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Ηermit∵(FΟΤ),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珲春]绿色家园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Apr 21 09:52:46 2005), 转信


  这是中国吉林省长白山东麓,珲春的又一个早晨,我们来到了中、朝、俄三国交界的珲春防川哨所。 

  采访:解放军边防某部少尉 李向国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江,中国叫图们江,江的那一侧就是朝鲜,中国的版图如果是一只雄鸡的话,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鸡嘴尖(鸡的下瓣嘴)您从我左手方向看,今天稍微有点雾,如果天气情况好,可以看到日本海,我的手的左侧,是俄罗斯的哈桑镇,人口是两千三百人,在这里素有“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的美誉”。 

  这里距日本海只有十五公里,中温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每到夏季都为珲春带来充沛的降雨。良好的植被覆盖涵养了水源,孕育了众多的河流和水系,图们江、珲春河等水系,好似一条条飘带,缠绕在珲春的山谷和盆地之间。 

  这些水系纵横交错,形成了近二十个“泡子”,“泡子”是当地人对这些天然湖泊的俗称。 

  正是这些天然湖泊形成的天然湿地,使珲春成为一个风水宝地。湿地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而且是大地之肺,湿地犹如一块大海棉,洪涝时能吸纳过多的雨水,干旱时它又能释放它所储存的水源,它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先决条件,同样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自然界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生存的生命摇篮。 

  在珲春市敬信乡有九个大小不等,又遥相互应的小湖泊,形成了一幅九曲连塘的美丽景色,每到八、九月间,这里的野生莲花争奇斗艳,胜景空前,一派香清溢远红尘隔,冉冉娇姿映月圆的天然美景。 

  这些天然湿地不仅维系着珲春自然生态的平衡,它丰富的水资源,也推动了珲春农耕文化产生和发展。 

  珲春这片土地曾经被封禁长达两百年之久,1677年,清朝康熙皇帝为保护满族的“龙兴”之地,下旨将长白山、鸭绿江、图们江北岸的千余里的区域,作为满族的“发祥地”,实行封禁。珲春在长达二百年的封禁中,成了一个人烟稀少,旷野无耕的地方。 

  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开始有关内农民和朝鲜农民迁入珲春地区开荒种地。朝鲜农民进入珲春后,在这片土地上盖起了茅草屋,这种由木材、泥巴做墙体,茅草或稻草作屋顶的房屋, 使他们从此定居下来,开发荒地种植玉米、高粱等旱地作物,十九世纪初,朝鲜族农民利用沟叉水在珲春的南秦梦、五道沟等地试种水稻获得成功,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较早的地区之一。 

  这个过去不产水稻的地方,从此变成了稻米之乡。珲春稻,口味好,温差大,日照强。民谚说的好,这里的稻米好吃,原因之一就是高纬度、大温差气候环境条件对水稻生长的有利影响。 

  今天我们去拜访一位水稻种植的能人崔洛洽,这位朝鲜族老人今年六十三岁,与水稻默默无语的对话已进行了四十多年。交谈中,他为我们讲了一个稻种的故事,相传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他们的先人在故乡连续遭受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后,逃荒来到东北,一路上饥饿难耐,但在他们的背上却背有几十斤稻种,在这生死关头,宁愿饿死也不会去吃稻种,因为稻种是今后大家活命的希望,这是朝鲜族的一种传统,也许这就是崔洛洽血液里流淌着的传统美德和与稻谷的情缘。 

  现如今崔洛洽的子女们都已离开土地进城工作,只有老两口经营着自家的土地,除了种地,崔洛洽还是依旧和他的稻种进行着对话 ,一些抗灾能力强,适宜本地种植的水稻品种,成为他的首选,他家的承包地就是试验田,他成了选择水稻良种的行家里手,久而久之,崔洛洽就成了乡亲们心目中的水稻专家,适宜种什么新品种,什么品种好吃,乡亲们自然少不了他的点播,因此他所在的马滴答乡红星村成了珲春市粮食稳产、高产的典型。红星村的乡亲们利用手中掌握的技术,开始承包外村闲置的土地种植水稻,增加种植收益,年人均收入达到六千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丰收的喜悦,是朝鲜族翩翩起舞的日子。一年耕作的辛劳,在这时被歌舞的喜悦驱散的无影无踪。丰收的季节也是朝鲜族农民为子女办婚嫁的时刻,娶亲仍旧是朝鲜族人家的一件大事。 

  今天是农家子弟金炯君的大喜日子,金炯君的母亲正在为儿子迎娶新娘的礼箱装箱,现如今迎娶新娘物件已不再是过去那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如果与过去相比的话价值却增加了上百倍,难怪现在只需抬着这一个箱子就可把新娘迎娶到家。 

  在传统的婚礼仪式上,新郎金炯君和他的新娘打扮的就像古时的官宦和贵妇。这种装束的来历有一个故事,那是高丽时期的一个秀才,遭歹人陷害入狱,他的未婚妻女扮男装,将他换出牢狱,秀才偶遇宰相,拦矫告状,洗清冤情,宰相让秀才身着官服,与心上人拜堂成亲,以后这种装束便流传了下来。 

  新娘额头上的红绿黄吊穗用来镇鬼避邪,而面颊涂着的红点,左面代表着爱情,右面代表着健康。朝鲜族是崇拜太阳的民族,太阳光是七色。新人踩着七色彩缎象征走上了一条光辉灿烂的幸福生活之路。 

