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晚上站庆喽),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佳木斯]日出东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May  6 10:32:05 2004), 站内信件


  清晨,当祖国大多数地方的人们还沉浸在静谧的梦香之中,黎明已从这里悄然开始。
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的抚远县,是我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 

  此时,登上伊力嘎山顶极目远望,“沧海浴日,金轮荡漾”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
 

  时大爷两口是乌苏镇镇上惟一的一户常住人家。年近70的老人身体结实,每天早晨都
迎着朝阳去江中打鱼。 

  乌苏镇因乌苏里江得名,100年前,乌苏镇曾过有十几家商号,繁荣一时,现在这里是
闻名中外的大马哈鱼扑捞,加工基地。 

  风光迤逦的乌苏里江仍像当年赫哲民歌中唱的那样,江水清澈洁净,周围碧野蓝天,
。江中泛舟,不知今昔何年。 松花江,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三江水在这里交汇,然后流经
俄罗斯东奔大海,形成了中俄界江的黄金水道。 

  抚远县境内的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有闻名中外的 “三花五罗”,鱘鱼,鱑鱼,鲑
鱼。 

  鲑鱼也叫大马哈鱼,它就出生在乌苏里江中,当晚霞映红一望无际的三江水,忙碌一
天的石大爷点起篝火,享受着刚刚捕获的美味。这一带的人吃鱼很有特色,他们把鲜鱼放
在火上烧烤一下,半生不熟,用盐一拌既可食用,这道菜名叫 “塔拉哈”, “塔拉哈”
是赫哲语,意思是烤生鱼。 

  今天,誰也说不清 “塔拉哈”是什么时候开始发明的,我们只能从赫哲族逝去的老艺
术家的绘画中,看到对这种食鱼方法的描绘, 历史上,三江平原上居住着满族,汉族,
朝鲜,赫哲等民族,人们多以打鱼为生,这里曾经出现过繁荣一时的渔猎文明,三江平原
上各个时期的考古发现,为今人拼凑出一段古老的失落的文明。。 

  生活在江边的人们,似乎把江中的一切作为他们思维的源泉,他们世世代代在三条大
江中捕鱼,用鱼皮缝制保暖的衣服,用鱼骨制作工艺品,陶冶生活的情趣,这种古老的风
俗习惯至今仍残存于这一地区的老人当中, 把剥下的大马哈鱼皮钉在木板上,在太阳下
晒干了就可用作二胡的音了。 

  王先生说他作的鱼皮二胡音色圆润悦耳,很受当地人的喜爱,每把胡琴都可以卖到25
0元左右,愿这音乐永远飘扬在乌苏里江的上空。 

  美丽的三江平原风光无限,资源富饶,它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击形成的
冲积平原,佳木斯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   

  土生土长的摄影家庄艳平,多年来走遍了这片黑土地上的山山水水,用他手中的相机
真实地纪录了三江平原的变化过程。 

  徐徐穿过佳木斯的三条大江,为两岸的沃土肥田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茂密苍翠的原
始森林,波涛万顷的人工林海,装扮得佳木斯分外妖娆,东望大海,日出三江,孕育着佳
木斯的勃勃生机。 

  三江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三江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也是世界仅
存的几块原始沼泽地之一,这里有着众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珍稀水禽就有34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鹳,在这里无忧无虑地抚育幼子,洁白的大天鹅,优雅的丹顶鹤
自由自在地飞翔,野荷花在这里竞相开放,这种原产于印度,性情温暖的植物,在超越北
纬48度的地方独傲苦寒,越发显得弥足珍贵了。乘一叶小舟,穿行于幽香四溢的荷叶中,
每一位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想留住这如梦似幻的美丽瞬间。提起过去, 三江人最爱说的就是
江水和打鱼。曾几何时,三江平原森林茂密, 沼泽纵横,人烟稀少,野猪,黑熊出没其间
, 

  古人曾用 “漠漠大荒,苦寒绝寒”来形容此地的环境与气候,从此,这片未开垦的处
女地被称为 “北大荒”。 

  其实, “北大荒”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中,常见的
鱼类就有80多种,其中有北方淡水鱼王之称的鱘鱼,鱑鱼,还有举世闻名的鲑鱼,鲑鱼也
叫大马哈鱼,它出生于乌苏里江,成长在北太平洋中,成熟后再洄游到乌苏里江的河叉子
里甩仔产卵。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利用大马哈鱼的洄游性,进行人工产卵,抚育鱼苗,
放养于江中, 截至于2003年,抚远县的放流站已人工放流326万尾大马哈鱼苗。 

  科学养鱼,使当地的渔业经济不断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富有特色的全鱼宴
,都是抚远水域出产的鱼类。 

  青草肤翠,草滩藏金,76万公顷的黑土地上盛产水稻,大豆,小麦等优良的农作物,
成为国家商品粮的重要基地,昔日的北大荒如今早已变成了北大仓。 

  到我们这里来参观,今天,人们重新认识到森林,湿地对生存环境的价值,在三江平
原上建立了国家级森林,湿地保护区,退耕还林,退耕还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活在佳木斯三江湿地上的白鹳,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它红嘴黑目,体态优雅,看
似呆傻,其实胸有城府, 

  选白鹳作为市鸟,足以体现佳木斯人的幽默感。 

  佳木斯是满语的译音,意为 “站官屯”,100年前,这里还是松花江边上的一个小鱼
村, 

  出生于佳木斯的洪老从小热爱艺术,1953年,他以全国招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时的
东北鲁迅艺术学院,23岁时,他创作的版画船厂一景就代表国家去欧洲六国展出。 

  佳木斯是1937年建市,那一年洪老刚刚一岁,可以说他是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起来的
,也是佳木斯市发展变化的参与者与见证人。 

  佳木斯的市花是野玫瑰,市树是樟子松,画册里的图案是洪老亲手画的,按他老的说
法 “野玫瑰代表的是佳木斯的姑娘,漂亮,香气迷人,迎风傲雪 ,不可侵犯。 

  辽阔富饶的黑土地造就了北方人刚毅豪迈的性格,有着英雄传统的佳木斯市,在抗日
战争中,曾涌现出赵尚志,冷云等一批抗日英雄,这座建于10年前的纪念碑,就是为纪念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佳木斯将士而建。 

  当年洪老为创作纪念碑上的英雄形象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佳木斯有几座能够体现城市不同时期精神面貌的纪念性建筑,屹立在松花江边上的这
座带有苏俄风格的高塔,塑造了作为新中国重工业基地,佳木斯市的主体人群--工农兵
的高大形象。 

  对一个人来说,六十多年的时间, 已走完了人生的大半,但是对一座城市来说,正是
充满活力的时期,当年洪老家的房子早已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覆盖了,佳木斯也已从松
花江边的一个小屯子发展成为三江腹地的一座现代化的中心城市。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