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林海雪原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ue May 11 22:24:43 2004)


  今天的年轻人是很难体会到这本小说当年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而书中那位大名鼎鼎
的杨子荣又是怎样成为了一名家喻户晓的英雄? 

  眼前这块被白雪覆盖的黑土地就是小说《林海雪原》故事的发生地,它的位置其实位
于今天黑龙江的牡丹江海林市一带。 

  五十七年前,小说的作者曲波和他的战友们正是在这里与那些出没于深山里的匪徒展
开了一场殊死搏斗。一场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剿匪战斗,后来通过小说的艺术描绘给
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林海雪原》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日,这恐怕是它的作者曲波当年不曾想到的,那么
仅仅上过小学的曲波当年为什么要去写这样一部小说呢? 

  采访:刘波 曲波妻子 

  一九五五年我们离开了部队 我们有了小孩子 他觉得自己过得很幸福 每次下大雪他都
要出去走 他想起了跟他一块剿匪的那些大勇大智的牺牲了的战友 是对战友的怀念 另外一
个是他当工厂的党委书记时 在工作之外也给工人讲当年的这些故事 后来他想还是应该写
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人的故事 ,由于对小说的写作没有成功的把握,因此,曲波一直
是在悄悄地写,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是在写一本小说。一年以后,《林海雪原》顺利地出版
了,并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甚至连当时的国家副总理贺龙都记住了这本小说。 

  当然,《林海雪原》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杨子荣,但是,当杨子
荣的形象随着小说和电影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杨子荣的身世却成了一个令人难解的谜。 


  杨子荣牺牲后,在他的档案里只有“胶东人,1945年入伍”这样简短的记载,甚
至连一张照片都找不到。 

  从京剧杨子荣的伴演者童祥林这张剧照到现在我们眼前这张黑白的老照片,杨子荣烈
士陵园第一任馆长关会元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使他们联系在了一起,而此时杨子荣已经
牺牲了二十四年了。最终使这道难题得以破解的是一位当年曾经给小说《林海雪原》画过
插图的画家。 

  杨子荣的家乡远在山东,他为什么会从山东来到东北呢? 

  在海林市的杨子荣纪念馆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根这样的普通扁担,然而,正是这
根小小的扁担使杨子荣的命运与东北连在了一起。1945年秋天,在山东牟平县的嶧峡河村
,一个名叫杨宗贵的中年男子用自己的字“子荣”报名参了军,用这条扁担挑着炊具跟随
部队从山东渡海来到东北,原来的杨宗贵变成了炊事班的战士杨子荣。 

  此时正值解放战争前夕,能否迅速彻底的肃清东北的匪患,直接关系着刚进入东北的
部队能不能站稳脚跟,因此,杨子荣所在的部队就奉命开赴牡丹江一带进行剿匪。 

  仅仅过去了三个月,在战斗中崭露头角的杨子荣就从炊事员变成了尖刀班的班长,在
接下来参加的杏树底村的战斗中,杨子荣只身深入敌阵,劝降了被包围的四百多名土匪。
在杏树底村,老人们都还记得当年的这段故事。 

  在小说中,人们几乎是一直跟随杨子荣在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剿匪战斗中体验着过
关斩将的快乐,那么,真实的故事也是这样的吗? 

  这是完达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1947年初春的一天,杨子荣来到这里,准备进山抓捕
一股残匪。进山前的那天晚上,杨子荣和三名侦察员住在了村民吴秀文的家中。 

  1947年2月23日这天清晨,山里下起了一场大雪,下午,村民们听说杨排长在
闹枝沟抓捕郑三炮时牺牲了,令人叹息的是这已经是整个牡丹江剿匪的最后一场战斗了。
 

  张兴远,这位几十年来一直义务带人进山寻找杨子荣牺牲地,如今,村里只有他还能
够准确地找到闹枝沟杨子荣的牺牲地。 

  要去闹枝沟,必须首先翻越完达山山脉深处的几道山梁,这里山高林密,难以想象当
年杨子荣和战友们是怎样在黑暗中搜捕藏在森林里的土匪? 

  五十七年前曾经在雪地里与杨子荣合盖一条被子的小战士魏成友,如今住在北京的一
家医院,这位平时离不开别人护理的老人,在回忆起当年那场战斗时却格外地清醒。 

  这座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小山峰,就是小说中赫赫有名的威虎山。五十七年前的那个
冬天,杨子荣和五名侦察员装扮成上山入伙的土匪,闯过了座山雕的层层考验和试探,最
后在这间小木头房里活捉了座山雕。事后,匪首座山雕发出了被几个八路娃娃给逗了的哀
叹。今天,依然会有一些人慕名来到这里,寻访真实的威虎山。 

  小说《林海雪原》问后的四十多年里,全国各地到海林来寻访小说真实故事的人几乎
就没有间断过,林海雪原始终是许多人向往的一个地方。 

  今天,在离海林不到五十公里的一座山上,一个完全按照小说重要场景搭建的威虎山
影视城,使人们亲身体验林海雪原的愿望得到了一种满足。 

  这部书影响了几代人,那么,它对一座城市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一部书,一部戏成了海林市的一张名片。当年剿匪部队的住址被保留了下来,
这里许多街道和商场的名称也取自小说《林海雪原》,在提醒人们记住那段历史的同时也
表露出了这座城市的独特价值。 

  今天,位于海林市北山上的杨子荣陵园正进行着第七改扩建,这里安葬着的是十二位
当年在牡丹江剿匪时牺牲的战士,他们中军衔最高的不过是侦察排长杨子荣。 

  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牺牲后,海林人把杨子荣安埋在了市区的东山脚下,在以后长达
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随着《林海雪原》的广泛传诵,杨子荣的坟茔也一次次地向上迁移
,最终安卧在了东山顶上,静静地守望着身边的这座城市。今天,一条笔直的大街从陵园
门口连通了市区中心,海林人把这条路称做子荣街。 

  这个英雄他始终活在人民的心中,所以我觉得有的时候可能英雄就像是一本永远也读
不完的书,值得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回味。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