  婚礼上新人必须要吃鸡蛋,代表将来身体康健,多生儿子。 

  这是朝鲜族婚俗中进行的一个预测,扔出去的瓢,是反是正,口朝下预测新娘第一胎是生儿子,口朝上是生女儿。看样子金炯君第一胎是要生女儿了。 

  朝鲜族把孩子过周岁、老人六十花甲、结婚等看做人生中的大事,把这些大事办的风光气派,城里的大酒店成了珲春朝鲜族农民的首选。 

  而人参则是珲春人田园生活的中又一个宝贝。 

  珲春地处长白山东簏,在清康熙对“龙兴”之地封禁期间,经特许可狩猎和采参,这里温带到寒带四个不同的植物分布,生长着种类繁多的名贵中草药,被称之为天然中草药植物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称之为长白山“三宝”之首的人参。 

  在伴随着山参采集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人参文化。 

  人参娃娃的故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在东北民间流传了,象动画片《人参娃娃》中“救苦济贫、起死回生、惩恶扬善”等众多民间传说,成为早年穷苦百姓的精神寄托,是东北人对人参特殊情感的浪漫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人参与身俱来的神奇功效,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始终被生存在大山中的人们当作一种赖以生存的资源。据《清朝全史》记载,万历年间女真族每年出售的人参达数万公斤之多,在女真族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就连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他的少年时代,也常到长白山莽莽林海中挖参、采药。 

  这位老人名叫董德琛,今年七十一岁,二十岁刚出头时,从山东老家来到东北,在林场工作了几十年,现在帮别人种植人参,说起采山参,他有讲不完的故事。 

  老人说,过去人们把采参叫做放山。放山时有很多讲究,首先要用所带的贡品给山神爷上供,而这山神爷就是百兽之王的老虎,采参要讲善心,讲吉利,不能随意杀生,也不能乱讲话,有很多规矩。采山参要用红绒线绳拴住它,可不像挖人工种植的人参这么简单。 

  采访:林场退休工人 董德琛 

  “山参讲的是芦头,芦头的大小长短,一年有一个芽孢,今年从这儿出,明年从这儿出,它的芦头长,是紧皮细纹,这纹特别细,特别紧,这个年头多(时间长),要是山参有这么大,起码有三、四十年。用红绒线把它绑上,勒到两边,过去清朝不是花(用)的铜线么?(用红绒线)把它栓在(山参)枝叶上,一边一个铜钱吊起来,怕棒槌(山参)跑了,实际上是一挖,(山参枝叶)挺高的,它如果倒了,来回地拨弄,怕把这个芦头给弄断了。所以挖参这一根毛须,都不能断,碰见草根用剪子剪,粗一点的用小刀挖,用专用的小棍拨弄着,用嘴吹着土,根一直弄到和头发丝一样的,一直弄到末梢,所以每一根须都很重要,芦头、紧皮细纹、珍珠疙瘩、须子必须完整才能卖个好价钱,所以采参时特别的慢。) 

  大量的采挖使野生的山参越来越少,只有在长白山的深山老林中,才能寻觅到它的身影 

  种植人参已成为人们替代野参的一种做法,而这种替代早在清代顺治年间就已开始,今天生活在珲春山脚下的农民,利用山间坡地大规模种植人参,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种植人参也同样带给他们较高的经济回报。 

  在珲春的山林中,生存着许多种类的珍贵动物,它们的存在给这些山林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长白山“三宝”之一的鹿茸,同样也少不了在珲春繁衍生息的梅花鹿。长白山一带是梅花鹿主要的栖息地之一,鹿茸具有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键骨、益气强志等奇妙的药用功效,一直被人们视为药用珍品。 

  很久以前,人们为了得到它头上的鹿茸,采取用箭射杀、挖掘陷阱、下索套等方法猎捕梅花鹿,被捕获的梅花鹿大多是九死一生。传说古时有一个猎人,利用陷阱猎捕野猪等动物时,却捕获到一只梅花鹿,看到梅花鹿如此美丽,不忍心杀害它,就将鹿茸锯下,放其归山。第二年他发现这头鹿又长出新角。他便开始设计不让梅花鹿受到伤害的陷阱,开始对猎捕的梅花鹿进行圈养,每年割茸一次,带给他的收益远远大于猎杀动物。 

  在珲春一带圈养梅花鹿的历史始于1889年的清朝光绪年间,当时在珲春有一个很大的鹿苑,光绪皇帝曾封养鹿人为鹿达,达就是长的意思,官位七品,还赐给黄马褂一件,专门为皇家养殖贡鹿。 

  养殖梅花鹿现在已成为珲春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入的一条重要渠道,潘亭义除了种地,他养殖的十多头梅花鹿每年都给他带来超过万元的收入.这头小鹿出生时,它母亲难产死亡,是潘亭义一家用奶瓶将它喂大的,对胆子非常小梅花鹿来说,它却胆大异常,与人亲近似乎成为它最大的乐趣。 

  每当潘亭义或他的家人将这只小梅花鹿带入田野,它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很难把它弄回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家允许个人养殖梅花鹿,现在在珲春市,已有二百二十户农民圈养梅花鹿,人工养殖的梅花鹿已超过五千头。个人养殖梅花鹿已成为农民发家致富、摆脱贫困的又一个经济来源渠道。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珲春的人们创造了建立绿色家园的先决条件,依靠种植、养殖发展特色经济,适应市场跳动的脉搏,对未来他们抱有信心、充满着希望。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53毫秒