己的奋斗和香港人的融合,和大家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能做成功,也不单是我自己,我觉得大家帮我,我还是觉得其中一份的力量,我这几年生意做得好也觉得是很开心,而且觉得自己应该把自己做生意其他的时间,多做一些公益的活动。所以我就参加了很多服务,像狮子会,服务社会的这些机构,我也是很热心去做一些工作,像今年我就(被)选为我们湾仔狮子会的会长,带着大家服务社会。”
眼下,在不少公共场合都可以见到李晓莉的身影。她已经不是站在社会之外的陌路人,而是在香港多元文化的生活中如鱼得水。她把这些归结为自己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香港社会的包容性。
问起詹姆斯先生的业余爱好,他毫不犹豫地说:唱歌。他担任团长的香港威尔士男声合唱团成立26年了,600多名团员来自11个 国家。他们曾经参加了1997年香港回归仪式上的千人大合唱。
采访:小女孩
你会不会跟你爸爸回威尔士去?
我不会。我小时候回英国时还是很有意思,我长得和别的英国孩子一样,但是与他们对流行文化的理解不一样,文化背景不同,谈话的内容也不一样。很多在这里长大的孩子去了英国又回来了,因为他们觉得香港更舒服.
在父母的帮助下安格瑞买了一套小住宅,今天朋友们来为她祝贺乔迁之喜。她的朋友们来自香港的不同领域,他们的肤色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也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很年轻,都把香港当成了自己的家。
--
Enjoy academia+66 & Design career
-----→-----→----→---→----→---→----→--→
↑ Stroustrup Oppenheim Gonzalez Haykin Forouzan Trees Manolakis Kay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97.18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